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先生演《金玉奴》浪漫而清纯
大家知道,荀派最善演的就是“小家碧玉”,这一点也和“四大名旦”其他三大名旦有根本性的区别。因为其他老三位都是以正工青衣擅长,而只有荀慧生先生擅演“花旦戏”。
我们从荀先生的代表作里就能一窥端倪:比如说他常演的老戏:《铁弓缘》、《游龙戏凤》、《拾玉镯》、他的新编戏《红娘》,这些戏都是其他三大名旦:梅程尚所不常演的,这一点他“独擅胜场”,其他的名旦也与他无法抗衡。
荀慧生演《铁弓缘》饰演陈秀英
那么,从艺术的角度分析,小家碧玉要求演成什么样,才算受欢迎,才算是艺术,才算是成功呢?这其中就有很多说法了。
今天的花旦戏为什么不招人喜欢,原因也是很多的,比如说念白的不够有趣讲究,把京白念得毫无意趣,就跟普通话读大报纸一样,台下的观众怎么能喜欢?本来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却演得老气横秋的,台下观众也不会喜欢。
更有甚者,不分析人物,只去片面理解流派的某种特点,学人不学艺,比如荀派的什么“稚指”,不分场合的用,让人心生厌恶!有的则片面理解荀派的“娇憨”两个字,认为只要演成疯丫头就是演得好!
当然,有的时候观众也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台上闹腾呗,今天的底层观众,台下的一些看戏的人也没多高的艺术鉴赏能力,认为演员卖力气才解气,所以就认为演得越疯越闹腾越好。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荀派的艺人,把荀派的这个“娇憨”演绎理解为“浪荡”,所以,她们在台上,感觉演得特别的过火而无底线,一会抛媚眼,一会咬手绢尖,一会浪笑,一会抖肩膀,一会撅嘴唇,反正怎么卖弄风骚怎么来!
这是艺术吗?实际荀先生和王瑶卿说自己的特点是“浪”,和现在一些艺人理解的“浪”是完全两种意思,荀先生的那个“浪”是“浪漫”的“浪”,而现在的一些所谓荀派名家理解的;演的,那就是“浪荡”的“浪”,根本就不是天真活泼,纯洁可爱的小姑娘,而是眉目身姿如同青楼妓女一样, 这样的演绎,根本就是对“荀派”艺术的误读和歪解。
荀慧生先生演《红娘》神态娇憨可爱
因此,荀慧生先生对花旦艺术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人物的品性的基调不能歪了。他是这样做的也是这样说的。荀慧生1926年9月29日《荀慧生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夫《戏凤》之凤姐,虽为酒家女儿,观其与军爷对答之言语,以及一切举动,固一天真烂漫之女子,故表演者必须从“娇憨”两字做去,万不可与《乌龙院》之阎惜姣同一作派。”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荀先生对花旦艺术的要求,荀先生认为,《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所以,就得演成小女孩的样子,说话,心理,动作都得符合她那个岁数,万万不可演成阎惜娇,所以“娇憨”二字,是演这些小女孩的基调。
接着荀先生又写道:“余演剧,一无可取,惟尚知以剧情与剧中人身份为表演之标准,虽以此不为一般人所喜,但求吾心之所安。”
大家知道,荀派艺术最突出的就是演什么像什么,精准的把握人物身份是荀派的一大特点,无论演的是花旦、泼辣旦、青衣、武旦、刀马旦,无不人物形象界限分明,这个从上面荀先生的这段文字就能看得出,这算是荀先生在表演中的自觉行为,是他要牢牢把控的地方,这一点很关键,也真是这一点奠定了荀派艺术的过人之处。
今天的一些荀派传人,误解先生对表演艺术的要求,只表面的学荀,岂不知,这是荀先生最反对的,他在日记里明确写道:“若乃处处卖弄风情、妖冶悦人者,知必与剧情背道而驰,演剧云乎哉!”
荀慧生先生是有意在摒弃传统花旦表演中那些庸俗、色情的成分,端正了陈秀英(《铁弓缘》)、李凤姐(《游龙戏凤》)、孙玉姣(《拾玉镯》)等一系列舞台上,所塑造出的这些少女的思想性格,同时创造出许多娇憨天真、热情活泼的表演,使这类戏的内涵更加丰富,格调也大大地提高。他就是用这种健康而又富于情韵的新表演风格,在广大观众中建立了威望,而卓然成就为一代大师的。
欢迎关注荷露团珠谈戏说戏聊戏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荷露团珠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本公众号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