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挫折、身不定、呼吸,乃伴随干扰。 ”

健康   2022-09-02 21:12   北京  


 
I.30 疾病、昏沉、怀疑、懈怠、懒散、欲求、谬见、不进入状态和不稳定,这些心的散乱是障碍。
“上次分享到29经,当我们时刻把神意念在当前,内在的神性就会升起,便可排除一切障碍。第30经继续阐述障碍分别是什么,在黄宝生老师翻译的版本里,是这样解释的:疾病、昏沉、怀疑、懈怠、欲求、谬见、不进入状态和不稳定,这些是心的散乱造成的九种障碍,它们伴随心的活动出现,没有它们,也就没有障碍。
疾病,疾病是元素、液汁和感官失调。我们目前对疾病的解释和描述,大多都是指物质身体上出现的病灶、疾病。在《瑜伽经》里,疾病被解释为是由于心的散乱所造成的障碍,疾病的根源在于「心」,也可以理解为,」是「身」的主宰,「身」为「心」的显化。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并不是每一种疾病(或是身体不适)都可以通过物质身体这一直接层面来解决。《瑜伽经》这一经就告诉我们,当通过修行将「心」调整到一个稳定的状态,任何的疾病都有可能发生极大的逆转。
昏沉是心无能为力;怀疑是知识游移两端,或是这样,或是那样,这一点也和前面分享的第20经呼应:其余以信、进、念、定、慧为先。明确说明了其他不是生而得有智三摩地的,而是要修才能得有智三摩地的,则需要先有信心,不怀疑;懈怠是不能实现入定;懒散是身心沉重,不能启动;
欲求是内心贪求感官对象,斯瓦米韦达大师的《瑜伽经白话解》里翻译为沉迷,指无法把心从外界对象抽离开来,潘麟老师翻译为纵欲,就是处于被自己的感官控制的状态,沉溺于感官享乐的状态。瑜伽带领我们去实现的是生命先天的本性(神性),可以理解为是那艘渡人的船,不要忘了当我们到达智慧的彼岸后,是要连船也要一并舍弃的。所以,执迷于瑜伽外在的修行形式或好的体验也是一种沉溺,不管是沉溺于游戏、享乐等,还是沉溺于瑜伽修行等,对待这一切感官欲望,采用的是超越的态度。潘麟老师提到,帕坦伽利并没有要求我们做到完全的禁欲,是合理的节欲。当我们还有感官的欲望时,并不是强硬的压制。当有欲望时在不伤害其他生命的前提下适当的满足,同时依靠练习(呼吸和冥想)生发觉知,就可以做到自由抽离不会限入欲望之中;
谬见是识见颠倒,小到生活里的种种颠倒认识,大到我们将这个世界认假为真,在痛苦里不停流转,瑜伽和佛法是带领我们认知它们的工具;不进入状态是不达到入定状态;不稳定是达到入定状态而心不坚持。因为只有处在入定状态,心才稳定。
以上这些心的散乱称为九种瑜伽污垢、瑜伽敌人和瑜伽障碍。




I.31 苦、挫折、身不定、呼吸,乃伴随干扰

有些现象会自然伴随干扰而来,它们是:痛苦、挫折感、身体不安定、不受控制的呼吸。当出现30经描述的障碍出现时,就会出现这四种情况。在黄宝生老师翻译的版本里,它们是痛苦、沮丧、肢体摇晃、吸气和呼气,伴随心的散乱。痛苦来自自身、生物或天界,这里稍作解释:“来自自身的”指疾病等生理痛苦和贪欲、愤怒、恐惧等心理痛苦;“来自生物的”指遭受猛兽、毒蛇、鳄鱼乃至蚊虫之类侵害的痛苦;“来自天界的”指遭受寒暑、风暴、雷电等自然界的痛苦。沮丧是愿望受挫而心中烦躁,我们在生活里也许经常会产生一些沮丧:“为什么我练习了这么久冥想还是进入不了状态?为什么我学习了这么久痛苦还是很多?等等诸如此类的沮丧时不时会发生,也经常会羡慕其他同修的巨大进步,简单来说是源于我们本身积累的种子便是不同。所以,不论是学习佛法还是练习瑜伽,或是其他任何方面,我们只要用了相对正确的方法,朝着相对正确的方向前进,就已经是走在改变「命运」的路上;肢体摇晃是肢体摇动或颤抖;吸气是吸入外面的气,呼气是呼出体内的气,呼吸是心的显化,呼吸的状态直接反应意识状态,吸气呼气的长短、频率等都在显化着心的散乱的程度,反之若好好练习呼吸,便可以对心有很好的调整。
心散乱者产生这些,而心入定者不产生这些。



《瑜伽经》的解释摘自:

斯瓦米韦达·帕若提著《瑜伽经白话解》

黄宝生老师翻译《瑜伽经》

潘麟老师翻译《瑜伽经》

此公众号仅做分享,不作为学术探讨。





推荐·课程
古典瑜伽系统课
古典瑜伽线上主题课
古典瑜伽企业课
古典瑜伽私教课
·咨询课程请添加微信:15001386911

易见小语
专注瑜伽 拓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