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前沿讯,近期,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佟小光教授(专访链接)团
队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ISSN 1002-0152 CN 44-1213/R)发表了题为《间接手术技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对间接手术(脑血管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GICAs)的单中心经验进行了总结。研究者认为在神经介入时代,间接手术技术在GICAs的诊疗中仍扮演着重要角色,ICA缩窄术具有简单可行且安全的优势。
间接手术技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https://www.zgsjjs.com/thesisDetails#10.3969/j.issn.1002-0152.2024.07.004&lang=zh
DOI:10.3969/j.issn.1002-0152.2024.07.004
作者:丁茂华,佟小光
【引用格式】丁茂华,佟小光. 间接手术技术治疗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4,50(7):415-422.据了解,由于出血、占位效应和远端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存在,未经治疗的症状性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 GICAs)患者预后较差。直接手术(动脉瘤颈夹闭)的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血流导向装置(FD)目前是GICAs最主流的诊疗措施。然而,这项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早期/迟发性缺血卒中并发症、术后需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以及费用昂贵等。第三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为间接手术,即颈内动脉(iICA)结扎术联合颅外-颅内搭桥术。尤其是对于介入术后复发或介入困难通路无法应用FD的患者,该术式也是最终选择。但是,ICA结扎术本身存在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为弥补这一缺陷,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在临床诊疗中,对于术前球囊闭塞试验(BOT)阴性的GICAs患者,采用ICA缩窄术联合/不联合颅外-颅内高流量搭桥的手术方式,而对于术前BOT阳性患者,采用传统的ICA结扎术联合颅外-颅内搭桥术的手术方式。在本项研究中,22例患者中有11例(11/22)术后OKM分级达到C/D级。19例动脉瘤缩小,2例保持不变。颈动脉结扎患者的动脉瘤闭塞率(5/6)高于颈动脉缩患者(6/16)。术后DSA显示搭桥血管均通畅,所有患者术后脑灌注不劣于术前。图1 单纯ICA缩窄术示例 A、B,右侧ICA-BOT显示存在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向患侧良好的代偿血供。C,右侧ICA岩骨段-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动脉瘤最大长径49 mm。D,右侧ICA起始部缩窄术后DSA显示缩窄程度约为95%。动脉瘤显影浅淡,充盈不完全(箭头)。OKM分级从术前A3变为术后B3。Fig.1 Illustrative cases for ICA constriction图2 ICA缩窄术手术步骤 A,显露ICA起始部血管并分别阻断,沿着ICA起始部切开管径周长的一半。B、C,分别缝合两侧的切缘,形成70%~90%的血管狭窄,再将已缝合的两血管断端缝合在一起,以避免血管扭转。D,吲哚菁绿造影显示ICA远端血流通畅。Fig.2 Surgical steps of ICA constriction surgery图3 ICA缩窄术联合低流量搭桥术示例 A、B,右侧ICA-BOT显示仅存在后交通动脉代偿血供。C,DSA显示右侧ICA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最大长径46 mm。D,术后DSA显示ICA缩窄程度约为90%(黑色箭头)。动脉瘤显影浅淡,充盈不完全。OKM分级从术前A3变为术后C3。桥血管通畅(白色箭头)。Fig.3 Illustrative cases for ICA constriction+STA-MCA bypass图4 ICA结扎术联合高流量搭桥术(ECA-RA-M2)示例 A,右侧ICA眼动脉段巨大动脉瘤,直径25.6 mm。B,接受右侧ICA覆膜支架置入术即刻,动脉瘤不显影。C,支架置入后短时间内动脉瘤再次显影,考虑支架贴壁不全。D,1.5个月后,患者接受右侧ECA-RA-M2搭桥+右侧ICA起始部结扎术,术后造影动脉瘤不显影。Fig.4 Illustrative Cases for ICA ligation+ECA-RA-M2 bypass
学术动态往期:
学术动态第240期 | 7T等成像技术下重新发现矢状束的功能和结构 JNS杂志报道
学术动态第239期 | 第900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证实静脉回流障碍是术中脑膨出发生关键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发表在Int J Surg
神外前沿-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
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