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MO Asia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迷你口头报告合集!赵迪威、邱雪峰、王宗任、黄吉炜、曹明教授研究入选

健康   2024-12-30 18:01   上海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年会(ESMO Asia Congress)于12月6-8日在新加坡成功举行。


先前CCMTV泌尿频道整理了泌尿生殖系统肿瘤优选论文专场内容(点击查看),本次整理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迷你口头报告专场的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迷你口头报告专场



335MO


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低肌肉量/肌少症的患病率及其与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的关系

报告人 Dennis Taaffe(珀斯,澳大利亚)


1

研究背景


前列腺癌(PCa)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疗法(ADT)会导致一系列与治疗相关的毒性反应,包括肌肉量减少和脂肪量增加,这可能削弱患者的力量和身体功能。然而,低肌肉量或肌少症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且因所使用的定义/标准和技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报告了在我们研究所接受激素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低肌肉量/肌少症的发病率,以及其与力量和身体功能的相关性。


2

研究设计


284例接受ADT的前列腺癌男性患者(年龄43-90岁,体重指数BMI 28.8 ± 4.4 kg/m²,Gleason评分7.6 ± 1.0,ADT持续时间7.1 ± 18.4个月)接受了以下评估: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评估身体成分,使用1-RM方法评估上肢和下肢肌肉力量,以及通过一系列测试评估身体功能。低肌肉量/肌少症的定义为四肢瘦体重指数[ALMI,四肢瘦体重(ALM)除以身高(m)的平方] < 7.26,或ALM/BMI(ALMBMI)< 0.789;肌少性肥胖定义为肌少症与体脂率≥25%并存。


3

研究结果


基于ALMI,低肌肉量/肌少症的发病率为13.7%,而基于ALMBMI则为26.4%;肌少性肥胖的发病率为12.8%。被归类为低肌肉量/肌少症的患者年龄更大(71.9 ± 9.1岁 vs. 68.0 ± 7.8岁,p = 0.005),上肢(-26%)和下肢(-29%)肌肉力量更低(p < 0.001),爬楼梯速度更慢(-20%,p = 0.002)。与接受短期ADT(<6个月)的患者相比,经年龄、合并症数量和用药情况校正后,接受长期ADT(≥6个月)的患者发生低肌肉量/肌少症的风险比为2.5(95% CI, 1.2 – 5.2)。


4

研究结论


鉴于ADT持续时间增加导致低肌肉量/肌少症的风险增加,且低肌肉量/肌少症与肌肉力量下降和身体功能下降相关,因此,对于开始接受ADT或已接受ADT方案的前列腺癌患者,应处方运动疗法,主要以抗阻运动为主,以帮助抵消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从而保持肌肉力量和功能

336MO  


Pamiparib用于携带有害胚系或体细胞BRCA1/2突变或同源重组缺陷(HRD)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II期单臂、开放标签试验: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的中期分析

报告人 赵迪威(广州,中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1

研究背景


Pamiparib是一种选择性抑制PARP1/2的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ARPi),已在多种实体瘤中显示出疗效。同源重组缺陷(HRD)已被确定为卵巢癌和乳腺癌中PARPi疗效的有效预测指标。


2

研究设计


本项正在进行的II期开放标签研究评估了Pamiparib(每日两次,每次40mg)在携带有害胚系或体细胞BRCA1/2突变或HRD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的疗效,这些患者在接受至少一线雄激素受体信号抑制剂(ARSIs)治疗后病情进展。基于肿瘤和全血配对样本检测BRCA突变和HRD。HRD定义为根据分布于人类基因组中的超过50,00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计算得出的评分≥9。报告了关于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基于RECIST 1.1标准的客观缓解率(OR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缓解率(定义为PSA下降≥50%)和不良事件(AEs)的初步数据。


3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3月14日,共入组25例患者,其中8例携带BRCA1/2突变,21例为HRD。中位随访时间为5.0个月(范围:3.5~10.5),所有患者的rPFS为3.5个月,BRCA1/2突变患者的rPFS为5个月,HRD患者的rPFS为3个月。在17例具有可评估靶病灶的患者中,所有患者的ORR为5.9%,BRCA1/2突变患者的ORR为16.7%,HRD患者的ORR为6.3%。所有患者的PSA缓解率为25.0%,BRCA1/2突变患者的PSA缓解率为25.0%,HRD患者的PSA缓解率为27.8%。3例患者(12%)发生3级AEs,包括贫血(8%)和转氨酶升高(4%),均可通过减少剂量/中断给药来控制。在采用我们前期研究中确定的HRD评分阈值43进行的探索性分析中,纳入5例患者,中位rPFS为7.4个月。ORR和PSA缓解率分别为20%和100%。


4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Pamiparib作为单药治疗携带有害胚系或体细胞BRCA1/2突变或HRD评分43的mCRPC患者时,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337MO  


瑞维鲁胺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在高容量、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事后分析,按年龄分组(≤64岁、65-74岁和≥75岁):随机III期CHART试验

报告人 邱雪峰(南京鼓楼医院)


1

研究背景


CHART试验显示,与比卡鲁胺(Bic)+雄激素剥夺治疗(ADT)相比,瑞维鲁胺(Rez)+ADT在高容量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中显著改善了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PFS)和总生存期(OS)(Gu et al., Lancet Oncol, 2022)。本事后分析评估了不同年龄组中瑞维鲁胺+ADT与比卡鲁胺+ADT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研究设计


纳入年龄≥18岁、患有高容量mHSPC且未接受过前列腺癌化疗或其他局部治疗的男性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瑞维鲁胺(240 mg)+ADT组或比卡鲁胺(50 mg)+ADT组,每日口服一次。然后比较≤64岁、65-74岁和≥75岁患者亚组中瑞维鲁胺+ADT与比卡鲁胺+ADT组的疗效和安全性。


3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54例患者,其中≤64岁、65-74岁和≥75岁年龄组分别有173例、307例和174例患者。除≤64岁年龄组中ECOG体能状态评分(PS)为1的患者比例较低(64.2%)外,其他两个年龄组(65-74岁,73.6%;≥75岁,83.9%)的患者基线特征基本相似。在所有三个年龄组中,瑞维鲁胺+ADT的疗效均优于比卡鲁胺+ADT,表现为OS、rPFS、PSA进展时间和PSA不可检测率的改善(见表)。在三个年龄组中,瑞维鲁胺+ADT和比卡鲁胺+ADT的安全性特征基本相似。即使在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患者(≥75岁且ECOG PS为1)中,与比卡鲁胺+ADT相比,瑞维鲁胺+ADT也显示出显著更长的OS(中位未达终点[NE],95% CI:33.3-NE vs NE,24.5-NE;风险比[HR]:0.77 [0.46-1.29])和rPFS(中位NE,95% CI:25.8-NE vs 25.1 [14.7-NE];HR:0.65 [0.37-1.12]),且两组中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似。



4

研究结论


无论患者年龄大小,Rez + ADT 在各年龄段 mHSPC 患者中均表现出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支持其作为高容量 mHSPC 的治疗选择。

272MO 


PUNCH01:评估动脉内化疗(IA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卡介苗(BCG)治疗高风险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 NMIBC)中的效果,一项II期研究的中期结果

报告人 王宗任(广州,中国,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

研究背景


本研究旨在评估动脉化疗(IA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卡介苗(BCG)作为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 NMIBC)患者保膀胱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单臂II期研究,纳入了未接受过BCG治疗且患有乳头状肿瘤(high-grade Ta或T1肿瘤)的HR NMIBC患者。首先,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切除所有可见的乳头状肿瘤病变。其次,采用Seldinger经皮技术将血管造影导管置入髂内动脉,在第1天(D1)经动脉给予顺铂(60 mg/m²)和表柔比星(50 mg/m²),每3周一次,共2-4个周期。患者还在D1接受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一次,共2-4个周期。最后,患者接受18次BCG灌注治疗以及至少8个周期的替雷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一次)。具体而言,患者首先接受6次每周的BCG诱导治疗,随后是每2周3次和每4周9次的维持治疗。主要终点是12个月时的无病生存率(DFS)。次要终点包括保膀胱率、总生存期(OS)和安全性。本研究估计12个月时的DFS率不低于55%,并计划纳入29例患者。


3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4月,共纳入2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其中22例患者被纳入分析(男性90.9%;中位年龄61岁[37-80岁];纯尿路上皮癌80.0%;中位肿瘤大小3.0 cm[0.4-8.0 cm];多发性乳头状肿瘤72.7%;高级别Ta占54.5%,T1占45.5%)。中位随访时间为9.4个月(6.0-40.3个月),平均IAC周期数为2.7,平均替雷利珠单抗周期数为8.3,中位BCG灌注次数为10次(6-18次)。12个月时的DFS率为100.0%(95%CI,63.8%-100%)。12个月时的保膀胱率也为100%(95%CI,100%-100%)。12个月时的OS率为100%(95%CI,100%-100%)。18例患者经历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恶心(6例,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例,2级)、疲劳(3例,2级)、AST/ALT升高(3例,2级)、发热(2例,3级)和肌痛(1例,2级)。


4

研究结论


我们的中期结果支持IAC联合替雷利珠单抗和BCG作为HR NMIBC患者的一种有前景的保膀胱治疗策略。

273MO  


DURANCE:一项Ib/II期研究评估度伐利尤单抗联合S-488210/S-488211疫苗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安全性和活性

报告人 Gianmarco Leone(伦敦,英国)


1

研究背景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hrNMIBC)即使经过内镜切除和辅助卡介苗(BCG)治疗,复发率仍然很高。Keynote-057研究显示,对于BCG无应答的NMIBC,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基于肽的癌症疫苗可能会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纳入了经膀胱内切除和最佳BCG治疗后复发的hrNMIBC患者。患者接受了新的膀胱内切除手术,随后每4周接受一次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1500 mg的治疗,最多7剂,并同时每周皮下注射S-488210/S-488211肽疫苗,持续6周,然后每两周一次,最多16剂。Ib期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根据CTCAE标准(v5.0)评估该联合疗法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初始治疗反应在12周时通过膀胱镜检查进行评估。


3

研究结果


在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期间,14例患者至少接受了1剂度伐利尤单抗和3剂S-488210/S-488211,因此可纳入安全性分析。在前4周的治疗期间(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期),14例患者中有13例(92.9%)报告了至少1起不良事件(AE)。最常见的治疗相关AE是疫苗注射部位发生的1级(G1)反应(50%),其次是G1瘙痒(14.3%)和G1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14.3%)。在DLT期间,14例患者中有1例(7.1%)观察到3起严重AE(血尿、肺部感染和斑丘疹),所有这些事件均被认为与试验治疗无关。未观察到DLT、G3治疗相关AE或G4-5 AE。截至2024年6月,14例患者中有12例可获得反应数据。在12周时的膀胱镜检查中,12例患者中有8例(66.7%)未发现肿瘤病灶,其中包括4例(50%)既往存在原位癌(CIS)的患者,他们表现出了完全反应。


4

研究结论


度伐利尤单抗与S-488210/S-488211疫苗联合使用安全且耐受性良好。首次膀胱镜检查评估中令人鼓舞的反应率表明,有必要在II期试验中进一步研究这种联合疗法。

274MO  


呋喹替尼联合斯鲁利单抗一线治疗晚期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nccRCC)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单臂、多中心临床试验

报告人 黄吉炜(上海,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

研究背景


对于晚期非透明细胞肾细胞癌(nccRCC),系统治疗是主要选择,但治疗标准仍不明确。过去十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或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呋喹替尼(FRU)是一种强效的VEGFR抑制剂,已获批用于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本试验旨在探索呋喹替尼联合斯鲁利单抗(一种抗PD-1抗体)在晚期nccRCC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研究设计


这是一项多中心、单臂、前瞻性试验,计划纳入39例经病理学确诊的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晚期nccRCC患者。患者年龄应在18至80岁之间,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或1,且未接受过既往系统治疗。所有患者接受呋喹替尼(5mg,每日一次,口服,2周用药/1周停药)联合斯鲁利单抗(4.5mg/kg,第1天,静脉滴注,每3周一次)治疗。前6例患者作为安全性导入期入组,以评估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不良事件(AEs)等。


3

研究结果


截至2024年4月1日,已纳入10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2.5岁(范围:24-73岁),60%为男性。从组织学角度看,乳头状亚型最为常见(70%),其次是嗜铬细胞瘤样(20%)和其他类型(10%)。转移部位主要为淋巴结(50%)和肺(30%)。在9例可评估的患者中,3例达到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ORR为33.3%(95% CI:7.5%,70.1%),DCR为66.7%(95% CI:29.9%,92.5%)。2例乳头状和1例嗜铬细胞瘤样患者发生快速进展,并发现具有肉瘤样特征。中位PFS尚未达到。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皮疹(50%)、发热(50%)、ALT升高(40%)、AST升高(40%)、高血压(30%)、甲状腺功能减退(30%),除1例患者AST升高至3级外,其余均为1/2级。


4

研究结论


初步数据显示,呋喹替尼联合斯鲁利单抗在晚期nccRCC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可耐受的毒性。


275MO  


新辅助治疗戈沙妥珠单抗后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用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SURE-01试验的中期结果更新

报告人 Brigida A. Maiorano(罗马,意大利)


1

研究背景


戈沙妥珠单抗(SG)是一种抗体偶联药物,由抗Trop-2抗体与SN-38(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组成,已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开放标签的II期SURE-01研究(NCT05226117)正在评估新辅助SG治疗随后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中的疗效。本文报告了中期分析的结果。


2

研究设计


纳入纯/主要组织学类型为尿路上皮癌的cT2-4N0M0 MIBC患者,这些患者不适合或拒绝基于顺铂的化疗。患者接受4个周期的SG 10 mg/kg(每3周的第1天和第8天)治疗,随后进行RC。对于临床完全缓解(cCR,定义为MRI、膀胱镜检查和ctDNA检测均为阴性)且拒绝RC的患者,提供重复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re-TURBT)。术后管理遵循标准实践。主要终点是ypT0N0的比例。使用CTCAE v.5.0标准评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s)和安全性。UGT1A1多态性、肿瘤样本基因组分析和ctDNA分析(Signatera检测)构成了生物标志物分析。


3

研究结果


从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共纳入25例患者(中位年龄:71岁)。28.0%的患者为cT3-4N0,56%的患者有组织学混合/变异。在前8例患者接受SG 10 mg/kg治疗后,由于2例5级(G5)不良事件,研究将SG剂量修改为7.5 mg/Kg。总体而言,最常见的任何级别TRAEs为贫血(57%)、腹泻(36%)、疲劳(20%)。9例患者(36%)发生≥3级TRAEs,最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腹泻(各占16%)。与野生型相比,UGT1A1*28多态性纯合/杂合患者(62.5%)的TRAEs更为常见(野生型为20%)。11例患者(44%)达到cCR,4例患者因TRAEs(N=2)或疾病进展(PD,N=2)而未接受手术。21例患者接受了RC(N=13)或re-TURBT(N=8)。11例患者(44%,95%CI:24.4-65.1)达到ypT0N0-x缓解,48%的患者达到ypT≤1N0-x。中位随访时间为22.3个月,2例患者发生疾病进展;6个月无事件生存率(EFS)为80%。


4

研究结论


新辅助SG治疗后观察到的ypT0N0-x缓解在MIBC中显示出有前景的活性,揭示了避免RC的潜力。SG减量是可行的,并且数据支持正在进行的MIBC SURE-01研究。


338MO  


替雷利珠单抗(T)联合吉西他滨和顺铂(GC)用于根治性局部手术后的局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一项前瞻性II期研究

报告人 曹明(上海,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

研究背景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同步放化疗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保膀胱治疗的标准方案。TURBT单独使用或部分膀胱切除术仅适用于部分孤立性肿瘤、T2期肿瘤和膀胱憩室内肿瘤的患者。主要关注点之一是术后残留肿瘤的可能性以及转移风险增加。在根治性TURBT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进行系统治疗可能预防复发和转移。本研究旨在探索在根治性TURBT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对于PD-L1阳性的MIBC患者,使用T联合GC作为保膀胱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II期临床试验。符合条件的患者必须为临床分期T2-T3N0M0、组织学确诊为尿路上皮癌、PD-L1阳性、未接受过系统治疗、且在根治性TURBT或部分膀胱切除术后无肿瘤残留。患者接受T联合GC治疗(G 1000mg/m²,第1天和第8天;C 70mg/m²,第1天,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共6个周期;T 200mg,第8天,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共8个周期)。主要终点是1年膀胱完整无病生存率。次要终点包括2年膀胱完整无病生存率、无转移生存期、挽救性膀胱切除时间、总生存期和安全性。


3

研究结果


从2022年8月至2024年6月,共有1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70岁(65-75岁)。9例患者为T2期,1例患者为T3期。8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估。5例患者接受了TURBT,3例患者接受了部分膀胱切除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0.5个月。8例患者中无肿瘤复发或转移。1年膀胱完整无病生存率为100%。37.5%的患者发生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4

研究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完全切除肿瘤后,T联合GC作为部分患者的保膀胱策略似乎具有前景。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患者招募。

276MO  


中国台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患者的流行病学、治疗模式和临床结果: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报告人 Li-Nien Chien(台北市,台湾)


1

研究背景


亚洲地区关于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管理的真实世界(rw)数据有限。我们报告了台湾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流行病学、治疗模式和结局。


2

研究设计


从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中识别出2011年至2020年期间被诊断为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成年患者。确诊日期为索引日期。患者随访至死亡或2021年底,并根据是否接受治疗进行分组。确诊后≤12个月内接受一线(1L)系统治疗的患者被归入治疗组;一线治疗是根据首次处方后≤30天的系统治疗药物索赔来确定的。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根据年龄、性别、改良Charlson合并症指数和确诊时的尿路上皮癌分期进行调整)来检查接受治疗的指标和总生存期(OS)。


3

研究结果


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粗发病率从2011年的每10万人0.6例增加到2020年的1.6例,增长了167%。共识别出2,894例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59.8%为男性,确诊时的中位年龄为7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71天。大约一半(55.1%)的患者接受了一线治疗,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中位时间为40天。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了一线铂基化疗(PBC;85.4%),其中顺铂或卡铂为基础的治疗分别占57.4%和28.0%。患者如果较年轻、确诊时间较近或由肿瘤科医生治疗,则更有可能接受一线治疗(见表)。从确诊到死亡的中位总生存期在治疗组患者中长于未治疗组患者(13.9个月 vs 4.0个月;调整后的风险比[HR],0.55[95% CI,0.50-0.60])。



4

研究结论


据我们所知,这是台湾首次对局部晚期/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进行的全国性回顾性研究。近一半的患者未接受治疗,这凸显了未满足的医疗需求。由于大多数接受治疗的患者接受了一线铂基化疗(PBC),未来的研究应评估在一线铂基化疗后使用阿维鲁单抗进行一线维持治疗患者的真实世界总生存期(OS)。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15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8.2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


— END —


CCMTV
看病例讨论、高清手术、学术会议的视频新媒体 www.ccmtv.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