免费获得更多精彩!
“断亲”!这个说法如今被频频提及。
关于“断亲”这个新提法,没有统一的解释。
只是在大家不同的描述中,表达出一种共性的内容:指年轻人减少了亲人间的来往。
关于年轻人有“断亲”倾向的讨论,并不是始于今年,而是在2023年甚至更早,相关讨论就已经开始。
客观来说,年轻人不太热衷于走亲戚的现象,的确在这些年有所呈现。
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不是就说明年轻人有“断亲”倾向?
我觉得,可能是我们的一些同志想多了,亦或是我们还在用传统的观念,去看待今天的环境。
(为密切联系,请点关注,“设为星标”)
笔者作为一名60后,我记忆中的走亲戚,的确是紧密的。
小时候,一旦过春节了,父亲在大年初一,会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在我们居住的小村里,走东家、窜西家,到每家每户去拜年,喝着主人端来的放着两个红枣的糖开水,吃着团盘中放着各种的零食,有时还可以接到压岁钱,真是开开心心。大年初二开始,父亲又带着我们走出小村,到姑外婆、外婆、舅舅等不同的亲戚家拜年,在这些亲戚家,不仅可以看到长辈和同龄人,还少不了压岁钱,更可以享受到亲戚准备的丰盛美食。在我的记忆中,总是记住一道美食,那就是外婆用红萝卜和猪肉蒸的一道菜。
那时候的走亲戚,浓情而有趣,不管是我们小时候,还是渐渐长大后的青少年时代,都没有中断过。
时移世易,无论是春节,还是中秋,乃至其它一些该走亲戚的时节,今天的年轻人为什么没有当年那样的走动热情呢?是他们要“断亲”了吗?
我的判断是,他们没有要“断亲”的想法,而是时代的变化,带来了表象的改变。
相比于50、60、70,甚至于80后的人而言。
今天的乡村,已经不是当时的乡村。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市化率不断提升,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6.1%,到2022年这个数字已经上涨到65.22%。乡村的人口由此大量减少,许多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中,节日也在城里过,一些村子开始空心化。
往昔那种走东家、窜西家,到每家每户去拜年的传统方式,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
虽然抛弃了传统的走亲戚方式,但血浓于水,亲情是不会、也不可能被断离的。
新的方式在延续着对亲情的绳系,一种新型的方式开始流行,那就是相约团聚式共庆节日。
(摄影家谷桂生摄)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家族庞大,亲戚比较多,又住在天南海北,如果用传统的方式走亲戚,那是无法做到的。
这些年,他们就有一个约定,每一年由一个亲戚定地方,然后大家从天南海北赶去聚会,共话亲情,快乐幸福。
今年,儿子就把我们的亲戚约在长沙,几家人相约一起聚会,其乐融融。
时代在变,方式在变,看待年轻人对亲戚的态度,我们不要想多了。
在他们心里,亲情依旧在,感情不会变。
作为亲人,我们只需要做的是,适应时代之变,对他们多一点包容和理解。
(敬请转发,点文后在看)
热文推荐,点击阅读
林新华:关爱健康,这是最好的三不!
冬天,从被窝里爬起来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