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读书会 | 祝所有女性自在从容,成为不被定义的自己

文摘   文化   2023-03-08 22:50   中国香港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读到以下这些由女性作家书写的、围绕女性话题的书籍。无论是非虚构作品还是小说,也无论作者或是书中故事的背景处于何处,这些书都鼓励女性挣脱束缚,无所畏惧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也不是任何人的母亲、女儿,不被定义的自己。


01

《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

《遥远的向日葵地》


1979年,李娟生于四川,中学时期跟随母亲开始在新疆生活。在李娟20岁时,她以散文的方式,陆续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并试着向一些报纸投稿。期间,李娟曾经到乌鲁木齐的工厂打工、也曾到机关上班,最后在2007年告别了办公室,重回乡野。
在前两本书中,李娟用文字记录下她们一家跟着哈萨克族的牧人辗转在阿勒泰各地的故事,她们抵御着恶劣天气、忍受匮乏的物资,靠开裁缝店、小卖部等方式谋生,朴素却不乏浪漫。

李娟的文笔明媚而辽阔,就如同这只有女性祖孙三代的家庭,在艰苦环境中无所畏惧、乐观豁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之一是写李娟和母亲、外婆在转场时,碰到恶劣天气,只能在沙依横布拉克搭了一个帐篷就住下来。夜间风雨交加,帐篷好像每一秒都会被吹裂,四周只有无尽的、像墙一样压迫而来的黑暗。但是每天清晨,当太阳初升,她们看到金色的光洒在世间万物,远处牧民的声音断断续续传来,觉得仿佛黑夜未曾来过。

李娟辞职后,经过五年的动荡生活,终于定居到了阿勒泰农村。在贫瘠而缺乏水源的三亩田地上,李娟的母亲种上向日葵和其他农作物,和三只小狗、饲养的家畜相守,等待花开。《遥远的向日葵地》书写了她们相对稳定的新的乡野生活,并着重用一些笔墨梳理了她们之间平等自由、相互尊重又相濡以沫的关系。
她们祖孙三代人像坚韧种子,风把她们吹到贫瘠的土地上,她们也可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对她们而言,没有什么悲喜会恒久,因为第二天太阳会照常升起,照亮万物,然后世间一切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02

《丹麦一年》
《丹麦一年》是英国作家海伦·拉塞尔的作品,这本书一度出现在豆瓣的各大榜单中,至今保持8.1的高分。

海伦原是时尚杂志的编辑,和丈夫一起生活在伦敦,过着体面但充满压力的生活。机缘巧合下,海伦的乐高迷丈夫获得了在丹麦乐高总部工作一年的机会,经过思想斗争,海伦告别了伦敦的亲朋好友,跳出了舒适圈,跟随丈夫来到丹麦日德兰半岛定居,并决定用这一年的时间探索全世界快乐指数最高的国家——丹麦的人民获得幸福的秘密,这本书也因此诞生。

这本书用十二个月作为章节,串联起海伦和丈夫在丹麦为期一年的生活,读来特别轻松有趣。海伦努力为她的课题寻找答案,她在一次次和专业人士、邻居、新朋友的交流中,渐渐地适应着丹麦的生活,这也是她在丢弃了朝九晚五和与之为伴的压力之后,和自己的缓慢和解。在黑夜与暴雪交织、油酥甜品“泛滥”、严格与宽松并立的日德兰,海伦最终找到了丹麦人hygge生活的秘密。

03

《俗女养成记》
《俗女养成记》是作家江鹅的作品,在2019年被翻拍成电视剧,是华视13年来收视成绩最佳的自制剧,并荣获2020年第55届金钟奖的八项提名、其中三项提名获奖。

在看过了电视剧后,我找来原著阅读,发现书中的内容远比电视剧更立体、丰富、有深度。江鹅用28篇散文,真实地还原了她在台南乡下的中药店中的成长过程。豆瓣上,这本书的内容简介中写道:

“在各种可与不可对人言的人生细碎里,写出了一个女孩如何一点点长大,慢慢窥见并进入成人的世界,检视那些发生在自身的,关于亲情、爱、婚姻、尊卑伦常、人情世故等诸多教养与束缚,一步步变得自知自明,自如自在,真实而舒展。

《俗女养成记》不仅是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史,也是所有在时代的新与旧之间认真生活的当代女性真实写照,不再追随那张优秀又好命的女人蓝图,选择一种更为安乐自在的活法。每一个人的成长既有时代印痕,又有生命自身的逻辑,回首过往是记录成长,也是厘清来路,与这个普通的自己握手言和。”

在中国台湾,陈嘉玲可能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从一出生,她们的妈妈和外婆也可能早已为“陈嘉玲们”刻画好一生的蓝图——成为淑女,嫁入豪门,相夫教子,但在生活的泥沼中,自己去踏出更多的脚印,过快乐、自在、忙碌庸常而内心富足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就。


04

《成为伏波瓦》


我想有一部分读者可能抱着猎奇心态,冲着波伏瓦和萨特之间所谓“open relationship”的爱情关系翻开这本书,但看完之后我甚至觉得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都不能被称之为爱情,更类似是事业伙伴、精神上的伴侣。而波伏瓦、萨特和他们众多情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确实很难被绝大多人理解和接受。

这本书的题目特别巧妙,它表达了波伏瓦一个很核心的观念。她曾说:“做(becoming)自己不意味着从出生到死亡都做同一个自己,做自己以为这,要在一种不可逆转的‘成为’(becoming)的过程中,与同样在改变的他者一起不断改变”。
19岁的波伏瓦曾和父亲探讨“爱意味着什么”,而这成为她后来走上哲学道路,终其一生在探索的另一个命题。其实,这两个命题在波伏瓦的生命里可能早就合二为一,她从每一个出现在她生命中的“他者”身上更认识自我,也认识什么是爱。

05

《外面是夏天》

今天刚刚看完了《外面是夏天》,它是韩国女作家金爱烂的短篇小说合集,一经问世便荣获多个重量级大奖,并在韩国累积销量突破二十万册。

我读过的韩国作家的书并不多,第一本是《八二年的金智英》,第二本就是《外面是夏天》,后者比前者更为细腻。

金爱烂以生活化、甚至轻描淡写的叙事,娓娓讲述了7个以“失落”为主题的故事,其中大多数也以女性为主角 —— 失去了孩子的母亲、想要挥别爱情却总狠不下心的女警、不了解孩子的单亲妈妈 …… 失去带来的痛苦,即使细碎,也如玻璃渣一样碾过每个寻常的日子,当她们回望来路,越清晰的回忆则越让人痛苦;而想要望向未来时,也看不清楚要走向何处。没有国籍之分,这可能也是很多女性在相似处境中必须要独自穿过的迷雾。

06

《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金斯伯格是美国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中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也是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直至2020年去世,她一生都在为了维护女性和少数族裔的权益、争取性别平等而努力。

《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一书是金斯伯格的图文传记,记录了她传奇一生中,如何用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头,向命运的不公和不幸抗争,无论是学业上、职场上的不公,帮助丈夫击退癌症完成学业,还是在高龄时自己祸患癌症,金斯伯格从未被击倒。

在职业生涯中,金斯伯格曾六次在美国最高法院中为女性权益进行辩护,包括被载入史册的“里德诉里德”案。在美国,金斯伯格早已成为最受关注和喜爱的大法官,成为鼓舞无数女性的楷模。在法律系学生莎娜开设了轻博客 “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Notorious RBG,RBG是金斯伯格的名字缩写,Notorious RBG是模仿美国知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夫·华莱士的别称)后,更是让金斯伯格成为了美国的文化符号,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我特别喜欢这本的设计——封面封底借鉴了法典,封面封底全黑,呈磨砂效果,书脊则用了暗红色,翻开之后,却发现章节的分割页大胆地用了鲜红色及街头涂鸦的元素,外表庄重严肃、内里离经叛道,正如金斯伯格本人一样。

* 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回顾以下内容

深海读书会专栏

石黑一雄:回忆、爱与欺骗
宇宙洪荒 爱是星球或尘埃
 居家一个月,我读了哪些书
最好的时代,最坏的时代
三·八妇女节,读读这些书
在繁华落空时他们相逢
东北往事  |《地下城》

2020书单TOP3  2022年度TOP3

归园田居 | 悲伤,也憧憬温暖


想了解更多故事

请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你也喜欢上海、香港和台北
欢迎你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一起分享城市的故事




泡泡糖與阿扁魚
上海、台北、香港的三城故事;回憶與未來交錯的時光膠囊;影像、文字和色彩交織的生活切片……寫實或虛構,全都有關夢想和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