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 | 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最具活力的基地

学术   2024-09-12 23:06   上海  


距离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教师节给优秀教师座谈会致信中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已近一年了。一年来,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有了显著的进展。我们都在进步中,正走在通往教育家精神的桥梁上。我深以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应是教师节的主旋律,教育家精神照亮了教师节,教师节映射教育家精神。教师节,决不是教师的某一天,而是教师的每一天。因此,教育家精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献给教师节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让教育家精神之花在教师的岗位上、生活中绽放。


弘扬教育家精神是个永恒的命题。随着实践的持续推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理解得更深入,把握得更准确,实践得更有成效。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要进一步讨论。



01

要用精神引领生活,让时间生成意义


教育家精神具有崇高性,引领我们处理好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精神与物质相对应,也很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人离不开物质,也离不开精神。物质提供了生活的基本保障,让人得以快乐生活,身体健康,一切如常。人是不能离开世俗的,人间烟火气让人真实起来,鲜活起来。但是,人不能只在世俗中,不能一直在世俗中,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必须有精神生活的追求。若此,人既在世俗又超越世俗,并且用精神引领物质生活,生活更高层面的意义就产生了。教育家精神的崇高性指引着我们处理好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努力做意义的创造者,不断走向幸福生活的深处。


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要处理和克服生活中几个难题。

1

正确对待物质生活。

我们处在消费时代,享受与娱乐是消费时代的特点,往往绕不开。但是过分的物质享受与对娱乐的过度追求将一定会造成意义的变形以致异化。美国学者波兹曼的著作《娱乐至死》尖锐地指出,令人类消亡的,不是人类所憎恨的东西,而是最喜欢的东西———如果一味地喜欢并且无度追求娱乐、享受,那么娱乐、享受就让你消亡。


可见,缺失精神的滋养和引领,只追求物质,沉溺在物质享受中,那么人的意义便已消失,以致成了物质的奴隶。精神可以抵制消费时代带来的问题,让人从单纯的物质生活中跃升,从而创造生活的意义。

2

正确对待时间。

人是在时间里生活的,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意义困境。时间困境往往是由人的生存本身带来的,那就是时间赋予人以生命,但又毫不怜惜地将人推向生命的终点。由此,在出生与生命终点之间生出多少烦恼,带来多少说不尽的爱恨情仇。要从困境里跳脱出来,唯一的办法是让时间生成意义。


与此同时,时间的困境还在于,时间的箭头究竟射向哪里,射中了什么,常常是不确定的,难以捉摸。其实,时间的箭头应是意义的箭头,只有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动中,创造性劳动时间的箭头才能射中意义的靶心,而精神应是意义之源。


以上两个难题的实质是价值困惑、价值难题,如果破解不了便造成价值困境。价值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我们应高度关注,教育家精神第一个突出精神品格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教师的教学生活(包括日常生活)总是与立德树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在教育的全领域、全过程,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大任。让有理想的教师讲理想,让有信仰的教师讲信仰,让有道德的教师讲道德,是教育的必然逻辑。


总之,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者。正因为此,教师在生活中更要弘扬教育家精神,让自己成为意义的创造者,引导学生进行价值澄清、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逐步建构起人生价值坐标。


综上所述,弘扬教育家精神首先要关注精神,用教育家精神铸造教师的精神品格,塑造教师的灵魂,进而塑造学生的灵魂,挺起民族的脊梁。




02

要以精神促进发展,让学校成为精神高地


教育家精神具有崇高性,绝不意味着教育家精神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也绝不意味着教育家高高在上、高人一等。恰恰相反,教育家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家精神是在教育生活中生成、铸造的,离开生活便无教育家可言,教育家精神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


可见,扎根生活是教育家精神的突出特征。也正因为此,教育家往往平易近人,教育家亲近教师、关心教师、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又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引领教师发展;教师也亲近教育家、追随教育家、学习教育家,在教育家身边受熏陶、有体悟、被影响,专业精神、专业品格和专业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育家的可亲可敬,让教育家精神更显温暖美好;而教育家精神也因此更具体、鲜活,更可触摸,更能被学习。


弘扬教育家精神重在弘扬。在讨论、明确教育家精神应该弘扬、能够弘扬后,还应该明确如何具体把握弘扬的要旨。弘扬教育家精神不是要求教师成为教育家,让教师都成为教育家既不应该也不现实。当然,新时代需要更多教育家,当代也是诞生教育家的时代,但弘扬教育家精神旨在育师、强师,旨在让教师像教育家那样当老师,像教育家那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教师都能像教育家那样教书育人的时候,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和人才支撑。


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基地在哪里?这似乎是一个无需提问的假命题,其实不然。在前些日子的一次沙龙中,一位校长提出:学校是弘扬教育家精神最有活力的基地。大家都认同。道理并不复杂:教育家往往是从学校里、课堂中走出来的,学校、课堂是滋养教育家的一块沃土,教育家的生命活力、创造力是在学校、课堂这块沃土里获得的,也是在这里得以激发的。学校、课堂是教师成长的基地,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学校里、课堂里度过,他们的理想是在学校里、课堂里和孩子们共同实现的,他们的生命价值也是在学校里、课堂里得到体现和提升的。学校、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未来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希望田野。


说“其实不然”,是因为许多教师虽然身在其中,却缺少较为深刻的认知,还未有自觉的意识,没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弘扬教育家精神发生意义对接。我们应该确立这样的理念:在学校、在课堂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进步的过程。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活力源自文化行为模式的逐步建构。


学校应成为精神的高地,成为生命成长的共同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今天,我们坚信,教育家精神将渗透到师生生活中,强健学校的生命有机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不仅是教师的行动指南和法则,也应是学生成长的方向,是整个学校形象的生动体现,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领域、新境界。




03

要追随教育家,努力做大先生


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教育家精神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需要我们主动去追寻,抓住机遇学习,才能让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重庆有所“童心小学”,大家称校长为“波波校长”。波波校长从教不久,常去逛书店,这几乎成了他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一次,他在《教育大辞典》中见到陈鹤琴的名字,而且与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等大教育家排在一起,他这才知道陈鹤琴也是大教育家。陈鹤琴创建了“活教育”,写下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研究著作。波波校长立即在书架上找陈鹤琴的书,但找遍整个书架都没找到。因为不甘心,内心十分渴望,没几天他又来到书店,终于找到了陈鹤琴的《家庭教育》,如获至宝。于是,波波校长一整个下午都在书店,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他眼前仿佛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开始懂得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内在关联,心里有种冲动。离开时,他将书店里的16本《家庭教育》都买走。后来,他将这些书作为礼品赠送给老师。


波波校长追随教育家不只在读书上,更是将教育家精神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推动教育研究与改革。他领悟到,要用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来构造学校文化空间,让学校“活”起来。当了校长后,他将“向儿童学习”当作学校教育核心理念,从加强美育开始,寻求育人的突破,即以美立德,以德育人,以美其身。如今,童心小学校园成了鸟的天堂,校园里有36种鸟儿飞来飞去,欢叫着,蹦跳着,飞翔着;校园成了田野,当几片油菜花开的时候,校园成了金黄色的海洋;校园是一片森林,一棵棵小树向上生长,自由呼吸,成为学校之肺;校园里有泥潭,有小鱼,有水草,还有泥鳅……在真实丰富的情境里,孩子快乐学习,改变了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这一切,又都在课内外相联、相融中相生、相长。


波波校长提出了“自然而然的美育”,这是童心小学的教育主张,当然具有普遍意义。我还不能说波波校长是教育家,但我坚定认为,他是陈鹤琴教育家的后来人,是“活教育”的时代建构者。看来,弘扬教育家精神,追随教育家将会是教育的一次启蒙,一连串的行动是文化的进步。


于我而言,我也是在教育家精神照耀下成长和进步的。我已年逾80,回想起来,平生遇到几位教育家,是教育家影响我、引领我。


我是南通人,张謇先生是南通的标杆和骄傲。我没见过他本人,但是在他创办的南通师范学校读书三年,“坚苦自立,忠实不欺”的校训成了我的座右铭;我读过他的书,他的“苗圃”理论如今转化成了我对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核心主张;我听过他的故事,他提出的“道德优美、学术纯粹”成了我人生永远的追求。


毕业后,我分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自此与李吉林老师同事了22年。李吉林是从小学里走出来的教育家。在“文革”以后,她迸发了改革的激情和智慧,将国外的情境教育迁移到自己的教学中,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情境提升为境界,深耕教学,用实验的方式构建了中国儿童情境学习范式,创建了中国特色的情境教育学。这22年,以及后来到省教育厅、省教科所工作,直到今天,我都在不断深入领悟李吉林的教育思想。我深知,任何一位教育家都是在实践中、在勤奋刻苦中成长起来的,都是在实践与理论的双向构建中提升自己的。


顾明远先生是当代教育家。他是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是我学习的楷模。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追随他,参加他的会,听他的报告,与他交谈,向他请教,读他的书和文章……这些都是学习的机会。一次会上,台下教师向台上专家提问:我们知道要实施素质教育,但不能不要分数、不要升学率啊,我们该怎么破解这一难题?会场沉寂了一会儿,突然一个声音响起来:“做教师做教育要有良心!”这是顾先生的呐喊,震撼大家的心灵。是的,教育家应该是新时代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特质不在知识,而在社会责任感,在他用良心表达出来的批判与建构精神。顾先生不说大道理,却发出大追问:“中国教育改革的路在何方?”顾先生不说所谓深刻的话,却把深刻隐藏在平实的话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师生成长在活动中。”顾先生不拒绝最新技术,他用人工智能写出文章,却认为没有“人气”,于是用笔写出《小书本走向大世界》,还说,“给教师留下一块黑板吧!”……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体验,教育家精神就这么“渗”入我的心———弘扬教育家精神就在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中


回顾既往,我不禁慨叹:人生无暮年。那是精神让我们消除暮气,让我们暂时忘却昨天的成功,用今天的每一次超越创造未来。如此,我们定会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走出自己的精彩,走出自己的灿烂,而一切的精彩和灿烂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

文 | 成尚荣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来源 | 《福建教育》2024年第36期

微信编辑 | 陈黛臻


点击关注!在这里,打开教育生活

教育牧笛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1.第一线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2.课堂有效教学实录;3.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学术观点争鸣;4.有效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动态;5.有效教学的学科研究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