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除夕。这是教员人生之中的最后一个春节。
晚年的教员十分孤单,他的妻子、儿女们和家人都不在身边,与他形影不离的只有几名卫士。除夕当天也没有一位来客。晚饭后,他被工作人员从病床上搀扶到了客厅,短短的几步路程,已让这位曾经带着星星之火走完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人倍感吃力。
坐在沙发上的教员,耳畔传来窗外隐隐约约的鞭炮声,他才知道今天是除夕大年夜。教员缓缓的跟眼前几位照顾他的年轻人说道:“放点炮竹吧!你们年轻人,也应该要过过节。”
很快,房门外就噼里啪啦响起来鞭炮的声音,此刻他被病魔折磨得日益消瘦的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一丝笑容。听着这熟悉的鞭炮声响,教员的脑海中一幕幕关于春节的记忆画面逐渐涌现出来……
1927年
秋收起义后,教员刚刚到达井冈山,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片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根据地的第一个春节里,为了让战士们轻松一些,他不但让战士们放假3天每人发放3块银元,还派人去杀猪,要求战士和群众每人都能分到3斤猪肉。就连根据地里家中揭不开锅的困难群众,不仅有猪肉,还会另外分到米和盐。这一年的春节,让每一个军民都感受到了温暖。
1929年
红军为了突破国民党的围剿,来到了瑞金北部人烟稀少的大柏地。当时的战士们身上只有单薄的军衣,再加上此时寒冷、阴雨不断,因此伤病员很多,士气也不高昂。
教员见状果断下令让部队在一个名叫“前村”的小村庄休整。而不明就里的前村村民在得知几千人的军队要来,吓得全都躲到了山上。教员和朱老总商量,无论如何得让战士们吃一顿饱饱的年夜饭。于是他们决定先向群众打欠条借食物做年夜饭。
由于村民们走得急,不少过年的粮食都未带走,当时军需处干部范树德将群众家中的食物收集起来,一一过秤,还打了欠条留在群众家中。活到了晚上,战士们终于吃到了热乎乎的饭菜。
三个月之后,一路高奏凯歌的红军再次路过了前村。他们喊来乡亲们偿还之前拿走的肉粮,教员规定凡拿来欠条的村民只能多给不能少付;如有丢了欠条,只要说出了数目,照样支付。很多村民们都感受到了这是一支有纪律的部队。
1940年
到达了陕北的红军终于有了稳定的根据地,因此生活水平也比之前强了一些。春节前几日,部队杀猪宰羊要过个痛快年,而刚刚组建不久的长枪连底子薄,只拼拼凑凑的买了20斤猪肉。
得知此情况的教员特意让人为长枪连送来了半扇猪肉。收到肉的连队的同志们无比感动,并想着:“咱请毛主席和咱一起吃年饭。”
怕战士们吃的不轻松的教员原本想拒绝,但是耐不住战士们的一再要求,最后他笑着应了:“光请我一个不好,能不能给我点权力,让我帮你们多请几位怎么样?”
于是这个除夕夜,教员喊上周总理、朱老总等诸位首长一同来到长枪连的窑洞之中。一起畅快的吃了一顿年夜饭。
1943年
在延安的每一个春节,教员都会在枣园的小礼堂之中请老乡们一同吃饭。老乡们都带着软糕或者麻糖来给他拜年。大年夜那天,每一桌都有一位首长陪乡亲们一起吃饭。教员给大家敬酒的时候都说:“我们都是邻居嘛!不要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去做客哩!”
于是,家家户户回去之后都会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等着他的光临。而教员总是匆匆拜年,从不留下来喝酒吃饭。
那年除夕节前,陕西的农民李有源走过一个山梁,抬头看时,头顶是红彤彤的大太阳,那温暖的光芒无私地照耀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面对此情此景。李有源突发灵感,放下了扛着的农具,放开歌喉,唱出了一首山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中国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这片黄土地上世世代代的老百姓们,以前会唱丰收,唱神明,而这个时候,他们唱的是发自肺腑的感情。后来这首山歌在延安文艺工作者的采编之下,改名为《东方红》。
1953年
这一年教员在武汉度过了春节。初一一早,他就在看望过干部和群众后前往蛇山。
在蛇山下,他看到一位六十多岁老人家在卖煎豆,就上前询问他生意好不好。老人一眼就认出了毛主席,高高兴兴地聊了来。老人家感激的说:“解放了日子越过越好,啥也不缺,这不趁着过节,我再卖点煎豆。”教员听完欣慰地笑了起来。
就在他和老人家握手道别的时候,两个小女孩走到了工作人员的身边小声问:“叔叔,这是毛主席吗?”在得到肯定答案之后,两个小女孩挥着双手,一边欢呼一边跑着:“毛主席来啦!毛主席来啦!”
瞬间,游客像潮水一般涌了过来。卫兵们为了安全考虑立刻围绕着教员,大家挤得全身是汗,终于把他护送到了山下,来到了江边。这一场小意外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他登船后对着岸上招手。岸上掌声雷动,大家激烈地欢呼着。
教员曾感慨的对身边的同志们说:“我太羡慕工人、农民、士兵和普通市民自由自在的生活了。”
1962年
这一年的新春佳节里,教员私人宴请一位特殊人物——溥仪。特请章士钊、程潜、仇鳌和王孝范四位名流乡友作陪。当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一切从简。虽说是家宴,桌面上只有几碟湘味儿的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和大米饭加馒头,喝的是葡萄酒。
教员边吃边对溥仪说:“我们湖南人最喜欢吃辣椒,叫做‘没有辣椒不吃饭’,所以每个湖南人身上都有辣椒味哩。”说着,他夹起一筷子青辣椒炒苦瓜,置于溥仪位前的小碟内,见他吃进嘴里,笑着问他:“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吧!”溥仪早已辣出一脸热汗,忙不迭地说:“不错,不错。”
教员打趣说:“看来你这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哩!”他指了指仇鳌和程潜,继续对溥仪说道:“他们的辣味最重,不安分守己地当你的良民,起来造你的反,辛亥革命一闹,就把你这个皇帝老子撵下来了,是不是?”在座诸位无不捧腹,溥仪笑得前仰后合。
1975年
春节即将到来,教员此时正在湖南长沙养病。长沙的工作人员们都真诚的期盼他能够留下来过年。而他总是笑着谢谢他们的好意,最终还是决定离开湖南,回北京去。问及缘由,教员说如果身边的同志们如果为了照顾他不能回家过年的话,他总是觉得很不好意思。
临走的时候,他对一直照顾他的同志们说:“在这里住了这么久,辛苦大家了。已经住了一百多天了,客散主人安,我走了以后,你们也好好过一个春节吧。”听了他的话,在场的群众们无不眼含热泪。
一向乐观的教员为了安慰大家,答应这个冬天还回长沙。但是身体情况越来越差的他,知道也许自己这次要遗憾地失约了。
春节,本就是团圆欢乐的日子。而教员的春节,陪在身边的亲人、战友、朋友却越来越少。在全国人民每人人庆贺,家家团圆的日子里,他独自守着内心的光亮,殚精竭虑工作不止,用一生践行了最初的革命理想。
尾声:
自1963年开始,每个大年初二,教员都会让人从自己的稿费之中拿出2000元让人送到章士钊的家中去,“还债”。
1920年,刚走湖南的教员需要筹备经费,以便于党的成立和部分湖南学生前往欧洲勤工俭学之用。于是他来到上海寻找章士钊的帮助,章士钊二话不说向上海各界的名流好友号召捐款,最终筹集了两万银元,全部交给了他。
从此教员一直没有忘记章士钊的信任和帮助,他不止一次和章士钊提到想要向他“还钱”的事情,章士钊早把这事儿给忘了,但他始终记得。到了1973年,教员早已经送满2万元了,他却对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说:“从今年开始还利息,行老只要健在,这个利息就要还下去。”
“过年还债”,成了教员家中新年的“习俗”,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在每一个合家欢乐的新年里,我们都不能忘记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带来这平安盛世。
长按二维码关注
给大魔王讲故事
祝您新年快乐,平安喜乐
微信号|DMWJ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