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来香港超过三十年的北京人,这些年见到听到和亲身经历过的这类带歧视的误解从来没有断过。香港回归后的最初二十年,这种情况似乎有所减少,但近几年好像又多了起来。
说普通话被泼一身菜
本来,人们对外地人有成见,并不奇怪,也没有什么大不了。比如,不少人夸赞一位上海朋友或者同事,往往会说「你真不像上海人」。那么,内地人被港人标签化的都有哪些特征呢?最常见的大概有这几种:在高铁站等场合「打尖」(插队); 在公共场合声浪比较高,比如车厢里高声讲电话或者大堂里大喊远处的朋友;女性在路边蹲着或者男性在景区内赤裸上身。
我以为,上述标签化的情况无关痛痒,时间会改变一切。比如,愈来愈少见到游客随地吐痰,也很少在内地见到一副盛气凌人样子的港人。香港和大陆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准上的接近及全球化的讯息传播,形成愈来愈多共同的社会规范。1995年我在港大任教时,办公室屋顶漏水,我用不够标准的粤语打电话请维修部门来看看,三天没有动静,后来换用英语,一小时后就来了两个维修工。现在,这种事情不会发生了。
我真正担心的是人为制造的误解和歧视。「修例风波」中在香港见到的误解和仇视,应该是混杂在民众中的港独思维造成的,例如中文大学等处墙上的大标语「讲普通话的滚回大陆去」。
网上充斥负面假消息
近年来我接触到的一些内地人,他们认为「一国两制」是一种特殊待遇,国家不收香港的税,还给香港供应标准最高的蔬菜和东江水;既然港人如此「反骨」,就不配享有这种待遇。且不说这种说法存有谬误,内地和香港之间还有很多误解来自网上的假消息。
最近叶刘淑仪建议内地容许香港有公信力的传媒进驻内地平台,解决假消息误导内地民众的问题,有道理。不过,叶太没有问:为什么网上多如牛毛的敏感词限制,造谣行骗却无人管?
减少误解和歧视,最好办法就是更多的交流。近来每个周末都有几十万港人去深圳,对内地了解多了,误解就少了──眼见为实,内地同胞来香港也一样。我对来港的朋友说,你们就是「肉身VPN」,亲眼看到的香港,不论好坏,都是真实的。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北京的士司机,他一方面抱怨香港计程车太贵,机场到迪士尼十分钟路程就一百五十大元;一方面又赞迪士尼的服务好,推着坐轮椅的母亲不需要排队。
更深层的误解,来自对做事标准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认知。一次受邀到内地参会发言。会前一个「标准动作」是提前交发言用PPT。我理解是做一些简单审查,确保会议品质,很合理。不过意外的是,对方将我的PPT做了大规模的改动,其中一些流程图都被改得不见踪影,让我很恼火,认为改动者对我非常不尊重,最后我把它一一改回。
朝更文明方向进化
成见形成的歧视,谣言造成的误导,认知不同带来的误解,都不可能通过硬性规定消除,唯有靠更多沟通,靠向更包容更文明的方向进化。 那么,是否可以做些什么,让这种沟通、包容、文明的社会环境来得早些呢?
本栏逢周二刊登
作者是大湾区香港中心研究总监,香港大学地理系前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