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创一夜致富新神话?创新药企的NewCo之路应该怎么走

健康   2024-12-23 18:00   上海  
         





2024年,NewCo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模式迅速发展,并成为国内创新药企出海的重要途径之一。这种由资本攒局,企业进行海外授权的新型模式,兼具了BD(商务拓展)和融资两种属性,让深陷寒冬的国产创新药企看到了一缕曙光。
今年5月,恒瑞医药将3款GLP-1产品组合以NewCo形式进行交易,开启了国内NewCo热潮的第一步。随后,多家企业先后跟上,在今年多次吸引大额融资,成为第九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以下简称“大会”)的热门议题。

12月1日,大会新药研发监管国际化论坛在广州召开(点击查看论坛新闻)。中国药促会国际创新药物监管专委会主委、荣昌生物首席战略官、国投创新医疗健康首席科学家、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以《创新接力—对外授权NewCo模式的思考》为题,围绕NewCo模式展开深入探讨。何如意表示,对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说,NewCo模式不失为企业脱困的一个好方法,他建议企业在进行NewCo交易时尽量选取早期阶段的产品,并提出了“改良型NewCo”的新思路,即中国基金和美元基金联合,共同开发和投资中国创新药,为中国药企提供新的国际化发展机遇。

最高超60亿美元,NewCo创融资神话



“出海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已经成为近年来创新药业内的共识。更合理的定价体系所带来的高回报是企业出海的本质原因。数据显示,中国药品价格相比国际各国同一药品最低参考价的中位值还低大约39%,已成为全球价格的“洼地”。以CAR-T产品为例,何如意介绍,已在国内上市的复星凯特的奕凯达、药明巨诺的倍诺达价格分别为120万元/针和129万元/针,而传奇生物CAR-T在美售价46.5万美金。今年三季度,传奇生物公布其明星产品Carvykti销售额为2.86亿美元,同比增长87.7%。高昂的临床成本、相异的审批程序和商业化环境挡住了大部分企业的出海进程。叠加国内日益加剧的内卷趋势和资本寒冬,NewCo模式应运而生。

这种在国内新兴的交易模式实际上早就存在于国际创新药企之间。何如意举例,2022年,辉瑞公司与Roivant Sciences共同成立NewCo Telavant,并将RVT-3101以4500万美元授权于这家NewCo,辉瑞对此保留25%的股份。一年后,罗氏就以71亿美元收购了Telavant。

此外,这种模式也曾广泛存在于大量License-in阶段的中国。何如意介绍,国外的产品通过与中国资本成立NewCo,并在国内IPO的例子屡见不鲜。而真正意义上成为热潮,则是今年年初恒瑞医药的成功。5月,恒瑞3款GLP-1产品组合HRS-7535、HRS9531、HRS-4729以NewCo形式达成出海交易,将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获得首付款和未来的里程碑付款总计高达60亿美元及19.9%的股权。

随后,康诺亚、嘉和生物、岸迈生物、维立志博等企业纷纷入局,交易品种集中在自免、代谢及双抗药物等近年大热的赛道。其中,康诺亚分别在今年7月及11月两次进行交易,获得超6亿美元收入。

NewCo要趁早



中国创新药企为什么会产生NewCo热?在何如意看来,IPO无望、并购无门、转让无路是最直接的三大原因。当前,BD已成为创新药重要的资金来源。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24年license-out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的交易数量共3笔,占已披露金额交易总量的6%。此外,信银(香港)资本研究部在研报中指出,今年7-10月国产创新药共录得33笔对外授权,统计少数披露金额的交易,首付款已达23亿美元,总额超126亿美元。

何如意表示,随着近年来中国创新药管线布局的完善和技术人才的积累,创新成果逐步得到国际认可,吸引了美国资本的目光。何如意表示,无论是常规BD还是NewCo,其最终的出路都是IPO或者卖给MNC。当前,美国有IPO及并购等明确的退出机制,于是NewCo纷纷前往美国,落地生根。

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NewCo模式,何如意提出,NewCo交易本质是“击鼓传花”的投资逻辑,资本一定会作为中间商赚差价,所以选择NewCo的产品一定要选择早期有增值空间的产品,一般认为Ⅰ期到Ⅱ期阶段最为合适。如果一个产品已经在国内上市了,那国外的想象空间也会减小。

此外,里程碑一定要短。今年已经发生的NewCo交易有的半年就转手,多则一年就转手,这更要求企业选择早期阶段的产品,才能尽快完成临床试验。

最后,何如意提出,在进行NewCo交易时,一定要尽量贴合MNC的需求。“产品不一定要新,但一定要好。”

NewCo最大的不同在于管理方式



在进行NewCo交易时,何如意还提醒企业,一定要注重美元资本的管线运作能力。与常规BD模式不同,NewCo的资本来自于美国,落地在美国,未来也将在美国IPO或被MNC收购。NewCo能够成立的前提,就是美元基金的成熟度。

何如意指出,NewCo更多是指:美国一亿美金以上投资额的财团,它们准备好管理团队,有成熟的管线运作能力,带着指定的方向去搜寻合适的新药资产。NewCo股份大致占比为:基金50-70%;管理团队10-30%;资产方0-30%。

此外,最重要的是管理方式的不同。何如意强调,NewCo必须有经验丰富且强有力的美国管理团队,背后有连续孵化成功经验的VC。团队的管理交由国际大股东来负责,资金来源也由大股东解决,原公司只需要出资产。他表示,NewCo本质是一家biotech,临床推进能力最关键,要选对适应症,找到靠谱CRO,有适应症领域的大PI背书,招募到患者并管理好临床试验。

当前,一些药企的子公司走向和NewCo越来越像,比如百利天恒的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BMS就EGFRxHER3双抗ADC达成授权合作后,就将BL-B01D1管线剥离出去,聘请BMS高级副总裁就任CMO,搭建管理团队。

何如意提示企业,地域政治等因素对于公司的运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搭建本土化团队更有利于融资和临床的开展。

保护核心资产,还应探索新NewCo模式



尽管NewCo在今年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也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这一模式,最终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对自身的定位。何如意指出,当前,国内创新药行业已经出现分化趋势,未来的行业会更加精细化分工,技术壁垒高筑。

“成为Biopharma的窗口期已经越来越少。”何如意表示,不论是BD还是NewCo,企业一定要抓准时机进行决策。比如当前大部分交易中,原公司都保留了大中华权益,但企业如果在未来的规划中并不打算继续靠自身开展III期试验,也没有精力组建销售团队,那就不要跟风,及时卖出,以免错过交易的最佳时机。

NewCo未来的发展仍取决于今年成功的几笔交易。何如意表示,未来几年将是对中国创新药产品的验证期,产品出海之后能否获得临床数据的支撑至关重要。

此外,何如意还提出了“改良型NewCo”,即中国基金或中美基金联合,在中国共同开发和投资被MNC看好的国产创新药。事实上,核心资产流失、资产被贱卖是国内创新药企在进行NewCo交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改良型的NewCo模式则避免了这一难题,同时也为中国药企提供新的国际化发展机遇。



CCMTV临床频道注册会员数据突破210万+,平均每日更新视频及资讯内容150余条,目前拥有医学视频数量8.2万+,累积时长达185万+分钟,致力于打造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平台。CCMTV药械营销推广覆盖开发期(上市前)、导入期(上市)、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通过CCMTV朱雀AI大模型,实现权威精准触达和智能反馈分析,助力药械推广进入数字化闭环营销时代。


— END —

CCMTV
看病例讨论、高清手术、学术会议的视频新媒体 www.ccmtv.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