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偶拾
亚洲艺术文献库,香港上环荷李活道233号荷李活商业中心11层华懋艺文图书馆
3月18日至8月31日
梁御东,这就是你离开的原因(28周年),2024年。
表演录像,展出于“香港再偶拾”(亚洲艺术文献库)
图片由艺术家和亚洲艺术文献库提供
摄影:关尚智
“香港再偶拾”由亚洲艺术文献库筹办。展览中的作品解构重塑 1996 年 10 月 19 日这一天,并吸引观者记住一些事情、也忘记一些事情。展出作品中,董建华竞选香港首任特首的简报被贴在窗户上,以便观者通过旧新闻头条了解这座城市。
KK Cheung 的《晚安贝丝》( Goodnight Beth ,2024)是八件委托创作作品之一,它由扭曲的钢筋狭窄框架和悬挂的折叠刀片组成,让人联想起雨刮器或乐谱支架。置于图书馆参考书书架中间,作品的螺旋形状是在向1996年10月19日经过香港、影响极小的热带风暴贝丝致敬。
王无邪:水意山情
艺倡画廊,香港中环摆花街1号一号广场21层
3月22日至5月16日
王无邪, 《秋山》,2006。
水墨设色宣纸,66 × 66 厘米。
致谢艺倡画廊。
当你看到“王无邪:水意山情”这个题目时会想到什么?一个充满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展览?非也。王无邪的当代水墨画不仅是再现传统水墨画的意境,更是对时间之浩瀚、虚无的观察和转化。王无邪对色调和纹理的运用非常出色,通过不同的饱和度引发了一系列情感变化。早期画作中常见任性的墨点挥洒于崎岖山峰叠云之间,近期作品聚焦城市中古铜色与蔚蓝色交叠的细节场景。王无邪的艺术创作突破了水墨画的“传统性”和“中国性”,其蜿蜒的线条让人想起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或埃德·鲁沙(Ed Ruscha)的作品。
杨沛铿:微息
Para Site艺术空间,鰂魚涌英皇道677号荣华工业大厦22层
3月22日至5月26日
杨沛铿,微息,2024 年。
展览现场图。
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港 Para Site 提供。
摄影:梁雷
在香港能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吗?艺术家杨沛铿说“可以有”。艺术家在 Para Site 艺术空间构建一个宁静的公园装置:微息。房间昏暗、乏陈,但脚下的垫子配有脉冲蘑菇形夜灯和加湿器,散发出橙花香味的雾气(The Helping Hand,2018)。坐在长凳上,你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思考!主要的作品是一颗根据橡树改造的人造树。树的原型位于伦敦汉普斯特德希思历史区,也同时参考了香港年轻人新年祈福的林村许愿树(Lam Tsuen Wishing Trees)。在昏暗的灯光下,树皮呈皮革状,且粘稠,无疑是暗指汗液。
杨沛铿是一位擅长“稍作修改”的艺术家,利用现有的现象或常见的器具来表达普通但强烈的个人欲望。在“微吸”这个奇怪的环境中,植物成为中介,剖白出人与人关系中的条条框框。
杰夫·昆斯:1979-1999
贤艺汇,香港香叶道43号,TS Tower1层A室
3月23日至4月26日
杰夫·昆斯,充气花(高紫色、高橙色),1979 年。
乙烯基、镜子和亚克力,41 × 64 × 48 厘米。
致谢©杰夫·昆斯
杰夫·昆斯的作品参展艺博会已经司空见惯,但是这位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却两极分化,不容错过。《充气花朵(高紫色、高橙色)》(1979)中,两朵塑料花朵被放置在镜面底座上。你能想到这是一幅漂亮的双人肖像画吗?甚至这是两条超短裙——让你看到了植物的解剖学底面?这两件作品分别是丹·弗莱文 (Dan Flavin) 和罗伯特·史密森 (Robert Smithson) 20 世纪 60 年代的极简主义即兴,就像当时其他的新几何图形派艺术一样。当观众参观展会时,也许橱窗上会有一些灰尘,镜子也很脏。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使这些作品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中祛了魅,让收藏者们宁可不去了解价格。
黄颂恩艺术家个展
Current Plans,香港利美中心3层
3月23日至4月26日
黄颂恩,酸味潘趣酒(Sour Punch),2024 年。
展览现场图。
图片由艺术家和香港 Current Plans 提供
在画廊之间穿梭,黄颂恩的“酸味潘趣酒”(Sour Punch)或许会让你停下脚步。红色的窗帘构成了临时舞台,而小丑的腿卡在金属通风口中并滴着水(Drip,2024)。然而,延伸作品的三个视频中却充满了荒谬之处。在《水疗》(Spa)中,我们看到一个小丑正在给他的假鼻子涂上肥皂,轻柔清洗,然后抛光。整个作品色调平静,并不想其他小丑一样有着冲击性强的色谱。在《圆、长方形、平行线》中,我们看到一个小丑正在观看一部关于失落文明的纪录片——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们看到的是频闪在小丑死气沉沉的脸上反射的光。纪录片旁白说着“人类起源如此戏剧性的历史征服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和义无反顾的痴迷”。而小丑只是永远地敲着鼓,偶尔睁大眼睛,但我们从未能看到小丑的完整形象:他们的图像总是被裁剪了。一个带着米老鼠手套的手抓起鼓槌,随后响起鼓声——ba dum tss!此情此景,你作何感想?
本文作者:
亚历克斯·詹(Alex Jen) 一位定居于芝加哥的作家兼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