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漫游:我读过的50本书(之四十七)|| 我心中的二附中——读华东师大二附中60周年纪念文集(下)

学术   文化   2024-09-11 10:11   上海  
读书是一场旅行,看到的是万变的风景
书是一个相机,留下的是恒久的身影 
读书是一壶老酒,回味的是香醇的岁月
读书是一面镜子,映射的是自己的心灵

(作者语) 笔者所写《书海漫游——我读过的50本书》的若干篇文章,在教育牧笛公众号中刊出以来,承蒙各位好友阅读点赞,在此表示感谢。往后将继续推送其它篇章,敬请大家分享和指正。笔者书写的读书感悟,纯属兴趣所在。大多文章与地理学科相关,也有的是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并无特别的选择标准。文章中如有不当或者不实之处,敬请指点,不胜感谢! 一本好书在手,如沐春日暖风。祝愿大家龙年吉祥,心想事成!       ——陈胜庆




三、学生心目中的优秀老师

一所好学校,除了有好校长的引领以外,必然要有一批优秀教师。二附中建校初期,大学部抽调各系的教学法专业教师到二附中任教。这支创校的教师队伍,使学校形成了优良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在我进入二附中工作时,这些老教师开始陆续退休,但是他们留下的宝贵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一直影响至今。他们中有80年代初就被命名的上海市特级教师、有全国模范班主任、有全国优秀教师,尽管他们获得许多荣誉称号,但是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成为学生心中难以磨灭的偶像。

顾朝晶校长1958年从华东师大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二附中任语文教师,在二附中工作了一辈子。作为一名语文特级教师,他声情并茂的讲课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他担任过教导主任、副校长,直至校长,他职业生涯的全部融入在二附中的校园里。他与老师相处是谦谦君子、与学生相处是循循善诱,很多校友的文章中提到他是好老师和好校长。

在文集中,约有上百篇的校友写老师的文章,仅读题目就可见一斑:“感谢恩师带给我们人生的财富”“慈母心、恩师情”“人生启航的守护者”“收益一生的珍贵财富”“岁月流长,师恩难忘”等等。还有十余篇“通往天国的书信”,那是校友写给已经离世的几位老校长和老教师,字里行间无不对他们的深切怀念!

文集中提到那么多二附中的老师,我在此仅提及一位让我感怀的老教师。他是被学生亲切称为“老汤”的汤文鹏老师。在60周年校庆的那天,老汤被校友们推着轮椅,一群又一群的校友与他合影。老汤曾是华东师大中文系讲师,1962年调入二附中成为一名中学老师。如果他留在大学任教,那早就是一位教授了。老汤嗜好是抽烟喝酒,有一种性格爽直的文人气质。学生喜欢老汤不仅是他讲课精彩,还有他对学生视如子女的情怀。学生记忆中最难忘的是,老汤把学生带到了绍兴的咸亨酒店,他喝着黄酒给学生讲述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苏州和昆山他与学生同住在简朴的旅馆里,谈天说地把学生视为知己。老汤最得意的学生是1966届高中生周宇鹏,曾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副市长兼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周市长一直牵挂母校发展,关心母校的老师,每逢春节,他总会携同夫人登门给班主任老汤夫妇拜年。他曾说,我的“三观”是在二附中读高中时形成的。也因为周市长的关心和支持,二附中最终东迁浦东,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获得了新的发展平台。

二附中学生的母校情结特别深厚。每年迎新晚会,剧场里会出现许多历届的毕业生。他们怀念这个最欢乐的时刻。学生们对母校的牵挂,是一种感恩的情怀,而知道感恩的学生,也必然懂得要回报社会。

二附中的老师有一种不甘平庸的心态,一种充满自信自强的个性。他们绝不会“以分待人”,而是相信与期待着每一位学生的长远发展。二附中老师与学校领导是平等的关系,只要老师们认同学校的教育改革和管理要求,就会全力支持与积极参与。学校有民主和谐的氛围,可以让老师们可以发挥自己擅长的优势,都可以“导演”出一幕一幕精彩的“节目”。即使是美术老师也会吸引一批学生,在校园中常有学生画展、书法展和时尚的设计创意活动。而音乐老师会让学生在短暂的午间,举行一场场音乐会展示学生的才艺。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我在二附中听了很多课,留下很深的印象:有的教师讲述很有激情,富有鼓动性;有的老师讲课条理清晰,逻辑性特强;有的老师很幽默,常引起哄堂大笑;有的教师轻声细语娓娓道来,留下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听课时还注意观察学生,他们的表情里有求知欲、有满足欲、有表现欲,如果出现乏味和厌倦的表情,那就要提醒老师了。二附中的课堂常常有学生表达与老师不一样的意见,还有一些学生会突如其来的提问,这都是对老师教学智慧的考验。下课铃声后,常常有学生拥着老师,边走边问,一直止步到下一节课上课铃声响起。在这样一批优秀学生面前,老师怎么能马马虎虎应付、随随便便上课呢?显然,二附中老师的教学水平是在“教学相长”中“水涨船高”的。

一般而言,中学老师对于写一些论文都会感到有压力。但是,二附中能出版专著的老师少说也有二十多位。在我退休之前,很想为青年教师出版一本他们自己写的书。结果有20位青年教师自愿参加,每人提交一篇教育论文、一篇个人的成长故事。记得当时我在“咖吧”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和他们一起构思文章的写法,看到他们从一进入二附中起,都是在磨砺中成长的。这本名为《青春的足迹》的出版,为他们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继续书写自己的篇章。

四、卓越的学生是二附中的骄傲

证明一所名校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莫非是优秀的学生。现在,社会上对名校的评价,往往用“清北率”“985”等大学的升学率来论“英雄好汉”。然而,学生成长的路径还很长,应该从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做出的贡献来验证办学的成效。这套文集中的《校友风采录》的分册里记录了200多位校友的成就,他们只是近万名二附中毕业生的代表。

其中有首届高中毕业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玠,他担任过鞍钢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科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在1994年临危受命出任鞍钢总经理时,鞍钢面临“设备老化、资金短缺”的极度困难,他大力进行技术改造创新,又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到十年时间,鞍钢这一我国最老最大的钢铁企业涅槃重生,跻身于世界先进的大型钢铁企业行列,为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做出杰出贡献。

1962届高中毕业生张韧顺利地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当时国家正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政府号召大力支援农业,于是张韧热血澎拜放弃入学,到安徽农村务农。期间她经受了农业劳动和艰苦生活的锻炼,1964年她赴京参加会议并且受到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留下一张蹲在毛主席身前的照片,成为二附中校史室里宝贵的像片。

二附中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是有所作为的。建校初期,也有毕业生直接去工厂当学徒做工了。但因为在二附中接受的良好教育,使得他们在普通的生产岗位上,也做出非凡的成绩。例如70年代毕业的梁明莲同学,在纺织行业工作中三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和“三八红旗手”,成为全市50万纺织工人的标杆。1980届毕业生李星也成了纺织厂的一名女工,她总结出一套挡车工人的“三字”操作法,1983年被评为最年轻的上海市劳动模范,以后又荣获“五一奖章”。她们说“是二附中严谨的学风培养我形成踏实肯干的品格”“二附中你追我赶的校风造就我争强好胜的信心”。

很多二附中学子远赴重洋留学深造,学成回国报效祖国。1984届校友李沉简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成为美国纽约大学西奈山医学院的讲席教授。2013年李沉简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国,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又担任了北京大学上海招生组主任。李沉简多次回到母校,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弟学妹们讲述了自己的求学过程、在美国工作的感悟,以及如何决意回国的心路历程。

任宇翔是1991届的毕业生,他与同班的王泰然同学双双获得第22届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成为佳话。他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时,与马斯克是同学,他们经常畅谈未来科学发展的远景。2015年任宇翔受马斯克邀请入职特斯拉汽车公司出任副总裁。2018年,马斯克在上海建造特斯拉超级工厂的签约仪式上,是任宇翔代表特斯拉公司签字,他是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上海的落户的“功臣”。现在任宇翔和夫人建立了一个公益基金会,2023年10月,任宇翔和夫人回到母校,把32年前获得的金牌和证书献给母校,并且联系其他校友为母校捐款设立专项基金。

二附中的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在2020年的那场疫情来临之际,二附中退休老教师一直得到校友会的关怀。他们多次为老教师们赠送药品、食品和卫生用品。在最困难的时候,校友们分工采购物品、分包装箱,还开车一家一户地送达。有不少校友已经是上海各大医院的专家医生,他们组成了医疗行业的校友分会,多次为老教师提供义诊和就医。

二附中学生的故事很多、很精彩。这么多的校友获得的成就,足以证明二附中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名校。

五、我喜欢二附中的缘由

阅读了这套四册《华东师大二附中60周年纪念文集》后,感想联翩。本文是我写得最长的一篇读书感悟,分成上下两篇,仍意犹未尽。

我从大学部调任到二附中任职后,时时感受到二附中特有的名校气质、体验着培育英才的自豪。我有很多缘由喜欢这所中学:

我觉得二附中是一所最像大学的中学。这所学校有不同一般的大学背景,有不同寻常的教师和校长,有不同凡响的学生与校友。我听到很多校友说,很感谢母校宽松的氛围造就了自己的爱好与特长,有的学生在夜自修时跑到大学部去听讲座;有的学生说我把图书馆里的书都翻遍了;有的校友还说实验室在放学后还为大家开放;也有很多同学会在周日来校痛痛快快打一场篮球。特别是理科班的学生,在他们参赛前,学校允许他们集中精力攻克难题,其他一些学科“让路”。老师也信任这些学生,在竞赛后他们立马会全力以赴赶上其他学科的学习。学校的宽松氛围,使得老师们虽然没有坐班制,但是都不会懈怠工作。一些老教师总是兢兢业业备课,为的是要让每堂课都很精彩。

我觉得二附中为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惜占用一些时间,让学生通过社团活动、聆听晨晖讲坛,走出校门进行考察与调查、参加志愿者服务,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和眼界。老师们努力尝试因材施教,学校以“学院课程”为载体,使得课程教学校本化,适应了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所以,学生们在学校中充满了活力,能不断体验成长与成功的喜悦。

我虽然在二附中工作,但是与大学部的教育专家有很多互动的机会。我不断地从大学校园里吸纳营养,比如,叶澜、钟启泉等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对我影响很大,从而在二附中形成自己工作的思路。我力所能及地参与市教委一些课题研究与专业任务。华东师大还推荐我参加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验教材的编写。这些工作使得我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对课程改革内涵的认识都有了很大提升,对我思考如何推动二附中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大有裨益的。

我在二附中获得了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平台。我分管的课程教学改革、科创人才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工作领域,总是自己先做一做,再为老师们提供操作性的建议。我先后开发了六门校本课程,所以在指导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就有话语权了。2001年我指导学生的科创课题经过层层选拔,最后带领他们去美国参加第52届ISEF大赛并荣获大奖。我也带领过一批学生团队赴“东方绿舟”进行实地测绘,编制出版了一份精美的“东方绿舟导游导学图”,被誉为我国第一张中学生绘制的地图。我在带领学生赴长兴岛农场劳动时,一大片滩涂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灵感,后来我指导他们完成了“长江三角洲7000年岸线演化和预测”的研究报告,还用电脑动画演示了五十年后长江岸线的演变位置。这个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开展学科德育的过程中,我先从地理学科的视角先写成论文,然后与其他教研组讨论怎样突出学科特点来深化学科育人功能。我在2002年被评为上海市特级教师,这是对我转岗到中学工作的一种肯定。我又作为一名大学教授,在二附中工作同时,为地理系培养了十多位研究生,并编写了《上海市乡土地理》教材和四套供全市选用的选修教材。二附中这所学校让老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真如古人云:“集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乐乎!”。

我把“追求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作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在退休之前我编著了以此为题的文集,收录40余篇自己的论文,回顾了我在地理系和二附中的工作历程,真切地感到能在二附中工作是很幸运的。

2022年8月,华东师大任命了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教授出任二附中校长。周校长是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有中学校长的任职经历,是一位年轻有为、既有理论修养,又有管理经验的学者型的校长。相信在周校长的领导下,在华东师大强大后盾的支持下,二附中不断坚持改革与创新,必然会再创辉煌。




教育牧笛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1.第一线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2.课堂有效教学实录;3.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学术观点争鸣;4.有效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动态;5.有效教学的学科研究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