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新格局下的开放

文摘   2024-10-11 19:37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

此文计2300字,仔细阅读大约用时8分钟

来源:投资家,文:黄奇帆,编辑:傅光平

本文系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属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

导读

1979年之前处于外交孤立,冷战双方都受不待见,不得已关起门来自循环。1980年之后搞改开,尤其是WTO之后,世界为我们敞开了大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就是出口,形成以外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经济模式。川普执政后,中美矛盾公开化,卡脖子的事屡屡发生,不得已向内调转方向,形成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模式。这就是当前面临的新格局。

一、面临新格局的挑战

新格局,是指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国从1950年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两个格局、两种循环状态。第一个循环状态是1950-1979年,这30年是相对纯粹的内循环的阶段。第二个循环状态是1980-2010年,这三十年是绝对外循环的阶段,是以外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阶段。


现在是以内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阶段。理论上讲,进出口贸易占GDP的65%以上就是外循环为主体,进出口贸易占GDP的40%以下就是内循环为主体。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在1950-1979年,进出口贸易占GDP的比重不足10%,是内循环绝对为主的时代。1980-2010年是大进大出的时代,以外循环为主的经济结构,譬如2006年的中国进出口贸易占GDP 的71%。


近十年来,我国已进入内循环为主的状态,2022年的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已经降到38%,货物贸易占32%,服务贸易占了6%。


我国在2022年进出口贸易是6万亿美元,约40万亿人民币,占GDP120万亿的32%;服务贸易8000多亿美元,约占GDP的6%。中国进入新格局是指已经进入了以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阶段。


新格局下,以内循环为主并不妨碍开放。中央战略,是在新格局下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三个具体表现为中国这十年的开放形成了五个新特点,不同于过去40年的开放。

二、出口导向转为鼓励出口并推进出口

过去几十年主要鼓励出口,对进口不太在乎,最近十年更多地推出鼓励进口的各种措施。


譬如,我们2010年进口关税26%。进口关税越高,越是妨碍进口。进口货成本高了,老百姓买起来就觉得很贵,然后跑到巴黎、伦敦、纽约去买,以为那里的商品比国内同样的商品要便宜一半。每年有上亿人出国,背许多外国商品回来,每年国民旅游带进来的货有1500亿美元。


近两年疫情,中国人到国外带货上千亿美元的现象基本消失,上千亿美元的东西都在国内买了。中国在2021年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这与降关税有很大关系。


此外,中国政府推出特有的进博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我们从2018年开始,每年在上海搞一个月。上万家外资,各种各样的跨国公司把新产品,都拿到展览馆来推销。以前搞展览会,有出口的,也有进出口综合的,全球是独一无二。说明重视进口,希望达到进口和出口双向平衡。

三、引进外资为主转为引资与投资并重

2017-2022年的五年间,中国企业每年海外投资月一千亿美元,五年投出去五千多亿美元;中国引进外资平均每年也是1600亿美元左右,五年我们引进了8000亿美元左右的外资。


相对来说,进来投资大于出去投资,但现在走出去投资的力度变得很大了,无论一带一路还是其它地方,投资政策双向驱动。

四、开放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

过去几十年,我们开放总是以沿海开放为主,不管是1983年启动的中国沿海27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到了80年代后期启动的五大沿海特区,还是90年代初启动的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等,还有就是90年代启动的保税区,到2010年前一共批了68个保税区,都在沿海。总之,中国改革开放最初的二三十年,只要有开放的新政策总是在沿海先推。但近十年来,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东中西同步发展。比如中央推出六个自由的自贸区,是我国跟世界合作最高水平的区域。这样的开放政策一经推出来,分为十年五个批次,一共批准了22个区域,就是东中西同步。22个省里有22个自贸区,其中沿海7个省、中部的7个省,西部7个省,还有更加独立的海南。


现在的理念是,开放是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管理方式,是一种人的观念,与地理位置无关。之前,68个保税区都在沿海,2010年以后又新批了70多个保税区,其中60多个位于中西部,沿海只增加了十几个,加起来150多个,差不多一半在东西部,一半在沿海。


保税区有境内关外政策,从区域概念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中西部建设保税区的条件成熟了。

五、产业政策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

以前,外资兴办制造业的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百货零售商业……,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较直观,容易审批。外资办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各种虚拟事业,都比较谨慎。外资投资育文教卫领域,门槛很高,管理很紧;外资搞服务贸易就更少了。最近十年,外资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已经普遍推开。


总体趋势,就是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开放,服务贸易、金融、文教卫也都有了很多开放。

六、开放从流量要素更多地转向制度

制度的开放就是规则、规制、体制标准要跟国际接轨,使中国的营商环境更国际化、法制化、市场化,这些方面都在推动。譬如2023年12月1日会议的主题是,在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格局下,怎么让内循环和外循环能够一体化的循环。


在中国40年改革开放里,为了支持进出口,对外循环进出口的市场准入标准、检验检测、税收等各种管理方式是一套,这些由外经贸部在管。然后内循环, 国内市场的贸易、批发、零售、市场准入、税收方式等,是由国内的商业部在管。就这样 几十年两张皮,各管各的,使得我们很多外贸公司做内贸是做不来的,内贸公司要做外贸也做不来。


会议主要是解决内外贸两张皮问题,研究内循环与外循环的体制、规则、规制,循环的土壤、营商环境要一体化、一个样。在十四五到2035年要实现内贸和外贸同线、同质、同标。同一个商品、同一个生产线出来的,就要有同样的准入标准、同样的税收。总之要形成内外循环一体化的环境,在考虑营商环境规则、规制的开放上,要动更多的脑筋。


中国开放出现了五种变化,跟过去40年开放的本质一脉相承,但体现了更高水平开放、更深层次开放、更宽领域开放。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卓有识度
传播管理实践与商业原生态案例,分享有建设性价值的商业思索、观察、见闻、感悟、阅读和心灵,致力于为各类组织和企业的成长提供思想动力和人文关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