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保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歌

文化   2024-12-01 00:00   广东  


转载自: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歌

作者:丘保华 

 

歌声与青春总是结伴而行,生活中可以暂时没有美好,却不可须臾离开歌声。
“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革命时代当尖兵......”,“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我们打起背包,登上火车时,车站的高音喇叭里大概都是这些豪迈、激越的歌声。是鼓舞,是激励?是裹挟,是驱赶?尽管我们背井离乡时有酸楚,有眼泪,有困惑,有迷茫,我们的下乡生活却是在这些歌声中开始的。
踏进农场,扑面而来的是“北大荒”广袤无垠的原生态风貌,当地职工面涂胭脂,腰扎红绸,在扬起尘土的朔风中敲锣打鼓地夹道欢迎我们,高音喇叭中的歌声也是那样的质朴和直白:“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新刷的屋,雪白的墙,墙上挂着毛主席的像,贫下中农瞧着你,心里升起红太阳,......”。

到了农村,先要接受改造。改造的第一要素就是干活。在出工和收工的路上,人们常常能听到“学习大寨呀赶大寨,大寨红花遍地开,......”。这类歌唱着很累,听多了心烦,却是当时的“主旋律”,连队开会前拉歌赛歌有它,人人都能倒背如流。
随着时光的流逝,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工作,三个饱一个倒的规律生活,冲淡了知青的战斗意志和浪漫情思,也使知青与过去的都市生活渐行渐远。这时,歌声,都市的歌声,却依然存留于知青心灵深处。有个歌叫“小白船”:“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船上有棵桂花树,白兔在游玩,......”该歌曲调悠扬,歌词淳朴,却唤醒了知青儿时的记忆。这个记忆中有父母、亲情、同伴和都市风情。我们人人都来自童年却又永远回不到童年了。知青身处边疆,远离儿时所熟悉的一切,只有在歌中去寻找对旧日的怀念,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生命之树常绿,生活再苦再累,生活照样沸腾,热血依然激荡。农场里常常利用农闲开展文艺汇演。在汇演中,年轻人有时也能找到自己喜爱的歌曲。记得笔者和几位哥们的《游击队之鹰》就成了连队的保留节目:“同志们加入我们的小队,我们攀登高高的山岭,哪里有我们驻地和营房,我们是游击队之鹰。......”这首歌节奏昂扬,曲调铿锵,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脱离了当时贫乏枯燥的日常生活,又迎合我们充满了热血激情的青春诉求。我们这个男声小合唱加上手风琴伴奏,还真征服了不少的年轻观众。
说起文艺汇演,还有一首歌也脍炙人口,“红军战士想念毛主席”:“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想念毛泽东,......”之所以成为曾经的红卫兵和后来的知青最喜爱的一首歌,不仅仅因为它是“革命歌曲”,更因为它曲调哀婉,间接表达了年轻人时时受挫的“小资情调”。
还有一首是前苏联的《共青团员之歌》:“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好军装拿起武器,共青团员们集合起来踏上征途......”大概因为和前苏联交恶,这首歌未能在公开演出中出现,却成了知青收工后,假日里躺在炕上的保留歌曲,尤其是唱到“我们再见吧亲爱的妈妈,请你吻别你的儿子吧!再见吧妈妈,别难过,莫悲伤,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吧!”几乎人人都是眼含热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远隔家乡千里万里,可能一辈子都回不去了,思念之情愈久愈烈,难以释怀!
毋庸讳言,在知青中最流行的,还是那些外国歌曲。那些歌曲虽历经劫难却深埋在人们心中。知青的箱子里常常能找到翻烂了的《外国民歌200首》,很多曲子甚至是以手抄本的的形式在知青中流传。美妙动人的旋律无疑是这些外国民歌的魅力所在。有个笑话,说一个
连长(当地职工)收工后来到知青宿舍,听到有人在唱外国民歌,问道:“你们在唱什么?”知青顺口答道:“革命歌曲。”连长将信将疑,走出门口一想,回头说了一句:“不对,革命歌曲没那麽好听的。”这些外国歌曲对知青的魅力主要在一个“情”字,正当年少,谁个胸中不涌动着青春的梦想。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树叶儿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么好,令我心神往,夺目迷人的晚上。......”这首歌的氛围离知青十分遥远,却还能在记忆的深处找到,再加上“我的心上人坐在我身边,悄悄看着我不声响......”这是当时很多人没经历过,却又心向往之的情景!一反《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种舒缓静谧,《喀秋莎》以轻松跳跃的节奏激励着年轻人的心,“正当梨花开遍了田野,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俊俏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我们勉强算得上“农垦战士”,却早已失去保家卫国那种明确清晰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操。我们心中能有姑娘吗?这姑娘的身边是否也“藏着爱人的书信”,期待着“屯垦戍边”的赤子?可以说,这类歌曲抒发了知青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给蹉跎岁月涂抹了一层亮色。这些歌至少在说,生活本可以,或者不如说本应该如此美好。
知青只身在外,思乡之情挥之不去。可在当时当地,这可不利于“扎根边疆”。幸好,《可爱的家》给出了一个不同的回答:“我的家庭真可爱,幸福又温馨,无论我在哪里都怀念我的家,......”在歌中,思乡的情绪得到了正面的表述,“家”充满着温情和抚慰,是生活的归宿,心灵的港湾。笔者常想,当代青年是听着《常回家看看》长大的,他们不可能理解知青寂寞边陲想回家而不得的思乡情结。
笔者个人对《山楂树》感触颇多,不仅仅因为其动听的曲调,也因其歌词中描写姑娘同时爱上了两个人:青年钳工和锻工。当时在农场,哪怕是一对一的恋爱都要偷偷摸摸,“三角”性质的恋爱肯定是不道德。可它偏偏在歌声中出现了,且如此真挚感人。这提示人们,尽管有许多外在的教条和规范,人生依然以其充沛的活力和复杂性展现出来。生命之树常绿,我们本应该多一些理解与宽容。“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的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在远处闪着光,列车飞快地奔驰,车窗外灯火辉煌,两个青年等我在山楂树两......”
世界本多姿多彩,可现实却异常严酷。生活可以艰苦,却不能没有希望。年轻人来自城市,被冠上“知识”青年,却要在贫乏、单调而无望的生活中虚耗青春。困惑无人回应,苦恼不被理解,迷茫、思乡、痛苦甚至绝望慢慢涌上心头。于是,《我的家乡》出现了。《我的家乡》是真正的知青写,写知青,又由知青传唱的一首歌:“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嵌在偏僻的异乡。......告别了你啊,亲爱的姑娘,揩干了泪水,洗掉心中忧愁,洗掉悲伤。啊,心中的人儿告别去远方,离开了家乡,爱情的星辰永远放射光芒。......”
用现在的眼光,这首歌词曲不是很配,很多话欲说还休,但其略带哀婉的曲调,“泪水”、“忧愁”、“悲伤”等情感诉说无疑道出了知青的心声。另外,这首歌的非主流色彩反而成了在知青中传唱的一个理由。当然,要真正唱出心声,非但要有讲真话的社会氛围,还要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可惜,知青生不逢时,在农村没有这样的条件。生活中可以没有美好,却须臾离不开歌声。今天的年轻人可以在卡拉OK一展歌喉,当年的知青只能在饭后工余暗诉衷肠。
星移斗转,一切都在改变,人们终于开始平心静气地品味生活了。歌,真正的歌,真正的关于知青的歌出现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幻夜的爱情在回忆中催人泪下。艺术给往日的情思插上了翅膀,在已不年轻的知青的心头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倒是王佑贵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用一曲《我们这一辈》声情并茂地让知青久久埋藏的激情火山一样喷涌出来:“我们这一辈 和共和国同年岁 有父母老小有兄弟姐妹,......我们这一辈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真正的尝到了做人的滋味人生无悔。”尤其是他最后一句“人生无悔”似乎代表了广大知青超越了那段几十年前的青春记忆后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成了如今老知青最喜爱的歌。
但是,笔者个人个人的最爱还是《今夜有暴风雪》中的主题歌《心中的太阳》:“天上有个太阳 水中有个月亮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哪个更圆哪个更亮 哎咳咳吆 山上有棵小树 山下有棵大树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哪个更大 哪个更高 哎咳咳吆......”
歌曲里似乎什么也没说,却又把一切都概括了。这是“天凉好个秋”的境界。难道我们每个知青不是在心中的太阳和外面的世界之间苦争苦熬,颠沛至今吗?如今我们意识到,太阳和世界都将离我们远去,但只要我们心中还有一丝阳光,也要对这个世界说:我来过,我当过知青,我的心中还有一支知青的歌!

荐读:

【知青情缘】作者文集(89+8集/2965篇)(2024.7.19.)

.阅后请在下方点击【分享】【点赞】【在看】,谢谢支持!


知青情缘
欢迎你!知青朋友!这里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这里有同龄人的心声,这里有往事的回眸,让我们走进《知青情缘》打开心灵之窗,共同谱写生命中永不熄灭的人生之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