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钰 | 我的罗马尼亚邻居,共同的社会主义记忆(2)

文摘   2024-08-24 10:25   美国  


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图片来自网络)


2.


1971年,齐奥塞斯库出访了中国和朝鲜,被东方式权力美学震撼到了,回国后开始效仿之

当时,罗马尼亚仅有的一个电视频道每天晚上8点至10点播送节目。在这两个小时中,宣传齐奥塞斯库思想、吹捧齐奥塞斯库家族的内容就占了一半。齐奥塞斯库的文集已出版了三十多本,还要求外国翻译出版他的选集。罗马尼亚每年还兴师动众组织“歌颂罗马尼亚”节,为齐奥塞斯库歌功颂德。齐奥塞斯库夫妇一出动就要戒严,造成交通堵塞。如果齐奥塞斯库打猎,几十公里的道路甚至整座山都被封锁。

齐奥塞斯库所到之处,都要组织群众夹道欢迎。每逢开会,就要喊“齐奥塞斯库wan sui”的口号。不仅如此,每逢重要大会,为了保证理想的效果,“群众演员”之外,官方还必须组织一批“专业演员”,由思想过硬的警卫部队组成“政治啦啦队”,整齐地坐在前几排。齐奥塞斯库一讲话,每隔三分钟,这些专业演员就会站起来鼓掌叫好。后面的群众演员也跟着一起“热烈鼓掌”。

全国到处都是齐奥塞斯库夫妇的画像。罗共《火花报》和《自由罗马尼亚报》等各大报纸每天都用大量篇幅歌颂齐奥塞斯库。一大批投机分子,称他为“太阳”、“慈父”、“人类救星”、“工人的兄长”、“罗马尼亚千年之王”等等。


群众夹道欢迎齐奥塞斯库夫妇。(图片来自网络)


昨晚,我看了BBC拍摄的一部关于齐奥塞斯库的纪录片。接受采访的一个罗马尼亚诗人说,当时齐奥塞斯库在表演,国民也在表演。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彼此都知道在表演。

齐奥塞斯库还好大喜功,搞了许多宏伟工程。如多瑙河一黑海运河、布加勒斯特一多瑙河运河、格勒拉希钢铁联合企业、新总统府“人民宫”等。这些工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并未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好处。其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证明齐奥塞斯库的“丰功伟绩”。

许多城市居民甚至连日常饮水都发生困难,而一个大而无当的多瑙河—黑海运河工程却耗资达数十亿美元。1984年动工的“人民宫”占地面积达33万平方米,建筑空间220万平方米,是仅次于美国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宏伟建筑。“人民宫”及其配套的“社会主义广场”和“社会主义大道”等庞大建筑群共花费20多亿美元。颇为讽刺的是,这项宏伟建筑到齐奥塞斯库死后都还没有完工,成了烂尾工程。

在权力独揽上,齐奥塞斯库也越走越远。在1965年7月罗马尼亚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齐奥塞斯库就任中央总-书-记。他在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表示,“不能允许对集体领导原则的任何形式的损害……一个党员只能担任一个经常性的政治领导职务”。

但是,说归说,做又是另外一套了——1974年,在齐奥塞斯库的策划下,罗马尼亚实行总统制,齐奥塞斯库成为总统,且拥有了直接颁布法律、任免政府成员的大权。此后齐奥塞斯库一人兼任中央-总-书-记、国防委员会主席、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爱国卫队总司令、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高委员会主席等党政军最高职务,成为罗马尼亚一切的主宰,甚至连农民在一平方米土地上种几棵玉米也必须要由他来决定。

1989年12月22日“谢幕”以前,齐奥塞斯库担任中央-总-书-记长达24年!

而且他把罗马尼亚变成家族产业。其夫人埃列娜纺织工人出身,却成了中央政治执行委员会常委、第一副总理(分管干部工作)。她还俨然以“国母”自居,生日也要全国庆祝;人们在各种大会上的发言,在呼完“敬爱的总书记齐奥塞斯库同志”之后,必呼“尊敬的埃列娜同志”。1982年5月21日,埃列娜的妹妹和弟弟同时被推上副总理职位。妹夫因健康状况辞去总理职位后,仍担任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儿子20岁大学毕业后就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是齐奥塞斯库内定的接班人。弟弟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队政治部主任。前任副总理、外贸和国际经济合作部部长布尔蒂卡是齐奥塞斯库的外甥。

据统计,齐奥塞斯库家族有四十多人在中央和地方各个领域担任重要职务。1989年11月召开的罗共十四大,在主席台就座的二十多人中,齐的家族成员就占四人,大会代表中还有十多人。

我问John,你还记得齐奥塞斯库的爱犬考布吗?他笑了:当然记得,考布同志。当时它是罗马尼亚最有名的狗,日子过得比普通人好多了。

这条狗是英国政客戴维送给齐奥塞斯库的,他对其非常宠爱。这条狗和它的主人一样,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吃的零食和肉类是英国进口,每一道食物有厨师精心烹制。

据“考布上校”的女助手回忆:“有专门医生检查狗食(一种从英国进口的肉)。只有医生尝过后,肉才能喂狗。”在相当一段时期,罗马尼亚驻英国大使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考布采购精美的“上校食品”,然后空运回国。它睡的别墅有高级床垫、空调、音响和电视。出行时,考布有自己的专车,一位司机只拉这一位“客人”,这让外国来宾感到匪夷所思。而与此同时,无数罗马尼亚民众正在寒风中排着长队购买可怜的那么一点限供面包。

更荒唐的是,后来齐奥塞斯库还将考布划入军籍,成为罗马尼亚陆军的上校,享受高干待遇,有档案入册。


齐氏夫妇与考布“同志”。(图片来自网络)


与齐奥塞斯库奢侈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时的罗马尼亚人民的生活非常贫困。上个世纪80年代,以苏联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经济崩塌,整个东欧的经济情况都很差。罗马尼亚的商店买不到东西,为了买口粮,民众要在寒风里排长队,购买可怜的一点限供食物。大量儿童因为营养不良而发育缓慢,罗马尼亚人的平均身高不增反降。


饥饿的罗马尼亚儿童。


Marianne的记忆中,“我母亲天天一早起来去排队,只能买回一点面包、白菜和豆子,我不想吃。母亲就说,这就是我们的所有了,你看着办吧。我只好勉强吃下,因为要活下去。”

1972年,她到了美国后,第一次吃汉堡时,竟然哭了。“我很久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了。”

说到这,她泪光闪闪。我从桌旁绕过去,轻轻拥抱了她。

我告诉她,1972年,中国还在“文革”时期,学校关闭了六年,我的父亲被迫辍学回到乡村。因为他是地主的亲生儿子和马来西亚归侨的养子,所以被剥夺了所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包括招干、参军、读书。和我母亲结婚的那个晚上,他一个人坐在灶前哭,因为命运从此无法改变了。“你和我父亲是同代人,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经历了一样的痛苦。”

隔着桌子,Marianne把手伸过来,握住了我的手。

两个来自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在不同的时代跨越千山万水,在美国相逢了。我们年龄不同,肤色不同,经历不同,却有着对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共同记忆。(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林世钰,媒体人,作家。曾出版《烟雨任平生:高耀洁晚年口述》《美国岁月:华裔移民口述实录》《新冠之殇》《潮平两岸阔:中国留美学生口述实录》《美丽与哀愁:一个中国媒体人眼中的美国日常》《与女书》等书籍。其中《烟雨任平生》被《亚洲周刊》评为2019年度“十大好书(非虚构类)。”喜欢旅行、摄影、收集民间工艺品等。

哈德逊河畔
风行水上,我行世上,去留无意,文字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