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学习提升才是王道

文摘   2024-10-24 07:13   上海  

现在用户买基金,有一种常见的情况,大家都会关注基金大V的观点,甚至有人跟着基金大V买基金,你为什么要相信基金自媒体呢。你为什么不跟着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观点买基金。

如果从专业能力上讲,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和基金经理的专业能力是比较强的,投资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基金经理的观点和持仓也是公开透明的,如果你想买股票,你只需要跟着基金经理的持仓买就好了。如果你觉得买股票太麻烦,你完全可以去买基金经理管的产品。
但是依然有相当于一部分人,要去相信基金大V说的那些模棱两可的观点,认为那些东西才能挣到钱,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是利益不一致,
其次是信息不对称,
第三是沟通太少。
利益不一致怎么理解呢。按理说每个基金经理都是希望持有人挣钱的,应该跟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但是实际上基金经理根本就做不到。因为基金有仓位限制。
投资行业有一句话,大家经常在讲,说投资收益的90%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但是基金的仓位有严格的限制,基金经理根本就不能灵活的调整资产配比。
所以当市场下跌的时候基金只能被动下跌,一点办法也没有。而基民希望基金经理可以即使减仓。这种期待落空了,基民就会愤怒,不相信基金经理。
这种状况能解决吗,解决不了。
当你做了基金经理,你也一样。基金经理都是按照合同约定,按照约定的投资范围去操作,他根本没法大幅度的改变资产配置比例。
我们通常说的高位减仓,如果基金经理做对了还好,要是做错了,他根本就没法对持有人解释。
而且后视镜的角度看是知道当时是高位,在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是高位。如果基金经理减仓了,但市场是半山腰,错过了接下来的上涨,持有人就会质疑基金经理的判断能力。所以基金经理根本就不会做择时。
做择时还有一个问题是导致产品漂移严重,对不同时期购买基金的人不公平。也会误导持有人,持有人以为高位减仓了,买今后发现你是满仓的。会导致严重的信任问题。
这是第一个问题,基金经理和持有人的利益不一致。持有人要的是赚钱,基金经理要做的是长期持有好的资产。
而基金大V就没有这个问题,基金大V发表观点的时候是没有合同约束的,对于资产配置比例的观点可以随时调整。基民会觉得这样更加灵活,因此会参考基金大V的观点。
第二个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基金经理平时要么做案头数据分析,要么去企业现场调研。很少有时间跟基民做交流沟通,这会导致双边的信息不对称。

基金经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数据分析、企业调研等,与基民的直接交流相对较少。这导致基民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市场判断等信息了解不足。


基金大V则通过自媒体平台频繁发布观点,与基民保持较高的互动频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虽然基金大V的观点可能并不总是准确,但他们的存在为基民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的渠道。


第三个问题是基金经理沟通频率太低。基金经理与基民之间的直接沟通确实较少,大多数基金经理只有在季报的时候才会披露自己的投资观点。这导致基民对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市场判断等缺乏深入的了解。

基金大V则通过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与基民保持频繁的互动,解答基民的疑问,分享投资心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基民对基金大V的信任感。基民也可以随时个基金大V留言。沟通起来更加高效。


这三个问题是基民宁愿相信基金大V也不愿意跟着基金经理的主要原因。在基民理财的过程中,资产配置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即便你做一个基金投顾产品,也是一样有投资比例的约束。目前还没有产品能解决这个问题。


螺丝钉的股债性价比模型,孟岩做的三笔钱也许能部分解决资产配置的问题,但是也不够彻底,最终的配置比例还是需要基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基金大V晒实盘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根本不能。你晒的实盘是基于自己的情况,根本不适合其他人。如果盲目跟投反而会有风险。


基民的理财就被卡在这个问题上,要让一个基金小白去放心的把钱交给你,目前还没有好的方案。也许这个问题是无解的,理财就是一个很私人的事情,只有你自己才能做正确的决策,你的钱在别人那里只是产生管理费的规模。也只有你应该对自己的钱负责。


还是不要到处去找推荐了。


自己学习提升才是王道。


------------------------------------------

投资没有那么容易

每个基金有它的脾气

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

自己做决定


基民大厨
用心买点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