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获得更多精彩!
(摄影家谷桂生拍摄)
会说话是一门学问,有分寸是一种修养。
关于说话,有人说,知道怎么说话,知道何时说话,知道不乱说话,是一种了不得的软实力。
我经历过四个单位,有企业、有事业单位,如今进入公务员单位;当过20多年记者,可谓阅人无数。
细细想来,会说话真是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一种软实力,更是人生的底色。
不讲会说话的,一定会活得多滋润,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那些没有口德之人的人生,一定是苦逼的。
这些人一说话,要么是怨天尤人,要么是牢骚满腹,要么是出口伤人……总之满嘴负能量。
我们说,说话之前,当三思而后行;言语之间,体现的就是修养与智慧。
说话有分寸,好好说话,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这些朴素的真理,在有些人眼中好像是桎梏。
他们常常是口无遮拦,自己怎么痛快怎么来。
如此一来,嘴巴是舒服了,人生却就悲催了。
历史上就有一对这样的父子,因为管不住嘴,不仅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还惹来了杀身之祸。
(为密切联系,请点关注,“设为星标”)
西魏时期,有位猛将叫贺若敦,他骁勇善战,受到朝廷重用。
公元559年,因平定北周境内叛乱有功,被封为行军司马,任金州刺史。
贺若敦虽然勇猛,但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口无遮拦。
北周建立之初,权臣宇文护独揽北周的军政大权。口无遮拦的贺若敦,因此得罪了宇文护。
公元565年,贺若敦被宇文护逼得在家中自杀。
口无遮拦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让贺若敦非常后悔。
临死前,为了让儿子管好嘴巴,他竟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以此告诫儿子务必记住他的教训。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被父亲刺破舌头的贺若弼,自然为之警醒。
因为贺若敦是自杀,宇文护没有为难贺若弼,于是贺若弼子承父业,继续效力于北周。
因为不乱说话,从小又受贺若敦的影响,贺若弼练得一身好功夫,尤其是射箭,神准无比。
公元579年,因为立了不少军功,贺若弼被封为襄邑县公,任寿州刺史。
隋朝建国之初,他因此受到隋文帝杨坚的赏识。
公元589年,贺若弼又一次立下了大功,得到了隋文帝杨坚的丰厚赏赐。进位上柱国,封爵位宋国公,拜右武侯大将军,成为隋朝四大名将之一。
此时的贺若弼,如果记住父亲刺破他舌头的警示,继续管好嘴巴,也许他的人生会更加春风得意。
很遗憾的是,贺若弼忘记了舌头上的痛了。
他不仅生活上奢侈不堪,言语上更是口无遮拦。
“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吴兢在《贞观政要·公平》这样劝喻。
作为唐代的史学家,吴兢为什么要这样劝大家呢?
荀子就有一个答案:“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在他看来,去推崇人家的美德,宣扬人家的好事,这并不算是阿谀逢迎,这只是扬善的做法。
贺若弼却喜欢抑人之善,扬人之恶。
据史载,他不仅在朝堂上公然议论大臣们的不是,标榜自己的功劳和才干。还说自己的功劳和才干远远高于别人,但是自己的官职却比他们小,这不公平,自己应该当宰相才对。
我们都知道,真正会说话的人,说话不会带攻击性,一定是不夸己能,不扬人恶。
贺若弼的这些话语让隋文帝得知后,一怒之下免了他的职。虽然后来考虑到他的功劳,又给恢复了官职爵位,但是隋文帝从此不再重用他。
经过这件事情后,如果贺若弼反思自己的言语之失,再改进过来,也许就不会有更糟糕的结果了。
然而,这一次的处罚不仅没有让他醒悟,反而让他变本加厉,说说这个,叨咕叨咕那个,对大臣们冷嘲热讽,反正从他嘴里出来的谁都不如他。在他看来,说这些同僚们,大家虽然生气也不能把他怎么办。隋文帝见他依然故我,念他曾经有功,虽然不再搭理他,也没有去处罚他。
这让他更加肆无忌惮,不仅我行我素,还屡屡口出妄言,把自己逼上绝路。
他没有想到的是隋文帝能包容他,但是隋炀帝却不会。
公元607年,忍无可忍的隋炀帝诛杀了时年64岁的贺若弼。
贺若弼美好的前程和卿卿性命,被自己一张毫无遮拦的嘴给葬送了。
贺若弼被杀,并不是孤例,我们看到历朝历代都有口无遮拦、嘴巴不饶人的人,最后被杀掉的。
孔融,是鲁(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世孙。大家多知道,有关他的一个故事,孔融让梨。
我们知道的是,孔融是个文才。我们不知道的是,他的嘴巴狠毒!
狠毒到他曾经说:父亲没有什么好孝顺的,他当初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欲望罢了!母亲也没什么可孝顺的,瓶子里面的东西取出来了,还要瓶子啥用?
嘲讽父母,父母会包容。
嘲讽别人,别人不一定会包容。
曹操是一代枭雄,孔融竟然多次拿他的私事,对他冷嘲热讽。曹操在忍无可忍之下,把孔融杀了!
今天,我们评判隋炀帝杀贺若弼、曹操杀孔融的对错,已经无法进行,因为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无法知道。
只是他们的被杀,其实是值得思考的。
从历史步入现实,我们看到的也是这样的情景,那些没有口德的人过得都不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以为,没有口德的人之所以过得不好,是因为有这些原因——
没有口德者,见不得别人好,内心一定难以得到幸福感,没有幸福感,心情自然是好不起来。没有好心情,哪有好人生呢?
没有口德者,总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自然难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锲而不舍做事,总是心烦气躁的人,如何做得一番成就呢?人生没有成就,哪里会有幸福呢?
没有口德者,因为口无遮拦,人际关系肯定是不会好,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难得找到合作者。没有合作,自然人生会举步维艰。
正因为这样,孔子就说过:“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有一句谚语:祸从口出,沉默是金。
虽然这些话,不全是对的,因为该说的时候还是要说,有时候说出来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是,说话要有一个底色,那就是善。要善意待人,而不是毫无口德。
(敬请转发,点文后在看)
热文推荐,点击阅读
林新华:关爱健康,这是最好的三不!
冬天,从被窝里爬起来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