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叶柯和黄晓明的恋情曝光后,名媛培训班再度被大众关注到,而新一代名媛和高质量男性的标准,显然已经转变了风向标。
曾经,在社交平台上伪装名媛和高质量男性的网红们,花几百上千元在线拼单包包、下午茶和酒店;现在,不要998,也不用98,就能让他们走进纽约联合国总部,多角度摆拍展现自己心系全球的豪情壮志。
比起昂贵且不知道怎么摸到门槛的培训班,借助联合国“高大上”Title为自己包装,显然是一条更快且更好吸引流量的捷径。
打开不少社媒平台,大批到联合国开会领奖的名媛屡屡进入网友视线。小红书上向来有许多「名媛」,更被不少网友戏称「小红书上无穷人」,然而近日又出现一群「新品种」,他们往往会附上自己在联合国纽约总部的照片,或者在会议室演讲,甚至领奖的影片,再配上到联合国领个奖」、「到联合国开个会」、「到联合国演讲」等文字,在影片中塑造出「人生胜利组」的完美形象,因此被网友们称作「联合国名媛」。这些照片与视频,配上介绍文字之后确实相当唬人:“名媛”们妆容精致、举止得体,一副“青年领袖”的派头,还辅以“到联合国开会”“在联合国实习”“在联合国发言”“在联合国领奖”的说明,“发言”“领奖”“开会”的内容也颇为“高大上”:气候变化,全球治理,青年责任,地区冲突,消除贫困,照顾弱势,人类发展,等等。网友发现,这些“联合国名媛”在社媒上的文案大多千篇一律,照片视频也露出马脚:在她们上传的视频照片里,座位上往往是空空如也。网友笑谈,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名媛们的发言触碰了某些国家代表的逆鳞,遭遇了他们的集体退场抗议。此外,名媛们对着台下空气发表演讲、领奖获勋,会议内容也没头没尾,缺少任何新闻学意义上的“5W”要素,乃至有慕名而来的网友在搜索“会议内容”时一无所获,进而怀疑这些照片视频与文案的真实性。对普通人而言,去联合国工作的确很难,但去联合国打卡这件事却约等于“有手就行”。因为任何人只要打开联合国官网并点击那个大大的“BOOK NWO”按钮,就能在缴纳26美元(约合人民币189元)的门票钱后预约入场。最抽象的是,联合国总部就像世界上任何一个风景区一样,为那些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贴心准备了15美元、18美元的门票折扣价。事实上,无论是纽约联合国总部还是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办事处,一年之中总有大量时间是没有任何会议的,联合国本身也是开放参观的,顺便还可以创收弥补开支,何乐而不为。也正因为此,“联合国打卡”就成了一门流量生意。如果参观者的预算比较充足,而且愿意为自己的联合国之旅多花上几百美金的话。那么他们在这里还能体验到内部演讲、外部演讲、线上会议、住宿吃饭等一系列项目。联合国总部在不开会的时候,它其实就是“景点本点”。如果有人想营销自己,那大可花钱包下一个小会议室,然后凭空捏造一个奖项颁发给自己或用“国际气候变化”“关爱青少年成长”等主题进行演讲。这样一通操作下来,不仅钱没花多少,立起来的人设还比那些炫包、炫车、炫美貌的人高级多了。目前“联合国名媛”还出现了高端服务与低端服务的细分赛道。所谓低端服务,就是以正常方式购票参观,然后打卡留念,这是每个自然人都能完成的,但也容易因为“做戏不周全”而被一眼看穿;高端项目就有专门的团队企划,比如在联合国租个会议室,请来专业演员充场面,乃至于“花钱订制一张奖状”,种种玩法族繁不及备载。商业团队赚到了钱,名媛们拿到了宣传物料,银货两讫。“联合国名媛”的出现,可谓是“各种媛”经济的延长与分支。长期以来,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经济”模式带红了各式各样的“媛”,“万事万物皆可媛”的背后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以“媛”的形象做出种种“高价值展示”,在社媒平台上赢得关注与流量,也可以在就业市场、婚恋市场上获得更高的溢价。不过,“各种媛”越来越多乃至泛滥的现象,也让“媛”这个词语逐渐失去了其本来的面目,随着“万物皆可媛”而“由褒入贬”,成为坊间不敢恭维的对象。“为了流量不顾一切”不仅本身属于虚荣浅薄的产物,还有发布虚假信息之嫌,如果牵涉到直播带货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话甚至不无触法的可能。“联合国名媛”的横空出世,可谓进一步拓宽了“媛宇宙”的边界。与其他“媛”有所不同的是,“联合国名媛”除了一如往常地摆拍作秀、高价值展示之外,也富含某种全新的意味。如果说以往的“媛”都是与某个特定职业或是场景结合的话,那么“联合国名媛”绑定的则是社会地位与身份象征。在公众的朴素认知里,联合国当然属于“高大上”的高端场合,出入其间者恐怕都非富即贵,更遑论能在台上发表演讲、领取奖项、召开会议乃至实习工作了。像各国政要、各界杰出人士一样一袭正装,高谈阔论、举手投足之间的“国际范”容易与“社会精英”“高官领袖”结合到一起,给外界留下地位崇隆、身份显赫的心智占位。由于信息差的关系,普通人或许很容易就能接受这种形象塑造。另一方面,“联合国名媛”绑定的还是一种形象:脱产人群,脑力劳动者,指点江山而不必担心柴米油盐。不仅如此,还可以以看似悲天悯人的上位者心态,探讨所谓“全球治理方案”“消除贫困”“环境保护”等议题。这种“人上人”的画像极其贴合一些人对上位者的想象,让“媛”不仅是一种结合职业与环境的“高价值展示”,还是进一步上升为由“全球”“世界”“人类”等大词加持的“高段位宣示”。因此,所谓“联合国名媛”的走红,也可从符号学角度加以解读。所谓“意义不在场时才需要符号”,“联合国出境”构成一个强烈的符号,让“名媛”们的意义溢出到“青年领袖”“世界名人”的高度。其实,联合国本身恐怕并没有这么高的价值,“购票参观”与“出租场地”也只是现代社会的商业运营而已,“联合国名媛”的含金量正在褪色,重归于其本来的“打卡拍照”属性也是大概率会发生的事情。此外,更有不少网友扒出,这些「名媛」似乎还有更省钱省力的方法,网友们指出部分「联合国名媛」所采用的画面疑似是媒体拍摄画面,而这些画面也多次重复出现在一些「名媛」的影片中,在网络购物平台「淘宝」上,更出现只要1块人民币就提供全方位服务,为这些假名媛们打造出「有钱人精致生活」的网络形象,其中包括出国旅游的飞机机舱照片、豪华饭店度假照片,甚至还有各种奢侈品包包及豪车的照片。其实,这些女生把自己装扮得这么精致,有钱,只不过是为了钓鱼,虽然见面能够聊环游世界,回家却吃五元泡面。但是她们的朋友圈,就是要精致,而且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打卡配文,经济独立就是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人,她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就是要精致,口红400买,运动鞋3000买,一顿饭三五百吃!每一个看似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一个贫困户,工资三五千,为了追求精致,不断刷爆信用卡,最终债台高筑,信用破裂。把自己包装成名媛、富二代、职场精英等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拜金的人,其实都是应该被社会唾弃、嘲讽和抵制的。甚至,现在不少名媛培训班开始打起了孩子们的主意。针对小学生开设了名媛培训班,竟然还有不少家长报名。参加培训班的都是一些正在读中小学的十几岁的小女孩,身穿公主裙,头戴皇冠,面前摆着西餐,手里拿着红酒,据了解,“名媛培训班”的课程共计6小时,学费一共3800元,不少网友调侃,现在优雅的气质,原来只需要6小时就能速成了
还有网友表示,小小年纪不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文化知识上,就靠着6小时的课程,就能摇身一变成名媛了?名媛气质又能给学生带来什么?
那种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包装自己、为自己立虚假人设而妄图获得好处、走捷径的人,迟早会身边原形毕露,身败名裂,妄图走捷径的人,其实往往只会走更多的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