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潘妍,人如其名,她就像初升的太阳,温暖而明媚,大大的眼睛总是闪烁着笑意,明亮的仿佛能照亮周围的一切。
潘妍,从幼儿园起,一路在华茂IB体系学习成长直至高中毕业,到目前为止,手握8份世界顶尖大学Offer。
高中阶段的潘妍,更像是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如同多年的积累终于汇聚成河,仿佛春风化雨,她频繁参与各类竞赛、科研活动、实习项目、暑期学校,推开过世界顶尖实验室的大门,踩进了险象环生的热带雨林,链接着与世界大学生的交流网络。她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探索欲和好奇心。彼时的她,如同一个闪光的女孩,在一个个“拆开”来自时间的礼物。
沿着时间轴线看,潘妍的成长,如同一场螺旋式的上升,润物无声却静水流深。在这段成长之旅中,“一贯制教育”为她铺设了一条坚实而宽广的道路。可以说潘妍的成长故事是一贯制教育成功实践的生动写照。她在给了我们答案的同时,也如同一面镜子,给了我们参照。
△录取大学:多伦多大学,并获50000加元奖学金;伦敦国王学院,医学生理学;爱丁堡大学,医学科学;布里斯托尔大学,细胞与分子医学;波士顿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生物化学工程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生物化学生物学;
▼
「对 话」
螺旋的起点
在2024年IBDP毕业典礼上,潘妍与老师及同窗好友一起合唱了一首歌,歌词并不多,但她依然认真热情地投入其中。于她而言,这与往常的每一次登台演出都不一样,这也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合唱,她想在这场告别仪式上,留下一个“happy ending”。
而我们也得以透过毕业典礼的歌声,走近潘妍。交谈中发现,在这个18岁女孩的身上,有着超越她这个年龄的见识视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米兰· 昆德拉曾经说过,“人的一生,注定扎根于生命的前十几年。”于是,我们带着好奇,和潘妍一起聊了聊她这些年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变化。
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潘妍一直都是“开心果”般的存在。根据MBTI人格测试,潘妍是一个妥妥的E人,“不过这些年,我也经历了从ESFJ(外向、感觉、情感、判断型)到ENTJ(外向、直觉、思维、判断型)的转变。其实,更多的还是‘情感导向’到‘思维导向’的转换”。
▲ 潘妍与父母,与校长,与老师在毕业典礼上的合影。
但这种转变也并非一蹴而就的,“在IB体系下,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更倾向于给自己做更多的安排,也会养成理性思考和处理事情的习惯。像我从幼儿园一路读上来,其实是非常适应IB课程的,也并不觉得有多难。”说到这里,她话锋一转,“但有时候也会因为自己的懒惰贪玩,让学习这件事看起来有些痛苦。但只要你能及时发现,并好好安排时间的话,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说起幼儿园时的经历,潘妍开始滔滔不绝,她人生的快乐源泉和自信基石正是在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中悄然铸就的。
从幼儿园起,她就接触到了IB教育,鼓励探究式的学习氛围,让她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中,她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在过程中享受发现的乐趣。而且,对她而言如同母语般熟悉且流畅的英语,也是在幼儿园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后来到了高中阶段,潘妍在选择高阶课程时,除了让她产生浓厚探索兴趣的“生物”和“化学”,她也将“英语”视为她的最佳选择。
在潘妍的回忆里,她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也很顺利,幼儿园的班主任,也一起陪伴他们到了小学,那个时候的她,也没有一点转换了新环境的陌生感。潘妍讲过一种感受,这种“连续性”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一张细腻而温和的“网”,一路护送她和同学们,从幼儿园踏入小学教室。
当经历人生第一次的身份转变,成为小学生时,潘妍也没有丝毫的陌生与不安感,“到了小学其实都还保持的不错,我们当时是沪教版课程和IB课程同时进行,觉得一切都很新奇。”也正是因为熟悉的老师,熟悉的校园,熟悉的课程体系,让潘妍和她的同学们能够保持这份“松弛感”,得以勇敢、自由地探索未来。
攀岩而上
这份“松弛感”也一直延续到了初中。
由于幼儿园阶段,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到小学时面对超学科主题的IB探究课程也能不慌不忙,渐入佳境,而到了初中,在学业和社团活动之间游刃有余的同时,她的“领导力”和“创造力”也初露雏形。
“我们的初中是从六年级开始的,当时我们就体验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初中课程。”多元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校园生活,如同一朵云撞上另一朵云,“撞”在了活泼开朗的潘妍心坎上。从数学的逻辑推理到语言的文学鉴赏,从英语的国际视野到科学的探索奥秘……每一门课都像是一扇窗,让她看到了更宽广的世界。
▲ 采访间隙,我们和潘妍一起来到了小学部的图书馆,回看来时路,轻舟已过万重山。
“而且,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让我在课余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对我来说,每一天都有着无尽的热情。”除了羽毛球、排球这类运动社团之外,潘妍特别喜欢学校的“年书刊”编辑社,和伙伴们一起穿梭在校园里拍摄、采访、报道;而在诸如“世界学者杯”这样的竞赛活动上,她更是不吝展现自己的能歌善舞,以独特的方式为小组争取荣誉。
一切都在向上。直到“网课”的来临,潘妍的“危机”也接踵而至。
“在那段特殊时期,学校生活的突然中断,加之父母忙于各自的工作,让我意外地陷入了一种自我管理的松懈状态。当时甚至还入坑了好多游戏。”松懈和沉迷的后果不言而喻,老师时不时打过来催作业的电话,和学期结束时沉甸甸的“学期报告”,让潘妍和父母之间爆发了巨大的争吵。但情绪爆发之后,她冷静下来反思,尤其是看到同学们都在不断地进步,反观自己却落后了很多……“当时,有一种‘背刺’的感觉,原来大家都在暗自努力,那我也不能输!”于是,潘妍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追赶,甚至超越大家的脚步。
是“回归正轨”也是“自我跨越”。“那些被丢下的‘时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赶上的。”IB注重全面发展,时间管理尤为重要。在追赶“时间”的那段日子里,潘妍和父母也曾经讨论、犹豫过,是否要放弃IB课程体系,但潘妍从幼儿园开始就在IB体系学习,她内心深处其实难以割舍在曾经的探索与学习中,所体验到的那份无时不在的快乐与满足。
在成长的道路上,纠结与困惑在所难免,但幸运的是,潘妍的父母、老师能及时给与提醒与帮助,潘妍也能及时接收到来自外界的“能量”。便是在这一次次自我鞭策下,在一次次敞开心扉的交流中,她渐渐明白,原来,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难免会有“色差”,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面对与调和这些差异,努力缩小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让自己的色彩更加鲜明,“IB其实是适合我的,那些偶尔显现的‘差距’,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小插曲,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在自己循序渐进的努力下,是可以一点点弥补的。”
然而,真正让潘妍认识到IB对她而言的重要性,是在高中时一次美国布朗大学夏校的经历中,她至今记忆深刻,“当时,中国很多国际学校,不同体系的学生,都参与了那次夏校,不过IB体系的学生比较少。当时我发现,在教授讲到‘抗生素是如何形成’的课题时,很多基础的知识我在学校已经学习过了,但由于当时大多数学生并不了解这些,所以教授得完整讲述一遍……所以,那次夏校对我来说收益并不是很大,但却让我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也正是那次体验,让她庆幸自己当初没有半途而废。
从“无限远”到“无限近”
到了高中阶段,潘妍更像是一个“时间管理大师”。如同多年的积累终于汇聚成河,仿佛春风化雨。
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位共情能力出众的女孩,擅长迅速融入新环境,在各种团队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承担起沟通与协调的角色。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潘妍的视野愈发开阔,对世界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她的“视界”变得宽广又深远,彼时的她,如同一个闪光的女孩,在一个个“拆开”来自时间的礼物。
得益于学校的“多元发展”,潘妍幸运地获得了进入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参观学习的机会。在那里,她与同学们并肩作战,在研究员们的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了科研工作的严谨与魅力,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也因此激发。从对参与项目的初步了解,到见证绿色荧光蛋白等前沿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从基因克隆到蛋白质表达与纯化,再到荧光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探索,每一个细节都让她感受到科学的奥妙与深邃。
▲ 潘妍提供,在中科院的实验室。
那些细胞内部的精细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奇妙机制,如同浩瀚宇宙中的星辰,闪烁着生命最本质的光芒与智慧。那一刻,潘妍的心,被这一点荧光“闪”了一下。她通过荧光显微镜窥见的,不仅是微观世界的奥秘,更是内心世界的渴望。
“我对生物专业的向往,就是在那个时候有了清晰的轮廓。”潘妍认真道,那份对生命奥秘的探索欲,以及利用现代科技改善人类健康的梦想,在她心中逐渐生根发芽。后来,当潘妍第二次踏入中科院的大门,她的知识积累更多了,好奇心也愈发旺盛。也是在那一次,跟着老师们一起进行生物电磁学实验的她,第一次她看到了生物与物理这两个学科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两次中科院之行,让潘妍的人生规划,也逐渐细化。她开始意识到,仅仅掌握生物医药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入了解生物工程的技术手段,以及它们如何与生物医药相结合,共同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张弛有度。在此时的潘妍看来,人生的方向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一次次的探索与实践中成型的。不仅限于课堂和实验室,她还需要寻找各种机会去实践、去探索,去一步步靠近无限远的“生命奥秘”;而此时,“理想世界”,便会无限近了。
在世界,种下“玫瑰”
18岁,是成长过程中一个微妙的分水岭,潘妍人生最快乐和自信也是在那段时间。如果用游戏术语来形容潘妍的成长,她将其比喻为一场由“辅助”角色,逐步蜕变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打野”高手般的深度修炼。
生物老师Rahul,经常激情满满地与学生们分享自己曾经参与Round Square(方圆组织)活动时的故事,当时的潘妍,对老师口中所描述的那个“世界”,也充满了向往。“中国目前有8所学校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华茂就是其中之一。Round Square也会为这些学校提供交换生名额,但我们当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遗憾,显而易见。但没关系,尽管当时没能立刻踏上交换生的旅程,潘妍也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更广阔世界的探索。在学校,通过学生会,潘妍和同学们一起组织了很多关于女性、关于环保等主题的活动。甚至,潘妍积极活动,和同学们一起,自主发起了属于她们的“Round square”项目,她们利用网络,跨越地理界限,与其他学校的班级建立起“联盟”。在平常,大家定期相聚,共同讨论全球视野下的热门话题,分享跨文化交流的心得体会,开展互助式学习,以及探讨如何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这是潘妍通过网络,在世界,种下的第一株“玫瑰”。然而,潘妍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在被橡胶树啃噬的热带雨林中,也有她种下的“玫瑰”。
“在课堂上我们得知,橡胶树的大规模种植往往导致热带雨林被砍伐,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因为橡胶林的单一化种植还可能导致土壤金属离子的分布格局会发生变化,加速土壤酸化过程,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当时的她,内心充满了前往当地深入探究的强烈愿望。正好有一年暑假,潘妍和同学得知有一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热带雨林实地调查活动,几人一拍即合,立刻报名参加。
巧的是,潘妍正好就分到了“橡胶树对于当地经济的影响”这一小组。潘妍与她的队友们深入雨林,对土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精心计算了单棵橡胶树在其生长周期内可能导致的土地营养流失量。同时,他们也进入当地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橡胶树种植对家庭经济的影响,以及他们对雨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在交流中,我们向居民普及土壤营养流失对雨林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潜在威胁,以及采取科学种植和土壤保护措施的重要性。保护雨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需要我们共同地努力与坚持。”在调研结束,即将离开的时候,潘妍和队友们怀着希望与期待,在雨林种下了一棵“普通”的树苗。
▲ 潘妍提供,潘妍与小伙伴们,与他们的“树苗”。
尽管这棵树,对于悠深广阔的热带雨林而言,微不足道如沧海一粟,但它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亦是她心中的“玫瑰”。她相信,只要拥有向下扎根的力量,便会得向上生长的繁花,无论多么微小的种子都能开花结果。
夏天,是生命力最蓬勃的季节。而潘妍,也在这一年夏天毕业了,我们相信她未来的生活,也一定会如夏天般热烈精彩。如逢花开。
文字:NiKi
图片:Floy、潘妍提供
视频:Floy
排版:NiKi
责编:NiKi
▲ 华茂“友”你 | “人气”外教Brenda Irons 的师者之爱
▲ 华茂“友”你 | 忻珂烨父母: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决定把孩子送进华茂
▲ 华茂“友”你|从宁波华茂到英国剑桥,一路上有“你”的九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