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传奇(1)-前传

文摘   2024-11-01 13:01   美国  

SDL公司的成立

1976年,32岁的Larry加入了精密仪器公司。这家小公司不仅给他涨了不少工资,还给他一个头衔-系统开发部副总,这个头衔也许对Larry更有意义。因为Larry第一次走进了领导层,不再是一般的工作人员了。

当时,精密仪器公司计划推出一款新产品- PI180,主要取代微缩胶卷及读出器,简单说就是一个图像存储/读取器。需要为设备编写驱动软件。

公司只有一个人,那就是Larry懂程序设计(估计这也就是招他来的原因吧),因为没人,只好把这个活外包出去。当时,询价阶段,有外包公司提出70万美元可以干,Larry认为需要230万美元,剩下的其他几家都要价很高。

此时,Larry同学心生梦想,打电话给之前的同事鲍勃·迈因(Bob Miner)纳以及爱德华·奥茨(Edward Oates),忽悠他们三个人一起成立一个公司,并投标承包此项目。(这一操作是不是看着很眼熟?)

Bob跟Edward编写程序,Larry继续留在精密仪器公司内监督和管理这个项目,项目结束后,Larry再到新公司来。

1977年6月,他们成立了新公司。Miner任总裁,Edward任副总。决策者Larry依然留在精密仪器公司。但是,Larry老板讲清楚了,他不久将辞职,到新公司上班。

新公司名字叫软件开发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Sofware Development Labcratories,Inc.)简称SDL。公司分发10股股票,Larry购买了60%,1200美元,每股2美分。其他两人各20%。为什么Larry占了大多数股份?Larry说这么干是他的主意,他是发起人。

1977年夏天,Miner跟Edward整理出一份标书,投标精密仪器公司的这个项目。报价40万美元(绝对是低价战略,是不是更加眼熟?),精密仪器公司起初有点犹豫,要价太低了。当然,最后合同还是给了SDL(估计Larry功不可没)。

SDL不久就收到了预付款5万美元,招收了一个程序设计人员,布鲁斯·斯科特(Bruce Scott)。Bruce非常优秀,几个月后,Larry无条件送给了Bruce 4%的公司股份(从这里可以看到Larry非常大方,创始人的优良品质啊)。

Larry的十字路口

60年代末,出现了两种切实可行的数据库。

第一种是层次数据库。

比如,有家纽扣公司给服装公司提供纽扣。纽扣公司的数据中就需要存储客户的大量信息:客户名,联系地址等等,这是主记录。附在主记录上的是一系列客户的订单。层次数据库很死板,如果查找某个订单,需要从头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地去查找(遍历方式)。

第二种是网络数据库。

这种数据库每一项数据都与其他项连接,结构就像一张蜘蛛网。缺点就是非常复杂,得靠程序设计人员才能理清复杂的数据库结构。

1970年6月,IBM的研究人员埃德加·特德·科德(Edgar H Ted Codd)发表了一论文。《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数据模型》,这篇文章相当难懂。 简单说,Codd提出数据应该以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关系模型的问题在于速度,表格越大,耗费时间越长,但随着计算机性能提升,可以克服。(大力出奇迹,跟现在AI发展类似)

Codd只提出了理论,只讨论了关系数据库的可行性,没有提出实现方式。IBM在圣何塞的IBM研究实验室里,组织了40人的小组,决定在Codd的理论基础上,研制出一个实用的关系数据库系统,项目的名字为R系统。

R系统小组成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浅显英语的实用语言,称之为“结构化英语查询”-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简称SEQUEL。但这个缩写已经被注册掉了,后来就缩写为SQL。

与IBM R系统小组竞争的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的Ingres项目,最初,Ingres 项目得到了自然科学基金和三个军事机构的支持,Ingres 在概念上与 IBM 的 System R 类似,但主要基于较低端的系统,如 UNIX 和 DEC。这就是数据库Informix的前身。

正在这两家公司埋头苦干时,Larry走到了十字路口。

简单的说,是继续签一个合同编一个软件,俗称干项目方式,还是编写一个程序,在市场上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销售出去,俗称干产品。

最后决定开发产品,走产品道路。

此时R系统小组的人员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述了R系统的运行原理。《R系统:数据库管理的关系式方法》,发表在技术杂志《数据库系统学报》,研究人员也在《IBM系统杂志》发表文章,行业会议上宣读论文。 

于是,SDL的人员借助这些论文开发产品,产品的名字为:Oracle。(这是他们当年在安培克斯工作过的CIA项目的名称)。借助着精密仪器项目的费用,SDL完成了第一个版本。

IBM为什么会错失良机

作为计算机行业的霸主IBM,为什么会错失这个亿万美元的创意?

有一种说法是:IBM想继续充当高科技领域的骑手。为此,唯一的办法是培植新创意,给它们足以成长的空间。R系统工作组的Frank King说“你包揽一切,什么都自己干,怎么制定标准呢?” IBM计划为未来设计发展的蓝图,它只把关系技术数据库看成未来蓝图的一部分。

另外一个原因与IBM研究部门的文化有关。

从老汤姆·沃森在1924年创办IBM以来,公司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新技术,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计算机科学家与学者。

R系统的那些人也是学者,因此,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产品,而是理论,思路和方案。他们是按学者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坚信知识共享的原则。因此,他们掌握了什么,就会发表什么,而且,到处演讲。

20年以后,在一次团聚会上,原R系统小组成员针对当年发表的R系统论文是否明智展开了争论。有人说“把什么东西都说出来是一个很大的失策。” 但也有许多人看法不同,发表论文对技术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不发表这些文章,关系数据库技术可能你流于失败。它很可能会被IBM忽略。

这就是蓝色巨人的力量所在。没有IBM对新技术的支持,没有多少人相信它,需要它。

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R系统小组当年没能很快将其产品化。

R系统工作组大约在1977年左右就把关系数据库建成并投放运行了,而IBM直到1982年2月才推出第一个商用产品。Larry的小公司比较灵活,他们早在IBM设法把R系统从研究部门转到开发部门之前,就在市场上推出了第一个关系数据库产品。还在IBM慢悠悠地踱着四方步时,Larry就抓住机会抢占市场份额了。

IBM为什么会如此缓慢?

正如许多评论家所指出的,IBM公司像一个国家一样,办事十分小心谨慎。它有一个庞大的、层次相当多的官僚机构,委员会逐层向上级委员会报告,一级对上一级负责。如果不通过无穷无尽的审核、审核,什么事也干不了。

除此之外,IBM还有一个成功的产品包袱。

多年以来,IBM一直在销售一种层次数据库产品,叫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IMS运行在大机上。IBM因IMS挣了不少钱。销售新技术产品,肯定会影响到IMS的销售收入。

IBM内部的许多人,包括经理、程序员、销售员、技术支持等,都是靠IMS起家的,他们的职业生涯与它休戚相关。IMS的工程师依然对IMS不断改进。R系统的第一篇论文发表时,IMS的忠诚卫士像疯了一样,企图阻止关系技术产品走向市场。他们不愿意看到IBM销售任何其他产品,他们研制的产品IMS不能退出市场。 

起初,IBM试图想解决IMS和R系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想研制一种介于关系和层次数据库之间的东西。(很多产品公司都遇到过或者正在遇到类似的情况啊)

终于,IBM在1982年,推出了第一个关系技术产品,SQL/DS,从IBM的观点看,SQL/DS对IMS不构成威胁。它只能运行在某些小型机上,而IMS是运行在大机上的。一直到1985年,IBM才发布了具有工业强度的数据库产品DB2。

Larry在人生的道路上,首战告捷,取得了成功,做了别人做不到或者也不会去做的事。

技术驱动企业未来
技术驱动社会发展、更驱动企业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