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解决高管从哪来的问题

文摘   2024-10-27 09:38   天津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

此文计3900字,仔细阅读大约用时13分钟

来源:百家管理讲坛,文:苗兆光,编辑:傅光平

本文系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属原作者,如侵权请联系

导读

解决高管从哪来的问题,首先要清晰在什么时间和空间上讨论这一问题。譬如,高管能力不行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能力的提升至少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是基本素质不行,则需要有更长时间内的打算;如果仅是认知不行,那就是个短期问题。关于空间概念,要考虑有多大的自由度来做这件事,可能公司的资源所限、能力所限,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凑合使用并不顺手的人。时间和空间是可以转换的:可以用更长的时间,换取更大的做事空间。


企业短期内无法改变自身的资源禀赋,无法让现实中的人一下子把能力提上来。这时就要开放用人,必须扩大来源,用开放的态度容纳更多的人,要忍耐所用之人并不完美。大浪淘沙,在使用中筛选和调整。

短期用人矛盾是无人可用与急需用人

1

无人可用的现实

一是生存压力逼迫企业关注短期。几乎所有的企业在发展史上,都存在着人力资源欠账。按道理一个企业必须自己产生人才,但众所周知,企业创业时活下去都很困难,而且企业家不一定创业之初就抱有远大理想,奉行长期主义,更多是为了赚到钱,谋生手段而已。很多企业家会说赚到了多少钱,其实他赚的钱不是真正的利润,而是把应当面向未来的投资,提前变现了。人在工作中除了干具体的活,还要完成对未来的再生产,在人力资源方面没有投资,人员在学习和事业上没有投入,最终就会导致人力资源欠账。


二是创业者本身不成熟。很多创业者不是带着完整的思想去创业的,他对企业中的很多问题,既不知道,也不理解,即便认识到长期问题,也没有引起重视。现在有很多成熟创业者,经历过大企业,干到一定的职位以后再出来创业,他的企业会重视人力资源问题。


三是在人力资源方面投入少。有些老板总是抱怨自己企业的高管不给力,其实这些老板不肯在高管身上进行能力投资,总想着薅羊毛,薅耗光了之后就弃用在招聘新的高管,纯粹的短期行为果,这样的企业何谈忠诚度。

2

急需用人的发展要求

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出现急需用人的状态,企业起步时只能干细分领域的事,专注某个领域,任务比较简单。在体量增长的过程中,随着机会窗的打开,能力和品牌的积累,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加,有了更多选择权,战略自由度提高了,就会进入一些新兴领域,业务的复杂度高,发现能力跟不上,需要能力建设。


同时,在任务多元化和平台多元化时,老板精力不够,急剧产生对守土一方将领的需求。


一方面无人可用,一方面用人需求增加,企业此时的干部问题,不仅是个管理问题,其实也是经营问题。如果不能整合更多资源,打开局面,一定解决不了这个矛盾。当资源与机会不匹配时,尤其在面对难以获得的资源时必须开放,不拘一格用人。同时向内外部打开,内部目力所及无人可用,面临这样的资源禀赋只有改变自己,改变用人标准。

二、短期内部提拔的原则

别寄希望找到完美的人,而是找过得去的人。尽量从内部选拔,优先内部提拔的五项原则:


一是小步快跑,不虚位以待。很多企业觉得无人可用,找不到部门经理,就提名主持工作的副经理。这并不是最佳做法,觉得所用之人能力不够,却让其主持工作、承担责任,还不给够权威,打击信心。华为从初创时期就坚持一个原则:不虚位以待。只要位置需要人,就安排人去适应岗位,哪怕是草台班子也要搭。


二是用人以宽。事实上不只小企业,大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德鲁克认为,人不是为工作而长的,工作是为业务而生的,人是为了自由而生的,一个职位不可能跟一个人完美匹配,做人事决策不是要有完美的想法,而是找到过得去的决策。在几个方案中他更优就可以了,不是找完美的人,而是找过得去的人来用。


三是用信得过的人。人看七成就要用,看得特别准才用是不现实的。尽量用信得过的人,因为培养人的代价用在信得过的人身上才值得。


如果用了一个能力有偏差又信不过的人,岗位上所犯错误都是企业培养的代价。如果信得过的人老板看不上,就会从外部找人试错,结果试错之后一屁股烂账走了,培养的目的还没达到。


其实手下有很多人,是在千军万马中付出了极大代价走出来的,是企业用很大代价培养出来的,所以信得过。信得过的标准包括经历过事件检验,人品可靠,归属感强。


四是学习能力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有个原理——所用之人往往不能匹配职位,但他有个优势,就是能依据工作要求,通过学习获得相应的能力。人的能力弱没有关系,只要学习能力强,就有潜能可以挖掘。如果这人的学习力不强,油盐不进,提拔上来肯定会有问题。猴子经过系统训练可以很快学会爬树,因为猴子自身有爬树的基因,鸵鸟无论怎么培养也学不会爬树。公鸡的羽翅很漂亮,但永远不会像大雁一样飞翔。


五是基本思路清晰。思路清晰,就是头脑灵光,不糊涂。小学生的课程不复杂,主要是靠记忆和理解,因此成绩拉不开分差,大家都能考高分。当知识不复杂时,谁有没有潜质,靠分数的差距不明显。高年级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知识,需要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时,逻辑混乱、概念不清的人就会掉队,学习力弱的特点就体现了出来,他们没有培养前途。企业内部提拔人时,具有头脑清楚、思路清晰、对概念理解到位特质的人,即使能力不强也值得培养,应提拔起来。

三、短期外部招聘的原则

立足于要搞定的事,来了就能上手的人。


在人才断档时,尤其是企业进入新行业、新领域,内部没有积累这些知识,现有的人才视野比较窄,内部提拔往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从外部找人。


短期需要用人时就得去找人。有可能找来的人是淘出来的宝贝,也可能外部的人不忠诚公司,用不长久。即使他们离开了,也可以激活现有的人,因为外部的人带来了知识和外部企业的成功经验,会冲击并激活现有的人。通过鲶鱼效应,一些有活力且有破坏性的鱼放进鱼塘,一池塘的鱼都能活得更健康。


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一定要获得知识。外招就是企业获得知识的方式之一,从外面招聘时要遵循六项原则:


一是立足实际,别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期待外来的和尚点石成金是不现实的。企业缺乏高管时可以把业务分拆为几个事业部,在事业部层面锻炼人。在事业部层面撑开干部的用人界面,千里马终会脱颖而出。大企业的副职与小企业的正职是两码事,请进来做总经理要报以正常的期待。点石成金的是神话故事,是不切实际的期待,要么找不到人,要么把人用死。中国的职业市场尚不成熟,没有可靠的评估机制和可靠的第三方平台,这里的人很难识别,要实事求是。


二是寻找文化共鸣者。好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传承,自己培养人就是强调文化的传承。同时,文化在于共鸣,价值观认同,在外部能找到文化共鸣的人同样可以用。


三是找做事公道的人。从外部找职业经理人时,一定要找做事公道的人。譬如,某20亿规模的企业,从一个千亿规模的公司挖来一名职业经理人,无法支付千万的年薪,因此采用递延支付的方式。五年之后,企业规模达到了200亿,增长了十倍。此时企业要把职业经理人的损失补上,这样既尊重市场价值,又尊重惬意现实的支付能力,这就是公道。


四是有创业心态。企业规模不大时,本身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很多人在几百亿体量的公司里做事得心应手,到了小企业反而不行,因为小企业在成长中,达不到大企业的条件,他每天都在走以前没有走过的路。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到了企业高位一定要有创业心态。


五是以任务用人。从外部找人不能有培养的心态,但要有长期关系的心态。空降者,价值关系是很难衡量的,最容易衡量的就是其能力。如果缺少是搭市场营销体系的人,找来一个能力跟企业所需匹配,就能迅速建功立业,这样的最棒。能力匹配优先,以任务所需具备的能力优先,这样就能短期见效。用外部的人奉行以任务用人,小企业不会给看不准的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空降高层须有一招鲜,甚至多招鲜。


六是未来的眼光。希望职业经理人经历过的事情,也是企业未来面临的事情,尽量从规模比自己大一级的企业找人。

四、三分在选,七分在用

开放用人,关键在于人怎么用,能否用对。短期内没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去选拔,只能矬子里把将军,所以找的不一定都是合适的人,有很多凑合的成分。虽然选对人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能用对了也挺好,找的人不能满足要求时,就要在用上下功夫,弥补选拔时的错位或是不到位。这是基本原则,展开来讲有五层意思。


一是用人者要心态开放。企业家要心态开放,不苛责,不急于求成。所找的人,从内部选拔出来的人,都是以前没有经过培养历练的,他从来没有思考过宏观问题,上位后一定是没有经验的,肯定有做得不完美的地方,肯定要有试错的过程。但企业家也是经过长期的试错才具备了现在的能力,不能急于拿自己的尺子去卡这些人。用人所长,忌补人之短。


二是允许试错。给空间和时间,在使用中观察。对高管来讲,绩效周期和能力调整都需要时间,而且他无法复制企业家,必须在试错中形成自己的事业理论和自己的工作方式。


三是增加学习的投资。企业早期用的人,能力并不那么完美。对企业来讲,早期省下的钱现在得补回来。在培养人方面加大投资,企业需要成长就要考虑向哪些人投资,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就往这儿砸钱。如果高管团队不称职,就要增加在学习方面的投资,这才是组织做事的方式。


四是不断提高要求。公司在不断成长,对人的要求一直在提高,对高管的要求是在成长中不断提高的。高管的能力静态化,是很多企业高管板结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是相对稳定中止损。用干部,既要给时间,也要给空间。能力提升通常以三年为周期,太急躁是看不到效果的。现在用人,一定是三年前布的局。若时间、空间不稳定,干部的能力就难以成长。能力提高水平须用来衡量,要有任期制,在一定聘任周期里衡量是否达标。若不达标,企业要果断止损,不能让不达标高管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


短期用人、选人的余地往往不大,需要在用的方面弥补选的不足。

类同相召,气同则合,生比则应。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阅后点赞是您的鼓励,转发是播撒福音!

关注卓有识度,即时分享有价值的商业思考与感悟,致力于为企业家提供商学思想、管理方法和最佳实践,为企业成长贡献力量!

一次真诚对话,破解企业转型升级的困惑

二维码的背后,是千人咨询师的智慧分享

咨询热线:153 0219 3605


卓有识度
传播管理实践与商业原生态案例,分享有建设性价值的商业思索、观察、见闻、感悟、阅读和心灵,致力于为各类组织和企业的成长提供思想动力和人文关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