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 知青往事:一起教书四年互生情愫,她父母却无情地把我俩拆散(草根作家)

文化   2024-11-28 00:01   上海  





知青往事:

一起教书四年互生情愫,

她父母却无情地把我俩拆散


作者:草根作家

    


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1974年高中毕业后回到生产队当了一个半月的社员,就被大队书记安排到我们杨成庄小学当了民办教师。我是杨成庄大队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也算是知识青年,城里来插队的知青说他们是下乡知青,说我是回乡知青,我们都是知青。我到底算不算知青,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图片来源网络
我到学校当了不到一个月的民办教师,在杨庄小学当民办教师的一名天津知青突然招工回城了,大队书记又安排了一名天津来插队的女知青到学校来教书,也是民办教师待遇。
这名女知青叫张静茹,扎着一条马尾辫,长得特别漂亮,。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我俩渐渐熟悉起来,原来她也是高中毕业生,是1973年秋天到我们静海县下乡插队的。
张静如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天生一副好嗓子,懂的一些音乐知识,王校长就让她担任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还要教三年级学生的课程。好在那时学校刚开设音乐课,每个年级一星期只上一节音乐课,她给其他年级上音乐课,就让自己班级的学生上自习,张静如老师倒是没感到有压力。
同为高中生,人家城里来的知青就是和我们农村人不一样。先说穿衣打扮,走在村子里,一眼就能分辨出谁是城里来的,谁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再说谈吐举止,人家城里人总是不卑不亢,面带微笑,不像我们农村人时常是一脸憨笑一脸谦卑,就连走路的姿势,我们农村人都不像人家城里来的知青那样充满自信。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绝对不会刻意贬低农村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刚开始和张静如老师接触时,我总有一种自卑感,和她说话,我都不敢直视她,总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比城里人低一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我发现张老师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看不起我们农村人,有时她教课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还向我求助。
渐渐地,我和张静初老师熟络起来了,也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张老师是一个很善良很有爱心的人,她经常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买本子,买铅笔橡皮,回天津探亲的时候,她还给我们学校买来两副乒乓球拍和一盒乒乓球(10个),买来了一个篮球。当时我们农村小学校没有任何体育用品和设施,也没开设体育课,有了张静如的提议和资助,我们小学才为学生开设了体育课,我有幸成为了杨成庄小学的体育老师。
那时我们学校一共五名教师,包括王校长在内,只有校长一人是上级派来的公办教师,其余的都是民办教师。另两名民办教师一名是大队书记的儿媳妇,一名是大队会计的哥哥,就我和张静如是未婚的青年教师。
经过了一年的朝夕相处,王校长对我们都有了基本的了解,他觉得我和张静如挺般配,很想把我和张静如老师撮合在一起。我虽然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城里来的知青,可我心里非常渴望能和她在一起,一是因为她性格开朗美丽又大方,更重要的是我喜欢她的正直和善良。
有一次校长安排我和张静如一起到公社供销社给学校买粉笔、黑板擦等教学用品,我们杨成庄大队离公社供销社将近十里路远,步行要一个多小时。一路上,总是张静如先找话题和我聊天,跟我说天津的一些生活情况,还说了她在学校读书时的一些过往。那次是我俩单独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我俩聊得最投机的一次。
通过那次交流,我感受到了张静如对我的真诚和热情,她对我应该不反感,她还说喜欢教书这个职业,她要做一辈子民办教师。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我们大队得到了两个天津拖拉机厂的招工名额,按理说张静如可以回天津当工人,可她却把回城的机会让给了一名男知青,她主动留下来继续当民办教师。因为这事,我们学校的老师和知青们都对她刮目相看,都对她伸大拇指。
1976年秋天,我们大队得到了一个推荐考大学的名额,那年的大学招生不仅需要社员们和大队干部的推荐,还要到县里参加招生考试。当时我们大队除了天津来的插队知青,就我一人是高中毕业生,大队书记和社员们一致同意让我去参加高考。
尽管上大学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可经过再三纠结,我还是把推荐考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张静如,我觉得人家城里的姑娘到农村来插队不容易,我原本就是农民,不应和人家一个女知青争这个名额。还有一个原因,我怕我考不上大学白瞎了这次机会,还要惹人笑话。
张静如没黑没白复习了十几天,结果还是落榜了,因为这事,她的情绪低落了好久。就是在她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我开导了她,宽慰了她,也替她代课好多天。也可能是出于感激,也可能是真感情,她主动向我表明了心迹,她说一辈子扎根我们杨成庄,一辈子和我在一起。
恢复高考后,我和张静如一起参加了高考,结果双双名落孙山。1978年夏天,我俩再次参加高考,结果又是双双落榜。从那之后,我发誓再也不参加高考了,张静如也不打算再考了。因为我俩都觉得自己不是考大学的那块材料,我们的基础知识太薄弱了。
一晃就到了1979年春天,就在我和张静如谈婚论嫁的时候,张静如的父母突然从天津来到了我们杨成庄大队,他们是来阻止我和张静如结婚的。当时国家正好下发了文件, 没和农民结婚的下乡知青,都可以回城了,可以返回原籍了。
张静如的妈妈在我们家大闹一场,她爸找到大队书记开具了证明,到公社办理了相关手续,硬是逼迫着张静如跟他们回了天津。就这样,我和张静如都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却被她父母无情地给拆散了。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过了三个月,张静如给我写了一封信,她说她已经被安置到天津国棉二厂做了纺织工人,让我忘了她,还说了好几句对不起。
一年后,我和我们杨成庄小学的民办教师杨秀芹领取了结婚证。杨秀芹是顶替张静如老师到学校当的民办教师,是王校长给我俩牵的红线。
1982年夏天,我和杨秀芹一起考进了县教师进修学校,毕业后我俩到乡里的中心校当了初中老师,也都转成了公办教师。
2003年秋天,当年到我们杨成庄插队落户的天津知青重返第二故乡看望乡亲们,我和杨秀芹做东热情招待了他们,只可惜没见到张静如。那时我才知道,张静如遭遇了下岗失业,后来去了深圳,听说她在深圳打拼得不错,我才放心了。

图片来源网络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了张静如的消息,不知她现在生活得怎么样,我还挺牵挂她的,也很想念她,毕竟我俩相爱过。
作者:草根作家(讲述人:李军学老师)


作者简介



     朱成金(笔名:草根作家),男,汉族,一九六六年出生于山东平阴。
    本人现生活在吉林延边,自由撰稿人,从事网络写作,中国乡土文学论坛散文栏目版主,今日头条特约作者。著有长篇乡土爱情网络小说《山水情深》、中篇乡土爱情网络小说《悠悠陕北情》——接续路遥前辈的人生、《草根诗歌集》等,作品散见于《新文化报》、《老年日报》、《长白山诗词》、《家庭百事通》、《延边广播电视报》、《读写新天地》等报刊杂志,业余时间从事自媒体创作。


荐读








【知青情缘】朱成金(草根作家)文集(三)(总600篇)

...


..


601  知青岁月:她是下放干部之女,嫁给了回乡知青,现在还常回村看看(草根作家)


602  知青往事:当年到云南当知青,队长让我跟着湖南籍师傅学种菜(草根作家)


603  知青岁月:嫌他是个农民我拒绝了他的求爱,多年后他当上了大干部(草根作家)



本文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

荐读:

【知青情缘】作者文集(89+8集/2965篇)(2024.7.19.)

知青情缘
欢迎你!知青朋友!这里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这里有同龄人的心声,这里有往事的回眸,让我们走进《知青情缘》打开心灵之窗,共同谱写生命中永不熄灭的人生之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