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观察 | 资本冷静期:高回报与战略整合成关键词

时尚   2025-01-27 09:01   上海  


在美妆产业,“高回报”与“战略整合”正驱动着企业和品牌加速调整资源配置与市场布局。


出售非核心资产和收购上游企业成为优化资产配置与提升供应链掌控力的关键策略,助力企业在竞争中提升盈利能力。同时,科技革新也正加速重塑美妆产业格局,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不仅推动了产品研发与生产效率的提升,更赋予了品牌在功效性、可持续性和个性化方面的全新竞争力。


此外,新兴市场的消费潜力与香氛品类的高增长趋势,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赛道。然而,国内IPO趋缓也暗示着资本市场的态度仍然谨慎,进一步增加了本土企业融资与扩张的难度。


在当前业绩压力与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不少美妆企业选择了“出售非核心业务”的精简化发展策略。除了可以让企业集中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品牌价值提升以及创新领域,从而强化市场地位,剥离非核心资产还能降低运营成本和管理复杂性,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此外,通过聚焦核心业务,美妆企业能够更好地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把握新兴消费趋势,推动可持续增长。


联合利华将Elida Beauty全部业务出售给波士顿私募股权公司Yellow Wood Partners LLC

宝洁集团将沙宣品牌及其大中华区相关头发护理业务出售给汉高集团

强生将前身为消费者健康业务的Kenvue公司的股份全部出售

资生堂将所持有的FineToday集团股权转让给私募股权公司CVC Capital Partners


供应端正从“隐形角色”跃升为产业竞争的关键变量。除了美妆制造商通过收购加强自身的业务矩阵,美妆大集团也有意通过投资原料研发、包材设计、生产代工等环节,提升对于供应链和产品质量的控制力。


奇华顿收购意大利美妆企业B.kolor全部股份

欧莱雅集团与德国创新型工业集团赢创公司,共同投资了法国生物技术公司Abolis Biotechnologies

美妆产品小样制造商Arcade Beauty收购了Groupe Rocher位于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Ploërmel香水工厂

特种化学品公司克莱恩收购了国际香精香料公司IFF的化妆品及个人护理业务的原料生产部门Lucas Meyer Cosmetics

意大利美妆制造商Ancorotti集团收购致力于生产皮肤护理和粉底的美妆制造商Cosmoproject

美妆制造商SV Labs Corporation收购美妆制造商Sigan Industries Group Inc

私募股权公司Weinberg Capital Partners收购美妆包装供应商Cosmogen多数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新大股东


而国内市场同样也呈现出相似趋势,在资本市场上,美妆原料商、美妆代工企业在2024年备受关注。尤其是那些能专注于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且在细分市场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上游企业不断获得青睐。


贝泰妮集团投资致力于功效性小分子成份研发生产的原料初创企业深圳迪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4年,香水领域延续火热发展势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一方面,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情感表达的需求激增,使香水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象征;另一方面,香水作为高利润率、高粘性的品类,吸引了越来越多品牌的加入。此外,欧睿国际也预计高端香水领域将成为2024年增长最快的美妆板块。


法国香水品牌Matière Première完成了第二轮融资,开云集团收购了该品牌的少数股权

欧舒丹集团从欧洲私募股权投资公司Bluegem Capital Partners手中收购了意大利家居香氛品牌Dr. Vranjes Firenze

欧莱雅集团对中国本土高端香水品牌观夏进行少数股权投资

L Catterton收购英国香水品牌Vyrao的少数股权

联合利华宣布计划投资1亿欧元拓展集团香水研发能力

投资公司Manzanita Capital收购高端香水品牌D.S.&Durga的多数股权

Eurazeo收购法国小众香水品牌Ex Nihilo的少数股权

Monogram Capital Partners收购美国香氛公司Tru Fragrance&Beauty的多数股权

投资机构Fonds Stratégique de Participations和Peugeot Invest收购帝斯曼-芬美意手中剩余的法国天然香精香料供应商Robertet集团的股份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香水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香水也已不再仅是传统美妆巨头的领域,而成为时尚品牌抢占市场的新战场。香水业务不仅能够帮助品牌延展产品线、深化品牌价值,还能通过较高的利润率和情感联结属性,强化消费者忠诚度。


在2024年,众多时尚品牌通过签署香水授权协议快速切入市场,这一趋势表明,香水正成为品牌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支柱。


科蒂分别与时尚品牌Marni、Etro、LeGer,Swarovski签署协议,为这些品牌开发、生产和分销香水系列产品

资生堂与Max Mara达成香水业务合作,负责其香水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和分销

威尼斯香水公司Mavive与意大利时尚品牌Max&Co.签署了香水授权许可和分销协议

香水生产商Interparfums SA也与高端潮流品牌Off-White签署香水与化妆品许可协议


随着中国市场挑战加剧、增长放缓,国际美妆企业和品牌也在不断寻求具有发展潜能的新兴市场。


印度作为一个城镇化进程迅速,拥有庞大年轻消费群体以及日益繁荣的数字化零售渠道的经济体,其潜藏的发展潜力吸引了美妆企业的青睐。与此同时,东南亚作为另外一个崛起中的消费市场,也吸引了不少美妆企业的关注。


联合利华接连投资了四个印度美妆品牌Skininspired、Clayco Cosmetics、Arata和Ras Luxury Skincare,并计划洽谈收购印度初创护肤品牌Minimalist

联合利华领投印度尼西亚纯素彩妆品牌Esqa的B轮融资

日本高丝集团收购泰国美妆品牌Pañpuri


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美妆产业格局。消费者对健康与美的追求正驱动产业在研发创新端不断加码。


而在国内市场,以重组胶原蛋白和多肽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正成为资本追逐的新风口,这不仅为美妆产品带来科技革新的新机,更彰显了科技“变革”对产业未来的引领作用。


“长寿”概念作为进阶版的抗衰老概念,在近年来吸引了众多美妆企业的关注。


欧莱雅通过战略风险投资基金BOLD收购瑞士生物技术公司Timeline的少数股权

LVMH的研发部门与生物技术公司Integrated Biosciences建立研究合作伙伴关系以探索“长寿”领域

联合利华投资专注于长寿领域的护肤品牌OneSkin

资生堂旗下风险投资基金Long Term Investments for the Future投资推出过“长寿”概念相关口服产品的健康保健品牌Apothékary


在国内市场上,由于生物技术逐渐成为美妆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与之相关的领域也不断获得资本的关注。


专注新型生物材料与创新蛋白/核酸药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创健医疗挂牌新三板

聚焦重组胶原蛋白植入领域的湘雅生物医药(湖州)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

在多肽领域发展已具一定规模的百葵锐(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获得A轮融资

拥有丰富生物技术开发经验的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过去一年,多家本土美妆企业相继终止IPO进程,涵盖品牌商、原料供应商及代运营商等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


一方面,国家推出的新“国九条”使政策收紧,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门槛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中国美妆市场持续疲软,消费需求下降。这不仅削弱了下游品牌商的营收,订单减少和成本压缩则直接影响了原料供应商和包装制造商等上游企业的营收表现,从而对美妆企业的IPO构成了一定阻力。


聚焦医用敷料市场的创尔生物终止在北交所IPO的申请

专注于香料产品领域的格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撤回创业板IPO

南京轩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终止科创板上市进程

合作品牌包括丸美、卡婷、Innisfree等的美妆电商服务商涅生科技终止了IPO


由于在主板、创业板IPO的门槛较高,而新三板的挂牌门槛较低,流程也相对简便。因此,一些美妆企业选择后退一步,将新三板视为踏板,通过积累经验、完善公司治理与融资能力后,再寻求进一步发展。


安徽金鹏香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拟挂牌新三板上市

冲击IPO未果的五峰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战新三板

上海珈凯生物股份有限公司选择转战新三板


尽管国内IPO市场环境较为艰难,但仍有好消息,毛戈平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一方面这显示出投资者对高端国货品牌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美妆品牌在资本市场仍具潜力和吸引力。在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品牌升级脱颖而出,或将成为美妆企业突围的关键课题。


多次IPO受阻的毛戈平选择转战港交所后顺利上市


综合来看,中国消费市场的疲软无疑给美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来了显著的“蝴蝶效应”。在这一背景下,美妆企业不仅面临业绩压力,还需要在战略调整上展现更强的应变能力。未来,随着产业整合的持续加速,唯有那些能够在政策、市场和资本之间找到平衡点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抢占先机,实现稳健发展。BINC



撰文:muzi

编辑Lee

图片来源:网络、品牌提供


WWD 国际时尚特讯
365天不间断为用户呈现关于全球时尚的第一手信息、深度洞察和趋势前瞻,为时尚者开阔视野、提供灵感,领略时尚世界文化底蕴、创新创意与未来愿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