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 1566》,改稻为桑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是一地鸡毛。
严嵩已经意识到,改稻为桑彻底破产了。对此,他是这样说的,“改稻为桑所用非人,江南织造局今年五十万匹丝绸万难织成,前方军需各部开支均已告竭。”
之后,严嵩向嘉靖提出鄢懋卿南下巡盐的提议。
夏日离京冬天回。作为严党的得力干将,鄢懋卿一去小半年,风尘仆仆、收获满满。
严党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鄢懋卿这一趟巡盐回来,带回了三百三十万两的税银。对于内忧外患的严党来说,这笔税银简直堪比女娲补天用的五色神石,足以将大明朝的财政窟窿补上大半。
连经历过大风浪、见惯了大场面的严世蕃都表示,必须要给鄢懋卿磕上几个响头。有了银子撑腰,严世蕃分分钟就支棱起来了,嘴皮子够狠、腰板子够硬,一副税银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
关于大明朝的盐税,吕芳是这样说的,“两淮两浙的盐银,从太祖爷到成祖爷,每年都能收上千万的税,此后一年比一年便少了。有些部分确是直接调给南京那边,充做公用了。但怎么也不能像前年、去年,一年只能收一百多万。”
看到这个情节,是不是很多地方在现实中似曾相识?
嘉靖帝相当于公司一把手,老董事长,吕芳类似COO。公司有两个销售VP或者公司业务掌握在两个人手中,以严嵩为首的是一派。小董事长裕王是一派。
公司业绩越来越差,提出了改稻为桑的计划,结果是一地鸡毛,转眼到了Q4。严阁老派出手下大将鄢懋卿,立马收签回几张大单,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盐税是大明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以前,每年都能直接带来上千万的收入,但是从永乐帝之后,收缴的盐税就越来越少。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鄢懋卿巡盐的前一年,朝廷派去的巡盐御史只收到了一百四十万两银子。
站在老董事长嘉靖帝的位置,深感业绩/业务被老严绑架了,这可如何是好?
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这样的局面。站在团队负责人角度,销售编了很多故事回来,没需求,没预算,团队就靠类似鄢懋卿这样的一个人。
站在销售负责人的角度,站在一把手的角度。有时候,更是深感无力,杀又杀不得(嘉靖心里很清楚,但为何迟迟没有动严阁老?),留又留不的,如何是好?
董事长嘉靖帝善于“帝王之术”,为了维持平衡方便管理,爱“打一方,捧一方”,搞搞两派的平衡。但是,业绩却被握在老严手中,到了下半年了,才收回几张单,彰显功劳。
本次只提出问题,不给出答案了。
倘若你是销售负责人,碰到这样的困局,如何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