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琼瑶阿姨走了,不,应该是琼瑶奶奶。
我们这一代8090后,多多少少都看过琼瑶阿姨的电视剧,那些年,她的电视剧可太火了, 没看过一帘幽梦,总看过情深深雨蒙蒙吧,没看过情深深雨蒙蒙,总看过还珠格格吧。对我来说,还珠格格不仅是爱情戏,更是之后中国盛行的清宫戏辫子戏的起头。
那个年代的琼瑶剧,不知捧红了多少明星,不知引领了多少时尚,真正算得上火遍大江南北,男女老少通吃。琼瑶之后,几乎再无任何华语电视剧系列能达到这样的辉煌。
对琼瑶剧,也有很多批评之声。琼瑶堪称华语界玛丽苏教母,我没看过她的书,但至今仍对其剧中腻腻歪歪又苦情无比的情节印象深刻。尖酸的继母(继母型人物),左右摆不平的男主人,爱到天昏地老天崩地裂的一对对年轻壁人,好像除了爱,这个世界没有任何重要的事情。
琼瑶本人就是这样的,她曾有几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生都在追求情投意合,双方有相同文化、认知水平的爱情,为此不惜做上了“小三”。可以说,她所有的剧和小说,都是她个人情感生活的投影。在她丈夫平鑫涛年老病重时,琼瑶就被前妻的儿子痛斥:她认为“没有灵魂的肉”就不值得活下去,不如安乐死。琼瑶否认了,但事实证明,她真的会这么想,尤其是在对待自己的时候。
平鑫涛失智后,琼瑶每天会问丈夫三个问题:“你好不好?”、“你有没有不舒服”、“你爱不爱我?” 。他们之间,就靠这三个问题支撑着。
后来有一天她改问:有一个人,名字叫琼瑶,你知道她吗?平鑫涛回答不知道,她立即感到“刹那间,四周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天地万物全化为虚有。”
这些让我突然对老年生活产生了恐惧,如果活得太老,很难避免丧失各种行动能力,生理和精神都将极度衰落,无法正常的思考,也无法正常的生活,连走路吃饭等最基本的需求都很难靠自己办到。
同龄或年长的友人亲朋一个个逝去,就算没有离开,也在计算着他们离开的日子,偶尔接到一个长年没有跑动的亲友的电话,传来的信息却总是一宗又一宗丧事。
只有仅剩的吉光片羽偶然出现在记忆之中,曾经的快乐刚涌上心头,嘴角微微扬起,不争气的哈喇子抢先流淌而出。于是,美好也化为苦涩:如今的我,却连口水都无法控制。往昔的幸福也如梦幻泡影,也许还会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些事,真的发生过吗?
笔者现在回忆起儿童时代,也常有一种强烈的朦胧感和不真实感,更遑论今后了。
所以,笔者一向觉得,长寿未必不是一种诅咒,而夭寿也未必不是一种祝福。就像唱这首琼瑶以诗经入词的在水一方的邓丽君(歌词确实很美),以40多岁还算美好的容貌和还未谢幕的华语歌后身份让世人铭记,同龄人都垂垂老矣,她却能恒葆美丽,永为女神。
幸福成了泡影,梦幻则成了真实。确然,人生在世,最多不过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剧目,唯一的真实就是一切都不真实。
这样的日子,真的过得下去吗?要有怎样的强大精神力量,才能在如此状况下继续保持乐观?对此,琼瑶选择在太过衰老前“潇洒”的离开,但自杀真的是我,以及大多数人想要的答案吗?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现在没有答案,也许时间会给出答案,也只有时间,才能给人足以应付各种状态的精神能力。重要的不是“方式”本身是什么,而是琼瑶选择了以她想要的“方式”离开,而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他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吗?真的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离开吗?
而有些所谓的成功(比如高gan)人士,只能因利益被儿女像活死人一样困住,这何尝不是一种轮回的讽刺:这些人正当盛年时,又何尝不是利益和权力的奴隶?现在不过是换了一种更直观的方式被困住了而已。
真正重要的,不是“学习”琼瑶的方式——琼瑶的方式,无非还是在逃避,逃避“变丑”,逃避“孤独”和“寂寞”,逃避内心的绝望,而是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式”,无论是生,还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