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速递丨河南工业大学郑新华/刘世凯团队Journal of Power Sources:锰氧化物的优化制备用于高性能锌锰电池

文摘   2025-01-27 00:01   浙江  


  2025年2月28日,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上发表了题为“Optimized preparation of delta-manganese oxide for energetic zinc-manganese oxide batteries“ 的研究性论文论文使用水热法制备了δ-MnO2,研究聚焦在合成MnO2成的优化条件上,系统探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合成材料的形貌、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为开发具有高电化学性能的δ-MnO2阴极提供了优选的基础材料。河南工业大学郑新华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河南工业大学刘世凯教授为通讯作Journal of Power Sources是一本专注于电化学电源科学、技术和应用的国际性学术期刊。

第一作者:郑新华

通讯作者:刘世凯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识别二维码,

阅读英文原文




水系锌电池以其成本效益高、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等显著优势,在大规模储能应用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二氧化锰正极具有低成本、环境友好、理论容量高等优势被广泛的研究,水系锌锰电池也被认为是后锂时代优选的储能器件之一。尽管二氧化锰阴极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诸多的挑战限制了其产业化的进程。二氧化锰阴极的主要问题包括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相变、体积变化和结构崩溃,导致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此外,二氧化锰的电导率较差,限制了其电化学动力学。为了更好地匹配锌阳极的高容量和高可逆性,有必要对二氧化锰进行改性。



1.δ-MnO2阴极材料的制备示意图。

2.不同水热温度下制备的δ-MnO2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表征。

3.不同水热时间下制备的δ-MnO2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表征。

4.最优条件制备的δ-MnO2阴极材料的基础表征。

5.优化条件下δ-MnO2阴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表征。

6.锌锰电池的储能机制。



这项工作聚焦在优化水热温度和时间合成高纯δ-MnO2,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锌锰电池正极材料,实现了高可逆的Zn2+/H+嵌入/脱嵌。得益于优化条件下δ-MnO2的晶体相和形态特征,构建的锌锰电池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展现出304 mAh g-1的比容量,并且在0.5 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后保留122 mAh g-1的比容量。虽然使用该δ-MnO2组装的锌锰电池在长时间的电化学循环中经历了容量衰减。但是通过最佳的水热条件合成的δ-MnO2正极材料,可以为后续开发高稳定的二氧化锰正极提供优化的基础材料。



Xinhua Zheng, Bibo Han, Song Wu, Ting Li, A.F. Mohamed, Shikai Liu. Optimized preparation of delta-manganese oxide for energetic zinc-manganese oxide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630, 2025, 236114. https://doi.org/10.1016/j.jpowsour.2024.236114

识别二维码,

阅读英文原文


      


稿:郑新华

编辑:环境与能源功能材料

 审核:刘世凯

     

郑新华(第一作者),男,1992出生,理学博士,2023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低成本、高安全水系储能电池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工作。20237入职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主持参与基金项目3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Nano Letter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H因子15,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担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Photonics”联合编辑,Energy Storage MaterialsMRS CommunicationsIOP Conf. Ser. Mater. Sci. Eng.等期刊审稿人。
刘世凯(通讯作者),男1979年12月生,河南登封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现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主任、无机非系教工党支部书记。2009年6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态物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纳米陶瓷粉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特别致力于纳米(复合)氧化锆、碳化硅和氧化铝的新型制备与改性工作等。发表论文被SCI收录40余篇,主持完成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承担本科课程《热工过程及设备》和《结晶矿物岩相学》,研究生课程《材料热力学》;主讲《结晶矿物岩相学》课程入选河南省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相关成果获评2021年河南省教学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主讲《热工过程及生产设备》课程获评校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和课程思政样板课程;连续三届(2017、2018和2019届)获评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老师”称号;河南工业大学第六届、第九届、第十届和第十二届教学大奖赛一等奖;2018年获首届“校长教学质量奖”;2017年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并授予省“教学标兵”称号等。





 

论文速递丨SPT论文:新型MIL/COF直接Z型异质结光催化原位自芬顿去除抗生素

论文速递丨CEJ论文:可持续双阴极光电-类芬顿系统在宽pH范围内快速降解新兴污染物

论文速递丨JHM论文:Z型异质结MIL-88(Fe)/Ti3C2/MoO3高效光催化降解抗生素

综述速览丨SPT综述:用于废水/海水净化的硫化钼(MoS2)基环境功能材料

论文速递丨SPT论文:气凝胶高效安全去除抗生素的协同机制-有效吸附和光催化降解

论文速递丨ACB论文基于肖特基异质结的原位自芬顿光催化体系去除盐酸四环素

综述速览丨IJBM综述:壳聚糖基异相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和水净化中应用最新进展

综述速览丨CCL综述:MXene衍生量子点基光催化剂:合成、应用、前景和挑战

综述速览丨SPT综述:磁性壳聚糖基材料在水净化和固相萃取污染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论文速递丨SPT论文:阴极P-BiVO4/CQDs和阳极WO3的光催化燃料电池

综述速览丨SPT综述:用于环境修复的MXenes基吸附剂

综述速览丨IJBM综述:壳聚糖/金属氧化物在环境领域应用

论文速递丨IJBM论文:漂浮型磁性MoS2/NiFe2O4/壳聚糖@三聚氰胺复合材料

论文速递丨JEM论文:用于Cr(VI)有效修复新型Ag@NH2-UiO-66(Zr)光催化剂

论文速递丨SPT论文:铁-鞣花酸盐配合物用于环境修复

免责声明:

1、公众号分享国际环境与能源功能材料【生物质(壳聚糖、纤维素、木质素、海藻酸等)功能材料、新型吸附材料、碳基(石墨烯、碳纳米管、碳量子点、生物炭、富勒烯等)材料、MOFs/HOFs/COFs材料、光催化材料、Fenton材料、产氢材料、太阳能蒸发材料等】相关前沿学术成果,以及其它相关数据处理方法、论文写作和论文投稿等信息,无商业用途。本公众号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利。如涉及侵权,请立刻联系公众号后台或发送邮件,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2、部分图片和资源来源网络或转摘其它公众号!凡注明"来源:xxx(非本公众号)"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外文文献翻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国际相关领域信息。外文文献由课题组研究生翻译,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请读者批判性阅读,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4、欢迎环境与能源材料相关研究成果提供稿件,环境与能源功能材料公众号将会及时推送。联系邮箱:99282304@qq.com

5、欢迎壳聚糖相关研究人员加入壳聚糖技术交流群。联系微信号:18358609860
课题组主页:

https://www.x-mol.com/groups/qiwang

https://www.x-mol.com/groups/zhuhuayue

识别上方二维码访问课题组主页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链接原文

环境与能源功能材料
本公众号分享最新国际环境与能源功能材料相关前沿学术成果和其它相关信息,无商业用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