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对NVH中的几个常见概念进行简单介绍,包括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机械阻抗与导纳、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等内容。
一、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
首先介绍下傅氏变换和拉氏变换。
傅里叶级数可将周期函数分解为有限个正弦函数的叠加,傅里叶变换则将傅里叶级数的正弦分解推广到非周期情况,本质是为函数寻找其频域的组成部分。
傅里叶变换的公式如图1第一个公式所示。
由于有些函数不能进行傅里叶变换,即不收敛。因此,引入了衰减因子e-σt,然后再进行积分,过程如图1中间两公式所示。
上式用拉普拉斯形式表示即为图1最后一个公式。
其中,s=σ+jω。可见,拉普拉斯变换是傅里叶变换的延伸,而傅里叶变换是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个特例,这就是二者在数学上的联系。需要说明的是,当σ为正值时,e-σt为衰减因子;当σ为负值时,e-σt为增幅因子。
当以图形表示时,傅里叶变换如图2所示(仅用作示意)。其中,经傅里叶变换后得到的蓝色曲线关于纵轴是对称的。
由于拉普拉斯变换中的s是复数,所以拉氏变换的图形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立体的,如图3所示(仅用作示意)。
可见,σ不同,得到的L(s)就不同,但给定一个σ值,就会对应一个切片似的坐标系。因此,从图形上能更清晰地理解拉氏变换与傅氏变换的关系。
接下来引入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的概念。
传递函数表示的是输出与输入之比,由拉普拉斯变换得到;频响函数是传递函数的一个特例,表示的是响应与激励之比,由傅里叶变换得到。
传递函数定义为线性时不变系统在零状态时,响应的拉氏变换与激励的拉氏变换之比,零状态即激励之前结构处于的静止状态。表达式如下:
H(s)=R(s)/E(s)
频响函数则是由传递函数推导得来,也就是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σ=0,则s=jω,即得到频响函数,表达式如下:
H(jω)=R(jω)/E(jω)
通俗地讲,由于一些增长信号或不稳定系统不满足傅里叶变换的收敛条件,使得傅氏变换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此,拉普拉斯变换引入了衰减因子,使其强制收敛,从而扩大了变换的使用范围。其中,s=σ+jω中的σ可以理解为起到了阻尼的作用,使系统稳定(但σ并不是实际中的物理阻尼)。
为了更清楚地认识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将传递函数的经典三维视图显示如图4所示。
由图可知,左侧红色图中的极点峰值是无限大的。当用jω轴和纵轴组成的平面去切开传递函数曲面时,可以得到一条黑色实线,此实线即为频响函数。也就是说,频响函数是传递函数沿虚轴jω切出来的曲线,所以其取值只是虚部,表示的物理量只是频率。
在振动噪声领域,频响函数的应用更多,尤其是模态分析方面,频响函数被称为是输入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但其表示的是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频域关系。
频响函数是结构的输出响应与输入激励力之间的比值,利用频响函数可以识别得到结构的谐振频率、阻尼和振型。即共振峰值是被测结构的固有频率;阻尼与峰的宽度成正比,峰值越宽,阻尼越大;通过结构上的公共参考上采集的多个频响函数的幅值和相位,即可确定振型。
现在很多时候都不区分传递函数和频响函数,但通常试验测量的都是频响函数,只是习惯上称之为传递函数而已。
二、机械阻抗与导纳
机械阻抗定义为简谐激励时复数形式的输入与输出之比。设振动系统的质量为m,阻尼为c,刚度为k,受到简谐激励F0的作用。经动力学推导后,可得输出与输入的比值为H(ω),称为复频响应函数,其表达式如下:
H(ω)=1/(k-mω2+icω)
根据定义,可得位移阻抗为:
Zx(ω)=1/H(ω)= k-mω2+icω
位移阻抗与复频响应函数互为倒数,H(ω)也称为导纳。
同样,输出为速度或加速度时,相应的机械阻抗就称为速度阻抗Zv(ω)和加速度阻抗Za(ω),表达式分别如下:
Zv(ω)=Zx(ω)/iω
Za(ω)=-Zx(ω)/ω2
因此,与各阻抗相对应的导纳分别为位移导纳、速度导纳和加速度导纳。机械阻抗和机械导纳都仅取决于系统本身的动力特性(质量、刚度、阻尼),且都为复数。通过使用机械阻抗分析仪,根据系统的机械阻抗可以确定和分析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对阻尼系数等参数。
三、奈奎斯特图
复频响应函数H(ω)经过变换后可求得其模和幅角,因此,H(ω)同时反映了系统响应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此外,由于H(ω)是复数,可得到其实部Re(H)和虚部Im(H),分别如下所示:
Re(H)=(1/k)[(1-s2)/Λ]
Im(H)= (-1/k)(2ξs/Λ)
其中,Λ=(1-s2)2+(2ξs)2。分别作出实部和虚部对s的曲线如图5所示。
由图可知,当发生共振时s=1,此时实部Re(H)=0,虚部Im(H)近似为最大值。
用频率比s或相对阻尼系数ξ作变量,将H(ω)画在复平面上,由此得到的曲线图称为奈奎斯特图,如图6所示。
当给定一个阻尼系数时,则给出一个s值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实部和虚部的值。
粘性阻尼系数的奈奎斯特图是一个近似的圆,并且在共振点附近曲线的弧长随s的变化率是最大的。
四、幅频特性
对于一个受简谐激励的单质量振动系统,如图7所示。此时,系统的响应也为简谐响应。
经过推导可得m的振幅A如下所示:
A=β(s)F0/k
其中,F0为激振力;k为弹簧刚度;β(s)为幅频响应函数,表达式如下:
β(s)=1/[(1-s2)2+(2ξs)2]1/2
式中,s为频率比,s=ω/ω0;ξ为相对阻尼系数。
线性系统对简谐激励的稳态响应是频率等同于激励频率,而相位滞后于激振力的简谐振动。稳态响应的振幅和相位只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物理性质(质量、刚度、阻尼)和激振力的频率及幅值,与系统进入运动的方式(即初始条件)无关。
以s为横坐标,β(s)为纵坐标,作出不同相对阻尼系数ξ下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如图8所示。
下面分几种不同的情况对简谐激励作用下的稳态响应特性进行分析:
1、s<<1,即激励频率ω远小于系统固有频率ω0。由β(s)表达式可得幅频响应函数β(s)≈1,对应图8中的左侧部分(s约在0~0.5的范围),此时系统响应的振幅A与静位移B相当;
2、s>>1,即激励频率ω远大于系统固有频率ω0。则幅频响应函数β(s)≈0,对应图8中的右侧部分(s约在2以后的范围),此时系统的响应振幅很小,也就是基本不振;
上述两种情况下,不同ξ值的曲线密集存在,说明阻尼对这两种情况下的响应影响不显著,可以认为是无阻尼系统。
3、s≈1,即激励频率ω约等于系统固有频率ω0。由图8可知,当ξ值逐渐变小时,响应函数β(s)会迅速增大;
ξ=0时,β(s)趋于无穷大,此时系统即发生共振。但共振对于来自阻尼的影响很敏感,如图8所示的不同阻尼的曲线,在s=1附近的区域内,稍微增加阻尼后就会使振幅有明显下降。
4、对于有阻尼系统,β(s)的最大值并不出现在s=1处,而是稍微偏左的位置。将β(s)对s求导,可得其最大值βmax(s)如下式所示:
βmax(s)=1/[2ξ·(1-ξ2)1/2]
5、ξ>1/(2)1/2,由图8可知,此时β(s)<1,此时系统振幅是没有极值的。
五、相频特性
先介绍一下品质因子的内容。定义s=1时的幅频响应函数β(s)为品质因子Q,则:
Q=βs=1=1/2ξ
对于确定的阻尼系数,可得β(s)-s的曲线及品质因子的相关特征点如图9所示。
其中,s1=ω1/ω0,s2=ω2/ω0,是共振峰两侧β=Q/(21/2)与曲线的两个交点。令Δω=ω2-ω1,称为半功率带宽,经过推导可得品质因子Q与半功率带宽Δω的关系为:
Q≈ω0/Δω
由上式可知,阻尼越弱,品质因子Q越大,带宽越窄,则共振峰越陡峭。
接下来进行相频特性的介绍,仍以图7所示的单质量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经推导可得系统的相位响应函数θ(s)为:
θ(s)=tg-1[2ξs/(1-s2)]
以s为横坐标,θ(s)为纵坐标,可以作出不同阻尼系数ξ下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图10所示。
下面同样分几种不同的情况对其进行分析:
1、s<<1,即激励频率ω远小于系统固有频率ω0。由θ(s)表达式可得θ(s)≈0,对应图10中左下角的部分。由于输入是简谐运动,且系统中本应有阻尼存在产生的相位差,而θ≈0则意味着位移与激振力在相位上几乎相同;
2、s>>1,即激励频率ω远大于系统固有频率ω0。则θ≈π,说明此时位移与激振力是反相的,即当激振力往左时,则位移正好往右。从物理意义上解释即为,由于频率太快,位移跟不上激振力;
3、s≈1,即激励频率ω约等于系统固有频率ω0,发生共振。由图10可知,此时位移与激振力的相位差恒为π/2,与阻尼无关。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