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致命但伤害极大,这种“社交癌”专爱找女性,医生:千万不能拖,42天后是“黄金期”

健康   2025-01-24 07:04   浙江  


宫癌、乳腺癌、胃癌、肝癌......这些可怕的疾病往往令人闻风丧胆,但,你听过“社交癌”吗?


难道这又是什么“i人”专属的疾病吗?但要告诉你的是,它不仅不致命,而且症状还可能不痛不痒,但是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却不仅仅会导致生活不方便,还非常让人难以启齿


01


害怕周围人眼光

感觉自己是个异类


所谓的社交癌是“不致命的社交型癌症”的简称,其实是女性尿失禁的另一种说法。



尿失禁患者往往因为担心在公共场合不自主漏尿,怕散发异味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这种情况长期出现会导致患者焦虑、尴尬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因此被称作“社交癌”。


《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成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约为4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患病率高达70%,是女性的“难言之隐”。


02


受损的盆底肌

好似一张破碎的网


女性盆底系统是由韧带、筋膜、肌肉群形成一张巨大的网,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尿道、阴道贯穿通过此处。这些肌肉和筋膜交织汇合,犹如“吊床”,对脏器有强大的支撑作用。



封闭盆底的肌肉群称之为“盆底肌”。当盆底肌肉、筋膜、韧带被拉伸、变薄弱甚至断裂,都容易引起“吊床”塌陷,从而导致漏尿的发生。


盆底肌受损后,随之而来的症状,如漏尿、盆腔器官脱垂、大便失禁、便秘等,会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需要强调的是,盆底肌并非女性专属,男性同样可能面临盆底肌功能障碍,还可能因此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等性功能问题。



妊娠、分娩是尿失禁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大多数女性发生尿失禁都与妊娠及分娩相关,特别是我国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后,其发病率显著升高。主要原因为:


  • 孕期盆底受力增大;

  • 分娩时损伤:胎头通过阴道时,盆底肌肉、神经、韧带达极限扩展,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裂伤。

  • 阴道助产(如头吸、产钳助产)加重了分娩损伤。


产后女性,尤其是顺产女性,由于孕期胎儿重量压迫、产程较长、用力过猛等原因,在生产后,盆底肌会受到很大的损伤。约三分之一的产后女性,都存在盆底肌严重受损的情况


此外,更年期(雌激素迅速减少)、长期慢性咳嗽、运动员或长期高强度运动、慢性便秘,体重超标、衰老都会加重盆底肌松弛。


03


尿失禁的不同类型


根据尿失禁类型,临床主要分为四类


01
压力性尿失禁


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笑,甚至快步行走等腹内压急剧增高后发生尿液不自主流出。年龄、分娩方式及次数、肥胖、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危险因素。



02
急迫性尿失禁


是一种伴有强烈的尿意,与尿急相伴随或尿急后立即出现的不自主自尿道外口漏尿的现象,通常其与膀胱敏感度过高、逼尿肌反射亢进等因素有关。部分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也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03
充盈性尿失禁


膀胱过度充盈后尿液不自主流出,常与继发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尿潴留有关。


04
真性尿失禁


尿液持续自膀胱或尿道流出。其中压力性尿失禁为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孕期产后发病率较高。


04


可防可控

抓住治疗黄金期


产后42天——3个月是盆底肌恢复的黄金时期,建议在产后42天接受专业的盆底功能评估和必要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避免让“小毛病”酿成“大痛苦”。



总的来说,治疗上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对于轻中度尿失禁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包含:


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减少咖啡因的摄入、规律锻炼、适度减少液体摄入、戒烟等。肥胖患者应该积极减肥。


行为治疗,如膀胱锻炼、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盆底生物治疗(电刺激、磁刺激)等。


药物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重度尿失禁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凯格尔运动


做缩紧肛门阴道的动作,每次收紧不少于3秒钟后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每日进行2-3次,或每日做150-200次,6-8周为1个疗程,4-6周患者有改善,3个月效果明显。


针对尿失禁,我院还有产后及盆底康复门诊开展了各种治疗方案,热门的治疗为生物反馈电刺激、磁刺激,同时配合中医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来源:杭州市中医院


点击下方预约 直播开始前将提醒你↓↓↓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养生大国医
每晚17:25分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22:30分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锁定《养生大国医》,和你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