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凤凰单丛》
这是一本有关凤凰茶的书籍
出版于2022年4月,2023年12月第2次印刷
隆铭 柯定国 著
该书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操君喜、单丛“茶仙”黄瑞光高度赞誉及肯定。
单丛微课堂
主讲潮州凤凰单丛茶的点点滴滴
作者:隆铭
学习单丛又一方式
凤凰单丛茶
005 |
获全国名茶评比总分第一名的群体单丛
桂花香型的群体(单丛),是凤凰单丛对外影响力较大的一个品系。凤凰单丛夺得全国六大茶类名茶评比总分第一名的,就是群体;多次夺得全国乌龙茶类评比总分第一名的,也是群体。但是,群体并未在凤凰镇的凤凰单丛评比中获过大奖,在凤凰茶区的种植量极少,不少茶农种后又嫁接为其他单丛,为什么?
就上述问题,我多次从不同角度向“茶仙”请教。每次提及此问题,“茶仙”都有点感慨,说制茶与评茶一样,到高层次时需要悟性,没有悟性或悟性不足,一些好茶是制不出来的。
参加全国名茶评比并获大奖的群体单丛,都是“茶仙”亲自制作的。
群体的制作过程有多个关键环节,如必须轻晒、做青必须严格遵循“看茶做茶”规则,及时根据茶叶和天气的变化调整做青方法,适时炒青。“茶仙”强调,群体以及其他特殊品种(品系),制作方法不可能完全相同,并且每个品种(品系)或每株名丛每年的制作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为说明这一点,“茶仙”以群体的两次做青为例。
1978年春季一天下午,“茶仙”应凤溪大队干部邀请,到字茅帮助制茶,在群体鲜叶已经被茶农晒青太过情况下,当晚做青时,将茶筛放在茶农家里的泥土地上,筛下垫木板(避免茶青吸附泥土味),蹲着轻“浪”,因为与摆放茶青的茶架或层架相比,地面温度略低、湿度略高。次日凌晨4点,进行炒青。这批毛茶,是“群体”第一次被作为单丛等级收购。
1987年春季一天早上8点,“茶仙”应邀到字茅茶农家帮助制茶。当时,茶农正在做群体炒青准备工作。“茶仙”一看群体茶青,指出发酵不足,“水未走清”,不能炒青,并要求茶农将茶青端到床上,用棉被盖上保温,保证茶青正常发酵。当时,天气寒冷,而茶农起床不久,床和被均有余温。10点多,经看、摸、闻茶青,发酵度刚好,青草味已去,甜味已现,故开始炒青。这批毛茶,桂花香味明显,品质优秀。
师娘补充:群体在做青时是没有桂花味的,炒青时桂花味极香;有一年参加全国评比的群体是她炒的,当时用炒菜的大鼎炒茶青,用时20分钟,炒茶过程的整个厨房都是浓浓的桂花香味。
对于群体的制作要点,“茶仙”曾在凤凰单丛有关培训班专门讲解过,在群体单丛原产地字茅向众多茶农专门讲解、示范过。正因为多次讲解、示范都达不到预期效果,“茶仙”才感叹高层次的制茶需要悟性。
群体虽好,但难制作,被茶农称为典型的“师父茶”。
另外,坊间传闻,群体(原名白叶仔)是“茶仙”命名的。我向“茶仙”求证,“茶仙”说群体一名是当时凤凰公社副社长翁少飞取的。
获奖的群体,茶园海拔高度600米,树龄20多年,综合品质远不如海拔1000米以上乌岽山核心茶区的古茶树名丛,是“茶仙”的高超技艺成就了群体,并由群体的多次获大奖极大提高了凤凰单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以上节选自《中国凤凰单丛》一书。
凤凰单丛茶
书籍相关信息,可淘宝搜索 “与凤凰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