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葫芦岛南票区缸窑岭镇的韩大哥,是大爱清尘的一名志愿者,也是尘肺病三期患者。
1973年出生的他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第一份工作在距家60公里的砖厂。回忆起当时的选择,他说:“当时年轻嘛,就想着跟大伙儿一起出去,连玩儿带挣钱的。”然而,没过一年砖厂就停工了,他只得去了家附近的煤窑。煤窑的井下环境很热,也挣不了多少钱,最终韩大哥选择去到了钼矿工作。去钼矿工作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只是想找个环境没那么热,挣的钱多一点的工作,但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个决定让他患上了尘肺病。
尘肺病有较长的潜伏期,韩大哥在钼矿工作了六七年后,因矿井停工整顿,他不得不重新回到煤窑工作,之后症状开始出现。起初就是咳嗽、感冒,但在附近诊所打了十几天消炎针也不见好转。后来,他去乡镇卫生院检查,仅诊断为肺结核。直到2011年,韩大哥的病情加重,呼吸困难,体重骤降至70多斤,说话时每几句话就得停下来喘口气。这时,他已无法继续工作,2012年体检时,最终被确诊为尘肺病。
韩大哥在缝补志愿者工作服
面对尘肺病的诊断,韩大哥表现得出奇平静,仿佛早已做好心理准备:“当时那阵子啥想法也没有,就等死呗。顺其自然,感觉身体不行了就去医院打打针啥的,咱也不知道最终会是啥样。”那一年,韩大哥的女儿正在读初中,儿子还在上小学,妻子因无法承受家庭的重担,最终选择了离开。因为失去劳动能力,家中的一切开支都由韩大哥的弟弟承担,在病情严重的那几年也一直是母亲在家照顾着他和两个孩子。韩大哥心里满是对家人的愧疚:“我兄弟今年都48岁了,到现在也没对象,就为了支撑这个家。”
直到2016年下半年,韩大哥一家的生活迎来转机,长期在尘肺阴影笼罩下的阴霾渐渐散去。韩大哥所在的镇子上,一位病友张大哥通过社交软件接触到了大爱清尘,进而联系到了我们。随后,大爱清尘的工作人员前往暖池塘镇探访尘肺病患者,韩大哥第一次了解了大爱清尘的使命与工作。抱着对未来的期盼,他为自己的孩子申请了助学金。
入户收集患者资料
当时,葫芦岛市还有大量的尘肺病患者急需帮助,但由于专职对当地的情况不太熟悉,是韩大哥主动站了出来,成为了大爱清尘的“联络员”,担起了收集患者资料的重任。之后的几年中,凭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及时的治疗,韩大哥的身体状况已经有所改善,孩子上学也有助学金支持,生活的压力暂时得以缓解。自此,韩大哥开始了他的八年的志愿者之路。
如今的韩大哥常年骑着三轮摩托车穿梭在缸窑岭周边的村镇,为尘肺病患者奔走申请救助。有时前一天他还在医院输液,第二天就又开始带领北京来的工作人员走访患者家庭。在韩大哥的带动下,已有二十多位尘肺病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韩大哥入户探访
如今,韩大哥的女儿已成家,儿子刚刚毕业在沈阳工作,家庭负担减轻了,他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寻救尘肺农民家庭这件事上。通过八年的志愿经历,韩大哥总结出四条宝贵经验: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放下无法改变的事情;其次,要少生气,因为情绪对身体和家庭都有负面影响;第三,劳作要量力而行,适度劳动加上康复锻炼;最后,要及时治疗,对小毛病不能不管不问,如果发展出并发症就严重了。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其他尘肺病患者带去了生活的希望。
韩大哥探望病友
在大家的印象里,韩大哥总是带着笑容。会细心地提醒大家哪条路不好走,要多加小心;会从冰箱里拿出来特意给儿女留的桑葚分给志愿者;会在临走时往我们车上扔一袋枣,让我们带回办公室给其他伙伴尝尝。他说:“我不想要什么名利,能为尘肺病兄弟们做点事就足够了!”
近几年,韩大哥因股骨头问题,走路已不如以前方便,但他从不愿多谈自己的情况,生怕给我们添麻烦。前几天我们问到他的身体情况,他还是说:“真没事儿,啥时候来,我还能带你去走访。”
韩大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仅帮助他有效控制了病情,也深深感染了我们。截至2024年6月11日,我们已累计为18867人次尘肺农民提供了医疗救助;为9576人次尘肺农民患者提供制氧机;在14个尘肺农民聚集乡镇、村建设康复中心站点。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爱心伙伴加入我们,共同支持更多的尘肺农民家庭实现稳定发展,帮助他们找寻自己人生的价值与希望。
【久久公益节】点击下方小程序,和大爱清尘一起寻救尘肺农民家庭,守护生命尊严。
采编丨蒋景艳
编辑丨刘晓
排版丨丽萱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