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无衣》杜甫《岁暮》阅读答案及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文摘   2024-11-25 22:27   山东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唐代宗广德元年末时,杜甫客居四川阆州。②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4.下列对《无衣》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和具有强烈动作性的语言,情感充沛激动人心。

B.诗歌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这正是秦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C.诗歌使用了重章叠句,既突出了音韵和谐之美,又起到了加强感情抒发的作用。

D.诗歌属于现实主义风格,写出战场上士兵们不怕牺牲的战斗场面。

15.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衣》全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重章叠唱,回环往复。

B.《岁暮》前四句陈时事,后四句抒怀抱,饱含着诗人对时局的殷忧,对国家的热爱。

C.《岁暮》“烟尘”与后文的“鼓角”视听结合,突出了边地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D.《岁暮》诗人客居西蜀,渴望济世,不敢吝惜一己之性命,但报国无门,只得暂时保全自己。

16.《无衣》在结构上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有何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4,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3分)

D项“写出战场上士兵们不怕牺牲的战斗场面”错误。从诗中来看,“王于兴师”是说天子兴兵要打仗,“修我戈矛”是说戈矛磨得闪闪亮,“与子偕行”是说和你并肩赴疆场,由此可知,不是“战场上”,应该是“出征前”。

15,D.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3分)

D项“只得暂时保全自己”错误。“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第一句是反问句,表示为济时活民,岂敢爱惜一己之性命而苟且偷安,可见杜甫是希望“请缨”的,但是虽有捐躯之志,却无报国之门,诗中无“只得暂时保全自己”的意思。

16.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1分),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2分)。

译文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内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谁说没有衣服穿?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与兵器,杀敌与你共前进。

译文 

作客异乡,年关已经临近;边防前线,战争还在进行。警报传来,敌人进犯雪岭;军鼓号角,响声振动江城。前方将士,日夜流血牺牲;朝廷大员,可有一人请缨?国难当头,岂敢吝惜性命;报效无路,空有一片豪情!

简析

《无衣》通过问答式的句法和重章叠句,表现了秦人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爱国精神,语言简洁有力,情感激昂。

《岁暮》则通过描写边地战乱和诗人客居他乡的寂寞,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无奈,情感深沉复杂。两首诗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展现了将士们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

古诗文学习
古诗文学习,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诗词名句,古诗鉴赏试题,文言文试题及翻译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