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困境与破局:面向2035的教师队伍建设||刘璇璇

学术   2024-09-16 01:03   上海  

刘璇璇

国家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教育管理、教育及教师政策等。曾长期在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工作司工作,长期参与研制有关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教师法修订、教师资格、教师管理、教师考核评价、银龄计划、师范生免试认定教师资格等文件制定,多次参与组织教师节重大活动,开展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和选树宣传,参与策划教师题材影视剧。


摘要: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2024年是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启动之年,2025年将进入建成教育强国十年冲刺倒计时,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全面梳理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探究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破局之道,对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对标教育强国目标,当前师德师风建设、师范教育、中小学教师结构质量、职教教师发展、高校教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应坚持“三位一体”发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师队伍培养和制度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面向2035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教育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1]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2]深刻阐述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内涵特征、方法路径等重大问题,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 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科学高效,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这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确定了前进目标,也是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重要指标。2024年是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启动之年,2025年将进入建成教育强国十年冲刺倒计时,在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全面梳理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深入探讨教师队伍建设破局之道,对以高质量教师队伍支撑高质量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强调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习近平总书记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先后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等明确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部署,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1]2023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家精神,[4]阐明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方针原则和思路举措,为新时代育师育人育才、强师强教强国提供了重要精神指引。
  

(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经过长期建设积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大力推进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指引下,我国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健全,短板加速补齐。中国特色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得以建立,已形成由226所师范院校为主体、近600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5] 教师教育实现由“中师、专科、本科”向“专科、本科、研究生”跃升;[6] 高校教师队伍体制机制系统优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达标;[7] 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联动机制。截至2022年底,我国专任教师总数超1880万,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达76.01%,比2012年增长35.29个百分点。[8] 2023年,我国专任教师达1891.78万人。[9] 教师队伍量质齐升,成为支撑世界上最大规模教育体系的“大国良师”。     
 

(三)数智时代赋能教育和教师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演进,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教师、学习全方位变革,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数字中国、国家教育数字化等战略为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新机遇,教育数字化已成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智时代为教师终身学习开辟了新的通道,创造教师互相交流的共同平台,极大丰富了教师的学习途径;智慧教育平台涵盖海量资源,拓宽教学关系,打破教师内容孤岛;教育新技术赋能教师教学,重构教学场景,支撑教师个性化教学有益尝试。
 

(四)全社会尊师氛围日渐浓厚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动建立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和以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为代表的教师选树宣传体系,[6] 推出了一系列教师题材文艺作品,着力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共识和风尚,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人群积极投身教育事业,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为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生活创造良好条件。

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师德师风建设面临复杂环境和更高期待

当前,师德师风严的氛围持续形成,广大教师“触红线、严惩处”的意识不断加强,但师德违规案例仍时有发生,反映出部分地方和学校工作责任未完全落实,教师工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招聘引进人员时对师德师风等情况的考察缺乏有效手段等问题,有的高校存在畏难情绪或护短思想。中小学教师队伍体量大,既存在育人技能不足引发的体罚问题,也存在不想管、不敢管的“躺平”思想。师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未能结合教师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开展。自媒体时代,师德师风建设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式,社会对师德师风问题表现出高关注、低容忍特征,舆情传播增速,负面影响极易放大,存在为赚取流量的炒作和虚假不实案例,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从体制机制到操作流程全方位持续精耕细作。
  

(二)师范教育特色凸显度还不够

师范教育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主要来源。作为发展中大国,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还缺乏足够吸引力。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为有效保障专业化教师资源的稳定供给,仍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师范教育体系,并相应采取特殊的支持政策,促进师范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开放的教师教育旨在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和综合大学的优势培养高素质教师,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而绝不是削弱或取消师范教育体系。师范院校是唯一给教育系统特别是基础教育培养人才的院校。师范院校以教育学科和基础文理学科为主,与工科院校和综合院校相比,近三十年来师范院校在院校评价、学科建设、专项计划支持、资金支持、项目申报等方面未充分体现师范教育特色。  
 

(三)中小学教师结构质量需进一步优化

当前我国还面临教师结构性矛盾,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科学、心理健康等学科教师还存在缺口。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生层次教师占比偏低,教师培养层次需要进一步提高。[5]截至2022年,具有硕士学历的初中教师为5.05%,高中为13.08%,与2018年OECD国家公布的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45.5%的比例有很大差距。[10]按照现行编制标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已经实现省市县三级达标,但这仅是一个“温饱型”标准,《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一文指出,我国中小学生师比指标,小学全球排名第80位,初中第72位,高中第84位,远远落后于教育强国综合指数第23位的排名。[11]虽然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不断降低,但对照教育强国要求,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教师资源不均衡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城镇挤”“乡村空”问题将加剧,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短缺将更加紧迫。
  

(四)职教教师面临数量质量双重压力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迫切需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供给更多“大国工匠”,但是职业教育教师面临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双重压力。2022年高职院校教师为64.7万人,较2012年增加了22.4万,增幅53%,同期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1693.8万,较2012年增加729万,增幅75%,高职院校教师增长幅度落后于学生增长22个百分点,2022年中职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教师占比仅为8.91%,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博士学历占比仅为2.51%。   
 

(五)高校教师队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随着美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封锁不断加强,迫切需要高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高校教师现行编制是20世纪90年代初核定的,1998年至今,高校在校生数从扩招前的360.8万增至2022年的4655万人,增长近12倍,但同期高校教师人数仅从40.7万人增加到197.8万人,增长3.8倍。高校编制总量严控,难以随办学规模、质量、绩效等进行动态调整,导致高校教师编制供给大大滞后于在校生增长速度,高校教师整体数量不足。同时,高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距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博士后队伍等青年科技人才建设进展较慢、地域差距明显,未能成为稳定的教师补充来源。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破局

(一)高位引领,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通过全方位宣传阐释、全方位学习领会、全方位贯彻落实,推动教育家精神入脑入心入行动,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事业贡献智慧力量。二是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发教育家精神系列课程教材资源,纳入职前、职中、职后特别是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生命周期。三是推进教育家精神文化宣传。拓展宣传阵地,开展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宣传一批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一线校长教师典型,推出一批讴歌优秀教师的宣传精品。依托博物馆、展览馆、文化馆等机构,开展教育家精神主题展览,支持教师博物馆建设。四是强化教育家精神理论阐释。鼓励学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教育家精神研究,多视角多维度进行教育家精神内涵阐释,产出一批高质量学术成果。五是进一步推动教师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挖掘更多现实生活中的优秀典型,辅以精妙的艺术呈现,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转变对教师的刻板化塑造模式,结合当下语境写新的人物、新的故事,塑造有代表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教师典型人物。六是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中国对外宣传内容。按照国际传播规律开展相关工作,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遴选优秀教师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教育智慧。七是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加强对优秀教师激励奖励,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完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加大对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的表彰力度,大力宣传“人民教育家”、教师中的“时代楷模”,持续选树宣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八是鼓励政府探索推动教育家型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将培育教育家型教师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人才战略,对师德表现突出的教师,在职务评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研究生导师遴选、各类高层次人才及资深教授、荣誉教授等评选中优先考虑。[12]    
 

(二)全面提质,推进教师队伍培养和制度建设 

一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深入实施“国优计划”,扩大试点院校范围,推动更多高水平大学开展教师教育,通过设立教育学院、二次选拔、联合培养等方式,创新培养模式。扩大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实施范围,加大师范院校支持力度,重点办好一批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提高教师教育资金支持标准,逐步实现师范类专业生均拨款标准不低于高校生均拨款标准的1.5倍。建立突出师范教育特点的师范院校评价指标体系,支持教师教育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推动教育硕士、教育博士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向师范院校倾斜。[13]加强教师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提升中小学教师培养层次。构建国家师范生公费教育体系,示范引领研究生层次教师培养。推进实施“优师计划”本科层次高素质师范生培养。升级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推动开展部属师范大学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教育,贯通培养。推进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改革试点,优化复合专业培养方向,扩大试点范围。改革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扩大年培养规模,优化培养模式。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英才计划”等专项,强化在职教师学历提升支持。    

三是加强科学教育教师培养。建强一批科学教育专业,在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等项目中提高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比例,扩大理工科师范生培养规模。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国内顶尖科研院所通过独立培养或与师范院校合作培养等方式,面向中小学STEAM及其他科学类课程教学要求,培养造就具有教育情怀且专业素养卓越的硕士层次中小学科学类课程教师。推动培养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立足科学教育的综合性强化学科横向联系,拓宽学生专业基础,鼓励复合型高中阶段理科专业教师培养。强化实验教学,促进理工科师范生熟练掌握未来拟任教学科基础教育阶段需演示的主要实验,提升项目式、跨学科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中国科协等部门的合作,科教协同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四是加强教师职后发展体系建设。实施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完善自主选学机制。建强县(区)级教师发展机构,提供专业支持。推进构建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联动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实施名师名校长领航计划,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建立师范生专业发展跟踪支持机制,服务毕业生持续提升。

五是推进教师教育数字化。加强教师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探索人机协同的新型师范生课程教学模式,推广师范生专业技能智能训练系统,普及教学设计智能辅助系统等新工具,加快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师范生数字素养。开发智能学伴、实施智能辅导,提升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让教师有更多精力去组织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实施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14] 建立国家、省(区、市)、校联动的教师教育智慧平台体系,通过数字画像推动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改革与创新。    

六是加强职教教师培养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标准和“双师型”教师标准。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探索开展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学位研究生定向培养。搭建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校长培训体系,规范校长培训基地,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企业实践基地,落实5年一周期全员培训制度和教师定期企业实践规定。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开发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开展定制化、个性化培养培训。创新培训模式,持续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和“职教国培”示范项目,持续实施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落实《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修订)》,[15] 优化职教教师队伍结构。

七是加快建设高素质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坚持“四个面向”,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加强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加强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面向高校负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14] 优化实施中西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继续推进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数字化培训;将优秀博士后作为高校教师重要来源。充分发挥国家级教学名师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示范创建,引领带动各地各高校推进团队协同创新、合作育人。八是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推进《教师法》修订工作;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修订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持续推进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深化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指导地方科学有序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组织实施好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选派工作。深入实施“特岗计划”;优化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和中西部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九是强化教师待遇保障。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进一步完善提高教龄津贴实施方案,抓紧推进落实。持续推动地方加强乡村教师住房保障,并挖掘宣传亮点经验。 
     

(三)夯实底线,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一是压实各级党委和学校责任。推动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提示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将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检查融入巡视巡查和日常监督,压实各级各类学校高校主体责任以及高校二级院系直接责任。二是定期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加强教师思想引领,促进落实教师职业规范、师德师风制度规定应知应会。推动各地各校建立师德违规典型案例库和师德失范行为通报曝光制度,强化警示教育。三是严把师德入口关。进一步推进准入查询工作,对出现严重师德违规的教师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四是适时开展师德师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对各地各校从业禁止涉及的违法犯罪案例,以及高校教师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学术不端、中小学教师体罚学生、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落实长效治理。五是完善政策联动机制与负面清单制度。将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与领导人员考核、教育督导、人才工程评选、教学评估等挂钩,严把人才引进、人才评选、项目评审、“双一流”建设入口关。六是研制出台新形势下师德违规行为处理制度文件。出台相关文件,对教师违规行为进一步细化,区分明晰处理情形,调整优化处理层级,合理规范各地各校违规处理裁量权。七是提升舆情研判应对能力。各地各校要健全“监测—识别—处置”闭环工作机制,充分利用舆情核查处理信息平台,快速反应、及时发声、回应关切。教育系统要会同宣传部门、公安部门等,协同多方力量共建良好师德舆论环境。发挥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作用,用好专业力量,壮大权威声量,传播师德正能量。    
         

 





向下滑动阅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10-25)[2024-05-26].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2-10/25/c_1129079926.htm.
[2]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3-05-29) [2024-03-03].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 3632.htm.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4-05-22].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4.htm.
[4]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和诚挚祝福[EB/OL].(2023-09-09)[2024-04-22].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9/content_6903083.htm.
[5]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J].教育研究,2023,44(9):4-11.
[6]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国良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就[EB/OL].(2022-09-06)[2024-05-26].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05/sfcl/202209/t2022 0906_658653.html.
[7]高毅哲,欧媚. 建强高质量教育体系 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23-07-07(002).
[8]赵婀娜,吴月. 农村义务教育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达76.01%[N].人民日报,2023-04-10(001).
[9]闫伊乔.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N].人民日报,2024-05-17(007).
[10]OECD TALIS 2018:各国教师学历情况[EB/OL]. (2021-09-28)[2023-03-22].
http://www.oecd.org/education/talis/talis2018tables.htm.
[11]马晓强,崔吉芳,万歆,等. 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J].教育研究,2023,44(2):4-14.
[12]教育部.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EB/OL].(2014-09-30)[2024-05-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409/t201409 30_175746.html.
[13]教育部.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EB/OL].(2018-09-17)[2024-05-29].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 10_350998.html.
[14]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23-02-18)[2024-05-29].
http://www.moe.gov.cn/s78/A10/tongzhi/202304/t20230427_1057568.html.
[15]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2023-08-29)[2024-06-0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11/content_6914090.htm.

[注释]
根据《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参见: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8-16)[2024-03-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308/t20130816_155798.html.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7-05)[2024-03-22].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
根据《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和《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测算。参见: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1999-05-01)[2024-03-22].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tnull_842.html.
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3-07-05)[2024-03-22].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

本文来源于《教师教育研究》2024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开白请后台留言。
引用本文可参照如下格式:刘璇璇.机遇、困境与破局:面向2035的教师队伍建设[J].教师教育研究,2024,36(04):34-39.

《教师教育研究》唯一投稿平台:

gdsz.cbpt.cnki.net

长按关注《教师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




教育牧笛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1.第一线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2.课堂有效教学实录;3.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学术观点争鸣;4.有效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动态;5.有效教学的学科研究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