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豪宅发生爆炸的消息,让人揪心。事故中女孩绝望地坐在窗边等待救援,最后无奈坠楼的场景,让人泪流满面。这样的悲剧,不禁让人反思:我们所居住的楼房,真的足够安全吗?在极端情况下,是否有足够的逃生设计和管理措施来保障生命?
其实,高层建筑火灾一直是全世界都面临的一个难题,而日本也曾有过惨痛教训。
2001年9月,日本东京新宿区歌舞伎町的一栋高楼发生了致命的火灾,导致了44人罹难。这场悲剧不仅震动了整个国家,也成为日本消防安全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火灾发生后,日本政府深刻反思并迅速行动,2002年4月日本大幅修改消防法,加重业主及管理员的法律责任,以提升消防管理意识。
修改的法律包括决定彻底纠正前述违法行为,取消消防部门的消防检查时限。消防署可对违反规定的的大楼业主发动刑事告发,可立刻责令建筑物停止使用。
同事提高责罚,对个人违法者,处罚从“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罚金”提升至“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300万日元罚金”;对法人处罚则从“50万一下罚金”提升至“一亿元以下罚金”。
自动火灾警报设备的安装要求也由大型建筑扩展到传统小型建筑,同时提高了安装标准,以确保火灾早期发现和预警。
在如今的日本,无论是高层公寓还是商业建筑,设计和管理都非常注重安全性。日本建筑法规要求,任何超过31米(约11层)的高层建筑,必须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高层建筑的窗帘、地毯等所有可能引发火灾蔓延的材料,必须使用耐火或阻燃材质。此外,为了保障救援效率,超过20层的建筑屋顶还必须配备直升机停机坪,有的大楼内还设有非常用电梯,这种电梯有独立的供电系统,为消防人员和救援设备提供快速到达的通道。
而日本的公寓基本都设有阳台逃生梯,这种梯子被巧妙地隐藏在阳台的一个金属盖子下。火灾发生时,住户只需打开盖子,梯子就会自动展开,连接至下一层的阳台。
通过这一设计,住户可以逐层下降,最终安全到达地面。这种简单却高效的设计,大幅提升了住户在火灾中的生存机会。为了保证使用,还会定期做检查。
在学校和政府机关等没有阳台的地方,则使用防火材料做的逃生袋,还有些公共场所考虑到老年人的行动不便,甚至设置了逃生滑梯。
除了逃生梯逃生袋,阳台的设计也承担了关键功能。日本的阳台为房屋附赠部分,不计入房产售价,有使用权但不算独属于私人,就是为了能在紧急情况下为所有人提供逃生的空间。每户阳台与邻居阳台之间,用易碎的隔板隔开。发生火灾等紧急情況,住户可以踢破隔板,迅速进入邻居家避难。在多户都受到火灾威胁的情况下,住户可以连续踢破多块隔板,直至找到安全的逃生路线。尽可能确保人不会被困于危险中无路可去。
不仅仅是建筑本身的设计,还有完善的物业管理制度。在日本,从事公寓楼管理工作的人,必须考取国家资格证书——公寓管理士。物业管理公司不多,可能只有4、5家,但都是有着半个世纪以上物业管理业绩与信誉的大企业。有些时候,管理人员的负责也会减少很多风险。
(网传业主群信息)
而日本购房者需要每月缴纳一定的修缮金,这笔资金专门用于楼房的日常维护和定期修缮。例如,每20到30年会进行一次大规模修缮,包括外墙涂装、防水处理、电梯更新等。这种制度不仅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也保障了住户的安全和居住体验。同时,日本的物业对消防设施、电梯等设备会定期进行专业检测,确保它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运行。因此几乎碰不到电梯出现问题的情况。
每栋公寓都会有一份详细的《长期修缮计划书》,明确未来30年的修缮项目、时间安排和费用预估。多久更换一次照明设备,多久清理一次下水道,都会在计划书中事无巨细地标明。而且在进行大规模修缮时,都会特别注意不能太影响住户的日常生活。
2007年,日本提出了“200年住宅”概念,目标是通过牢固的房屋框架和持续的维修保养,使房屋在经历自然灾害后仍然坚固耐用。得益于这一理念,日本许多房产即使超过50年,依然保持良好的状态。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物业管理,日本房屋最终的核心目的,都是为了“让房屋成为真正安全的家”。而一个“安全的家”从来都不是奢侈品,是每个人的基本需求。
愿逝者安息,这样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视频号:东京宅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