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是指民事诉讼的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捏造民事案件基本事实、虚构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企图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妨害司法秩序的行为。面对虚假诉讼,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社会公众应当如何应对?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与真实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相关法律法规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第一百一十五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入开展虚假诉讼整治工作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了虚假诉讼的整治措施,包括加强案件审查、加大惩处力度、完善制度机制等,旨在有效遏制虚假诉讼行为的发生。
二、真实案例分析
案例一:虚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虚假诉讼
案情简介:
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往来,但双方并未签订书面合同。后甲公司为了逃避债务,与丙公司恶意串通,虚构了甲公司欠丙公司巨额债务的事实,并伪造了相关证据材料。随后,丙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偿还虚构的债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甲公司与丙公司之间存在恶意串通、虚构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遂依法驳回了丙公司的诉讼请求,并对甲公司与丙公司进行了罚款处理。
法律分析:
虚假诉讼的认定:本案中,甲公司与丙公司恶意串通,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并伪造相关证据材料向法院提起诉讼,企图通过诉讼方式逃避债务,损害他人合法权益。这种行为符合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因此法院依法认定其为虚假诉讼。
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规定,甲公司与丙公司因虚假诉讼行为被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并受到罚款处理。若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利用虚假诉讼转移夫妻共同财产
案情简介:
张某与李某系夫妻关系,双方因感情不和准备离婚。在离婚诉讼期间,张某为了转移夫妻共同财产,与王某恶意串通,虚构了张某欠王某巨额债务的事实,并伪造了相关证据材料。随后,王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偿还虚构的债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张某与王某之间存在恶意串通、虚构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遂依法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并对张某与王某进行了罚款处理。同时,法院在离婚诉讼中对张某的财产分割请求进行了调整,以维护李某的合法权益。
法律分析:
虚假诉讼的认定与后果:本案中,张某与王某恶意串通,虚构债权债务关系,企图通过诉讼方式转移夫妻共同财产,损害李某的合法权益。这种行为同样符合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法院依法认定其为虚假诉讼,并驳回了王某的诉讼请求,对张某与王某进行了罚款处理。此外,法院在离婚诉讼中对张某的财产分割请求进行了调整,以维护李某的合法权益。
虚假诉讼对离婚诉讼的影响:虚假诉讼行为不仅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对离婚诉讼的财产分割产生影响。本案中,法院在发现张某的虚假诉讼行为后,对其财产分割请求进行了调整,以维护李某的合法权益。这体现了法院对虚假诉讼行为的严厉打击和对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应对措施与建议
1. 及时提出异议与举报
面对虚假诉讼,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社会公众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或举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对提出的异议或举报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处理。
2. 加强证据审查与核实
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加强对证据的审查与核实工作。对于存在虚假诉讼嫌疑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包括调取相关证据、询问当事人及证人等,以确保案件事实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完善制度机制与加强监管
为了有效遏制虚假诉讼行为的发生,人民法院应当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加强对虚假诉讼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例如,可以建立虚假诉讼黑名单制度,对存在虚假诉讼行为的当事人进行公示和惩戒;同时,加强与公安、检察等机关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虚假诉讼的合力。
4. 提高公众法律意识与诚信意识
最后,应当加强对公众的法律教育和诚信教育。通过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引导公众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避免虚假诉讼行为的发生。同时,加强对虚假诉讼行为的宣传和警示力度,提高公众对虚假诉讼行为的认知和警惕性。
四、结论
虚假诉讼行为严重损害了司法秩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面对虚假诉讼,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及社会公众应当及时提出异议与举报,人民法院应当加强证据审查与核实工作,完善相关制度机制与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公众法律意识与诚信意识。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虚假诉讼行为的发生,维护司法公正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感谢关注·
关注和点赞是我的动力,谢谢你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