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条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相互批评意见(教育系统)

文摘   2025-01-02 18:20   天津  


1.思想桎梏明显,创新驱动乏力。身处教育改革浪潮前沿,却未能挣脱传统观念枷锁,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管理优化等关键领域,鲜见突破性思维与切实可行的创新之举。面对诸如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个性化教育定制等新兴趋势,反应迟缓,仍依赖旧有套路,无法为教育发展注入新活力,难以满足师生、家长对高品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2.群众根基不牢,调研浮于表面。践行群众路线时脚步虚浮,深入基层学校、教学一线频次稀少,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广大师生缺乏深度交流。不了解课堂实际困境、教师职业成长烦恼、学生学习痛点,导致制定政策、规划发展脱离教育现实土壤,难以精准施策,削弱政策落地成效,拉开与一线人员心理距离。

3.政治站位偏差,党建引领缺位。作为分管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党建工作对教育事业的定向领航作用,对所管部门党建任务抓而不实、管而不严。党内政治生活开展缺乏规范,党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未将党建深度融入师德师风塑造、教育教学提升全过程,致使党组织在基层学校凝聚人心、攻坚克难的战斗力未能充分释放。

4.服务意识淡薄,联系基层疏阔。心中缺少为民情怀,对一线教职工冷暖感知迟钝,深入分管部门走马观花,未能沉下心倾听教师诉求、关注学生成长需求。在职称评定、教学资源分配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问题上,作为不彰,未能搭建有效沟通反馈桥梁,引发基层不满,影响教育系统内部凝聚力。

5.人文关怀缺失,管理方式生硬。对待教职工缺乏温情,日常沟通重批评、轻鼓励,未充分考量教育工作者身心压力,挫伤工作积极性。在教师培训提升、职业发展规划等助力成长环节投入精力不足,忽视个体差异需求,未营造宽松包容成长环境,不利于教师队伍稳定与专业精进。

6.党建业务失衡,双责落实不力。政治敏锐性不强,陷入业务 “埋头干” 误区,对党建工作关注度低、参与度浅。在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方面作为有限,未将党的先进理论转化为破解教育难题、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导致 “两张皮” 现象,削弱教育发展政治保障。

7.群众观念淡漠,洞察基层不足。未能紧扣师生脉搏,对一线教职工思想动态、个人诉求收集渠道不畅、了解片面。在制定涉及师生利益政策时,缺乏精准民意调研支撑,易引发误解与抵触,如课程设置调整、校园设施改善等工作,未充分吸纳基层建议,执行受阻,影响教育服务满意度。

8.创新执行疲软,干部护航不力。虽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制度,但后续细化、落地举措匮乏,在提升干部综合素养、营造宽松容错环境上作为不多。面对教育改革创新难题,干部畏难情绪滋生,未能有效激活干部敢闯敢试活力,制约教育事业突破发展,难以为干部干事创业筑牢坚实后盾。

9.政治担当不足,党建业务脱节。政治意识淡薄,重业务指标、轻党建根基,落实 “一岗双责” 敷衍塞责。对分管领域党建工作谋划少、推动慢,未将红色基因植入教育教学日常,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课堂、校园管理等环节彰显不足,削弱教育发展向心力。

10.群众立场不稳,民生攻坚不力。群众诉求回应迟缓,尤其在事关干部职工工资福利、福利待遇优化等关键民生领域,创新思维枯竭,解决办法单一。未积极争取资源、协调各方,改善教职工待遇,引发内部焦虑,影响队伍稳定,无法为教育奋进汇聚磅礴力量。


易主任谈写作
定期分享原创总结报告、领导讲话、制度文件等材料。 大家都是材料人,关注我能让你少加一点班、少掉一点头发,少熬一些夜。 祝每一个材料人写的材料逢审必过! 私信我,提供代写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