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东 赵格格:四季度GDP为何超预期?

文摘   财经   2025-01-19 09:08   广东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核心观点

事件: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12月及四季度经济数据:

【1】四季度GDP同比增5.4%,预期增5%,前值增4.6%;

【2】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2%,预期增5.5%,前值增5.4%;

【3】1-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3.2%,预期增3.4%,前值增3.3%;

【4】12月社零同比增3.7%,预期增3.49%,前值增3%。

核心观点:

四季度GDP增速超市场预期,如期完成全年经济增速目标。四季度GDP同比增速达到+5.4%,超过市场预期,环比增速达到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四季度GDP超预期来自于三个方面的支撑:“抢出口”带动出口增速走高、“两新”“两重”政策效力持续释放、地产销售持续回暖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幅收窄。

向前看,2025年一季度经济有望延续当前的复苏趋势。一是,在美国关税政策正式落地之前,出口商依然有较强的“抢出口”意愿;二是,以旧换新政策短期对消费有较强带动效用,2025年额度将进一步扩容,首批资金810亿元已经下达;三是,在地方债务支出减负后,专项债“负面清单”管理有望进一步提升地方资金使用效率,支撑基建投资。


一、GDP:四季度环比增速达到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2024年四季度GDP环比增速达到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在异常天气、外需回落、内需疲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三季度多项经济数据一度承压。此后,9月政治局会议释放明确的稳增长信号,围绕着楼市、股市、消费推出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在政策影响下,四季度GDP环比增速相对三季度进一步抬升至+1.6%,达到了2023年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从同比数据来看,四季度同比增速达到+5.4%,全年累计增速达到+5%,顺利完成年初预期增速目标。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大幅上行,社零、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均有上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维持低位振荡。

  • 进出口方面,出口受“抢出口”的拉动,单季度同比增速自三季度的+6.0%大幅上行至四季度的+10.1%。

  • 消费方面,受以旧换新政策的影响,社零单季度同比增速自三季度的+2.7%上行至四季度的+3.8%,依然低于一季度的+4.7%。

  •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自三季度的+2.5%上行至四季度的+3.2%。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自三季度的+1.9%上行至四季度的+4.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自三季度的+8.8%上行至四季度的+9.2%,维持相对高位,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维持低位震荡。


二、消费:四季度社零同比增速相对三季度上行,“以旧换新”品类表现依然较强

2024年12月社零同比增速为+3.7%,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3.49%,高于11月的+3%。从环比来看,12月社零环比增速为+3.2%,高于历史同期(2017年至2019年、2023年同期平均,下同)的+2.0%;从两年复合来看,12月社零的两年复合增速为+5.6%,略低于11月的+6.5%,但依然处于年内偏高水平。整体来看,在各类促消费政策落地的拉动下,四季度社零单季度同比增速相对三季度上行,消费景气度整体改善。

拆分来看,商品消费同比增速12月上行幅度较大,尤其是家电、家具消费在以旧换新政策的拉动下大幅改善。

(一)商品消费:单月同比增速自11月的+2.8%升至12月的+3.9%。分项来看,一是,随着“两新”持续推动,涉及以旧换新政策的汽车、家电、家居等产品的零售普遍回暖,家电消费单月同比增速自11月的+22.20%上行至12月的+39.30%,家具消费单月同比增速从11月的+10.50%回落至12月的+8.80%,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四季度涉及以旧换新的家电、音像、家具、汽车、建材类商品零售额合计拉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个百分点。近日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保障“两新”政策顺利接续实施。

二是,随着元旦假期临近,多地发放文旅、餐饮等多品类消费券,促进消费潜力释放,可选消费品中的娱乐用品、通讯器材和烟酒消费12月单月同比增速均达到10%以上。

(二)服务消费:单月同比增速回落。餐饮消费单月同比增速从11月+4.0%的下行至12月的+2.7%,主要是受到基数因素影响,从两年复合增速来看,从11月的+14.4%增长至+15.5%,依然维持在较高景气度。


三、制造业:产业升级及设备更新政策提振作用显著

2024年1-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3.2%,略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3.4%和1-11月累计同比增速+3.3%。从单月来看,固投同比增速为+2.3%,略低于11月的+2.4%;从两年复合来看,固投增速自11月的+2.6%上行至12月的+3.1%。其中,相对于上月,12月房地产投资单月同比跌幅收窄,制造业单月同比增速小幅回落,基建投资单月同比增速上行。

1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在较高水平小幅波动。1-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9.2%,低于上月的+9.3%,单月同比增速自11月的+9.3%小幅回落至12月的+8.4%,依然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从环比来看,12月制造业投资环比增速为+14.7%,高于历史同期的+12.1%,景气度依然相对较强。

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冲高,及“两新”持续给制造业投资带来支撑。一是,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政策对制造业投资带动效用明显,1-12月高技术产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8.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0%、10.2%,具有代表性的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9.5%、7.1%;二是,在设备更新的拉动下,1-12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三是,在“抢出口”的推动下,12月出口(美元计价)同比增速冲高至+10.7%,也给制造业扩产意愿带来支撑。

四、基建投资:“两重”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基建投资增速如期发力

12月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上行。2024年10月8日发改委表示:“将在年内提前下达明年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支持地方先行开工实施。”以争取在年内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四季度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从12月数据来看,狭义基建(不含电力)投资复苏的势头加速,单月同比增速从11月的+3.3%上行至12月的+6.1%,广义基建投资增速从11月的+9.7%下行至12月的+7.5%。

向前看,随着多地将在年后集中推动重大项目开工,预计2025年基建投资将靠前发力。一是,随着2024年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政策落地,推动地方减负,隐性债务对基建资金的挤兑影响也有望减弱,地方有望拿出更多资源支持基建投资;二是,年后各地政府开始发行2025年地方政府债,截至1月15日,包括江苏、山东等20个省份披露2025年一季度将新增专项债券3581.13亿元;三是,2024年12月25日国务院明确将实行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有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从领先指标来看,建筑业PMI新订单指数自2024年10月以来呈上行趋势,从2024年9月的低点39.50上行至12月的51.40,也指向近期基建项目正在加速落地。

五、房地产:销售继续改善,止跌回稳态势明显

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增速保持正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跌幅大幅收窄。自本轮一揽子政策落地后,多地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调整,2024年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时隔18个月后转正。从12月数据来看,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自11月的+3.2%回落至12月的+0.4%,销售额同比增速自11月的+1.4%上行至12月的+2.8%,整体依然保持正增长。受到销售回暖的带动,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单月同比跌幅从11月的9.8%大幅收窄至3.2%,新开工与竣工面积同比跌幅均有所收窄。

接下来,稳定房地产的政策“组合拳”有望进一步落地,专项债支持收储、控制新增土地供给等政策有望进一步稳定房地产市场。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意味着2025年房地产相关政策将持续发力,直到房地产市场出现明确的回稳势头。除了货币条件进一步宽松以释放住房需求潜力,地方政府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通过地方专项债回购闲置用地、城中村改造消化存量商品房的工作将陆续展开,推动更大范围的低能级城市房地产市场企稳。

六、风险提示

海外经济出现较大衰退风险,国内政策节奏不及预期。



End



相关阅读


20250111-假日消费回暖,驱动美国就业超预期升温


20250102-为什么我们认为2025年美联储将超预期降息?


20241212-为什么我们认为美国通胀将低于预期?




好书推荐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董事总经理,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2023年10月参加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对经济工作建言献策。
赵格格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6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
王佳雯

英国剑桥大学金融与经济学硕士。8年证券研究工作经验,专注货币政策和流动性,财政政策和地方债务,资产配置领域研究。在《中国货币》发表多篇文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研究经验,具备基本完善的宏观利率研究框架和视角。

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
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周欣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士,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院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聚焦美国GDP拆分与预测、零售数据、非农数据,研判海外经济趋势,探究货币政策脉动。
周可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曾任职于上海市WTO事务咨询中心,在《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上海经济研究》、《经济问题探索》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曾获《北理工学报》年度优秀论文。聚焦出口、出海以及非美经济体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寻求归纳法与演绎法的辩证统一,擅长对经济数据和投入产出关系的拆解和定量分析,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高瑞东宏观笔记
对全球宏观和金融市场的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