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Yan Jiao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2004年,汤普森在《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微塑料”一词,将其定义为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薄膜。微塑料已经在各种水生环境中被检测到,从河流、海洋到冰川。微塑料对其他污染物(即重金属和抗生素)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影响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生物利用度。
目前,微塑料已被列为一种新的全球性污染物。因此,微塑料的高效去除或降解在水环境的生态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是可以去除的通过吸附、混凝、过滤、微生物降解、高级氧化过程等多种方式。其中,吸附法成本低、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可再生利用等优点是一种高效的方法。生物炭、活性炭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是常用的吸附材料。其中,生物炭具有孔隙结构发达、官能团丰富、自发解吸速率低的特点。同时,可采用酸碱活化、涂覆、浸渍等方法对其进行改性。这些优异的性能可以增强吸附剂与微塑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主要由π-π、疏水、氢键、静电等分子间相互作用控制。作为生物质的第二大来源,木质素含有许多芳香基团,可以作为理想的前体碳基吸附材料。鉴于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复杂性质,需要进一步研究碳基吸附剂性能与微塑料吸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其潜在的吸附机理。
吸附材料的回收和微塑料的绿色降解是有效管理微塑料的关键,可以降低潜在的二次水污染风险。磁性生物炭(MBC)可以通过磁吸从水溶液中快速分离出来,是回收废生物炭的有效方法。MBC的合成关键取决于负载磁性复合材料,包括FeCl3, Fe2O3, Fe3O4和纳米级零价铁。此外,铁修饰的磁性生物炭材料在水环境中带正电,这有利于静电效应对微塑料吸附性能的增强。Wang等人发现,Mg/Zn修饰的生物炭对微塑料表现出优异的去除性能,这归因于静电效应和金属氧-微塑料相互作用。为避免微塑料对水体的二次污染,光催化降解、生物降解和热降解被广泛应用于微塑料的降解。其中,热降解因其降解效率高、反应时间短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碳基吸附剂材料热降解回收中,生物炭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微塑料的原位催化热降解。然而,生物炭的原位催化热降解机理尚不清楚,这对于研究微塑料的绿色降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合成了Fe改性MBC作为水中微塑料的吸附剂。通过批量实验探讨了不同条件下MBC与微塑料的相互作用。系统考察了木质素/铁盐质量比、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H和共存离子对吸附效率的影响。此外,还对微塑料的热降解和吸附剂的回收潜力进行了评价。最后,阐述了微塑料吸附和热降解的可能机理。本研究可为高效去除水中微塑料污染物提供参考。
1.合成了改性磁性生物炭(MBC)作为去除水中微塑料的吸附剂;
2.考察了木质素/铁盐质量比、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溶液H和共存阴离子的存在对吸附效率的影响;
3.为开发水中微塑料去除控制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S1 磁性生物炭的制备工艺
图一中,规则的球形PS分子附着在MBC表面,在带正电的同时与PS形成金属键,金属元素对带负电的PS的亲和力进一步增强了静电吸引力。这些结果表明PS在MBC上的吸附存在物理吸附/保留机制。图1 生物炭样品吸附前后的SEM图像
图S3中,BC表面相对光滑,而MBC表面覆盖着丰富的磁性颗粒。图S3 MBC能谱图
图2中,四种样品均具有孔径小于2nm的微孔结构。正如预期的那样,改性后的比表面积和体积显著增加。图2 生物炭样品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
图3中,峰值强度显著降低吸附后的MBC测得3425cm-1(OH)表明PS的去除过程主要依赖于含氧官能团和氢键。吸附后的FTIR谱图表明,由于MBC表面C-C基团失活,1570cm-1处的峰值强度受到轻微影响。在1100cm-1(C-O)附近,由于MBC与PS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峰值强度略有下降。
图3 生物炭吸附微塑料前后的FTIR光谱。
图4中,MBC表面出现不同形态的铁晶体结构,说明在热解过程中铁盐可以与木质素基体发生反应。制备的生物炭吸附剂具有丰富的官能团,保证了其吸附性能。
图4 磁性生物炭样品的XRD谱图
图5 磁性生物炭样品的VSM图
图6 磁性生物炭样品的XPS光谱
图7(a):随着载铁质量的提高,生物炭对PS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
图7(b):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BC对PS的去除率不明显(小于10%),而MBC对PS的去除率明显提高。高剂量的生物炭可以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图7 生物炭对PS的去除效率:(a)负载铁的比例;(b)吸附剂用量
图8(a):吸附过程可分为快速和慢速两个吸附阶段。
MBC-11对PS的去除在2h内迅速上升,然后缓慢下降,在6h内达到饱和吸附。
图8(b):随着PS浓度的增加,MBC-11的吸附效率呈加速趋势。图8 MBC-11对PS的吸附动力学(a)和吸附等温线(b)
各温度下的-△G值表明MBC-11对PS的吸附是自发过程,而+△H值表明是吸热过程,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S为正值表明吸附过程是熵递增的,表明吸附过程中反应体系固液界面的无序程度更大。结果与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的结果一致。
图9 MBC-11对PS的吸附热力学
图10(a):生物炭对PS的吸附受溶液pH的强烈影响,在酸性条件下生物炭的去除率最高(80%),而在强碱性条件下则相反。图10(b):NO3-、SO42-和Cl-对去除率影响较小,H2PO4-和HCO3-对去除率影响较大。
图10 环境因素对MBC-11去除PS效率的影响:(a)溶液pH; (b)离子种类和浓度
图11 MBC热解循环实验:(a)热解过程实验示意图;(b)再生MBC对PS的去除效率
图12 PS在MBC上的吸附与降解:(a)吸附机理;(b)PS热处理降解机理
本研究中,合成了MBC吸附剂从水溶液中去除PS,吸附量可达68.57mg/g,比改性前提高了25倍。吸附动力学和等温线结果表明,这是一个自发的吸热增熵过程。酸性条件影响其吸附行为,H2PO4-和HCO3-会显著降低其去除效率。物理吸附是主要机理,包括静电、疏水相互作用和孔隙保留。PS的热降解产物MBC还通过增β-裂解、h-移位和甲基化反应,促进了PS的原位催化裂解成MAHs。本研究验证了生物炭处理微塑料污染。
识别二维码,
阅读英文原文
翻译与资料整理:臧晓
编辑:环境与能源功能材料
【资料整理】臧晓,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基环境功能材料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应用,获学业一等奖学金1次,在Sep Purif Technol等期刊发表中科院1区论文4篇(其中第一作者1篇),论文总被引47次,影响因子之和为31.6。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全文
免责声明:
3、外文文献翻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国际相关领域信息。外文文献由课题组研究生翻译,因学识有限,难免有所疏漏和错误,请读者批判性阅读,也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识别上方二维码访问课题组主页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链接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