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创新开展工作的能力有所欠缺。尤其是对于如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如网络平台、自媒体等),强化对干部职工意识形态的积极引导和规范管理,缺乏深入且系统的思考。例如,在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林业相关信息,其中不乏一些错误观点和虚假报道时,没有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引导措施,导致部分干部职工可能受到不良信息影响,不利于在林业系统内部形成统一且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作者对林业事业发展的正确认知和价值取向。
2.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分管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工作中创新思维不够活跃,缺乏具有突破性和实效性的举措,致使工作成效未达预期。在推动分管领域业务与地方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合方面,作为不够有力。例如,在林业生态建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城市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方面,没有深入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协同发展方案。未能充分挖掘林业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旅游、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的潜力,导致林业工作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中步伐较慢,未能充分发挥林业应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在履行“一岗双责”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党风廉政建设措施不够扎实、精准度不高,对分管单位和部门领导的管理不够严格,教育提醒缺乏力度,效果不够理想。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对分管干部日常管理要求不够严格,日常教育引导不够深入有力。例如,在林业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廉政风险点,未能制定详细且针对性强的防控措施,对相关负责人的廉政谈话不够频繁和深入,导致个别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的苗头,虽然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已对林业系统的廉政形象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
4.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措施不够严谨细致。对党员干部纪律规矩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力度不足,在机关处室管理方面相对基层存在明显短板,对机关纪委工作的领导、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够。例如,在林业系统内部的廉政教育活动中,教育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对纪律规矩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机关处室日常管理中,对工作流程的规范和监督不够严格,造成部分工作衔接不畅、推诿扯皮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机关纪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等方面支持不足,影响了机关纪委监督执纪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林业系统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