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骏(Micheal):华茂教育IBDP2024届毕业生。
如果命运有剧本,你会选择怎样写?
平淡的、跌宕的、悠闲的、充满戏剧性的……张安骏把自己的故事称为:魔幻开局,梦幻结局。
面对过去的人生,患有罕见病,紧张时不受控制地抽搐,受过嘲笑,有过犹豫、胆怯、恐惧。当初中择校这条充满风险的岔路摆在眼前,他毅然选择了勇敢,去往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时过6年,当多伦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宾州州立大学、波士顿大学的录取通知接二连三地传入邮箱,再度出发,踏上未知的大学旅程,他再次遵从了内心,做出了超乎旁人预料的选择。
很多时候,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超越结果,而更在过程中。6年的华茂IB学习,让张安骏把这些年的经历视为一种自我塑造的过程,就像那句在网络上流行过很久的话——“把自己重新养一遍”,当你走出去,看到更多元的世界,也许就会找到不一样的可能性。作为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些精力的孩子,张安骏仍为自己进入到了一所融洽温暖的校园而感动。
以下,为张安骏的自述——
▼
「对 话」
华茂·美堉小记者趣味快问快答
离开,重返
仔细算算,我在华茂9年了,人生的一大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
小学一到三年级,我在华茂的国内体系上学,三到六年级转到了外面的公立学校,上初中时又回到了华茂的IB体系,直到今年高中毕业。
离开华茂,又回到华茂,其实说来挺戏剧的。在华茂上小学时,我父母觉得这里的学习压力相比其他体制内的学校来说,没有那么大,因为老师会更加照顾我们的感受,遇见困难时也会尽可能地帮助我们。而他们又是一对体验派父母,当时特别喜欢尝试不同的教育环境。所以趁我还小的时候,想让我了解一下,大家口中竞争压力大的中国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我就被转学到了宁波的一所公立小学。
但没想到的是,转学后我患上了一种罕见病,妥瑞氏综合症。这应该是我五岁时发高烧惊厥的后遗症,它不致命也不传染,就是在紧张时,我会不受控制地抽搐。尤其在学校举办运动会,或者考试的时候,这种症状就会加重,到后来,我连笔都握不住,在学习的时候更难集中注意力。当时,我收到了很多同学异样的眼光和排挤,变得不爱说话,很敏感,有人说我装深沉,装忧郁,但实际上我是自卑。种种原因,都让我没法在当时的环境继续待下去。
所以,找一个既能兼顾学习,又能让我的压力得到放松,以此慢慢调养病情,回到正常生活状态的环境就成了当时我们家最重要的事。
在经过父母的多方了解后,他们决定把我从体制内学校转到学业压力相对小的国际学校。那时候,宁波主流的国际课程教育体系主要有IB文凭,AP和A-Level课程三类——前者是国际文凭组织开发的预科课程,后两者分别是美国和英国的课程。
▲ 张安骏。
毫不夸张地说,我父母对IB课程情有独钟。因为我们家是做外贸生意的,父母会经常和外国商人接触,也会与他们讨论许多关于国际课程的内容。IB课程的留学方向更适合多国家联合申请大学,并且IB的学生也要比其他教育系统的学生更容易被世界顶级名校录取,他们在大学里的成绩也比其他学历的学生更高、更稳定。
以至于,我父母在招聘时,也会更青睐学习过IB课程的学生。在这个社会上,考试大多是唯分数论的,但在职场里绝对不是唯分数论。或许有人会反问,那为什么大家都喜欢世界名校的学生?这是因为他们学习能力强,但这不意味着他们的能力只能从高分体现出来。学术成绩只是其中一环,其他的考核指标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都有各种考量。
在我身边,存在着很多令人可惜的录取案例,他们的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美国高中毕业生学术能力评估)取得满分但是却未被哈佛、斯坦福等名校录取,优秀的成绩只是具备了入门槛,但还不足够。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招聘者喜欢世界名校的学生并不完全等于他们喜欢分数高的人,而是喜欢学习力强的人。好比IB课程注重的“优秀”,除了学习力外,还有领导力、好奇心、自我认知、社区和公民意识等等,这都为他们的职场发展提前做好了铺垫。
既然已经决定要走国际路线,不如就选个最喜欢的。所以,结合我当时的身体状况,我们把择校目标选定在了离家近且开设IB课程的国际学校。那时,宁波有几所学校都开设了IB课程,对比后,最终让我们选择华茂的原因是,只有它提供IB初中项目。这对我来说算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选择,它能够为我之后衔接IB高中提供最直接的便利。事实上,后来得知,我的很多同班同学也正是因为华茂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一贯制IB教育而来到这里。
于是,我又重返华茂,参加IB初中的笔试与面试。
停学的半年
华茂IB初中的第一次入学测试,我失败了,因为英语不过关。
直到现在,有时我还会想起得知失败时那天的心情,原来人在真正绝望的时候是掉不出眼泪的。在参加华茂考试前,我们已经退掉了公立学校的学籍,这意味着如果不能找到一所合适的国际学校上学,我就没有书读了。最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想过,一辈子就这样了,回到原来的学校,好好治病,能把书读完就好了,至少不算个“辍学少年”。但当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另一个自己又会马上跳出来:难道真的就要便宜之前那些嘲笑我的人,让他们看笑话了吗!那样不是完全放弃自己了?这挣扎的过程持续了很久,也很痛苦。
但不可否认的是,华茂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一贯制的课程体系,全家都认可;离家近,方便照顾身体。人生的剧本不该是唯一的,考虑再三,这个学我必须得上。
为了提高英语,我停了半年常规进度的学校课程,报了个英语补习班,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课,晚上8点下课,睁眼单词,闭眼语法,没有一天中断。这样的日子过了大半年,或许老天也觉得我太辛苦了吧,给了我点甜头,那段时间里,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直线提高。但甜头给的也不多,也就是这半年,我的压力陡增,病情又加重了。
▲ 张安骏在初中毕业典礼(上)及高中毕业典礼(下)上与家人、老师们的合影。
说到这,我真的非常感谢我的家人。从小,父母就不限制我的人生,想看什么书、听什么音乐都由我自己决定。还记得很小的时候,同学都跑到家里来听唱片,弹钢琴。知道我要停学,他们没有反对,也没有对我的选择说“不”,而是安慰我,他们会永远在我身后。
为了治病,他们跑遍了各种医院,一刻都不得放松,在亲戚朋友面前,在我面前,他们总是笑着,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但其实,好几次,我瞥见过,在不开灯的房间,他们就那样呆呆地坐着,也不出声,偷偷地抹眼泪。悲欣交集的那年,他们发现了有一种药物能控制我的病情,但服用后会引起另一种严重的后遗症。用还是不用?没人知道一旦做出选择,接下来面临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生。但,时间不等人,最终,我妈妈选择了放弃药物,而是用另一种折磨自己的办法来缓解我的病情。每天需要泡脚、按摩神经穴位、运动来减轻情绪上的波动。这些听起来简单,但这样的日子一旦开始,就是好多年。她个子小小的,才过我的肩头,一蹲下来,就更小了,有时候给我泡脚按穴位,她问我哭什么,是弄痛我了吗?我摇摇头,不说话,其实是我看见了她头顶越来越多的白发,一时间没忍住。
以前我不相信那些所谓的心灵鸡汤,什么“爱可以战胜一切”“爱是常觉亏欠”,但现在,我信了。在家人的陪伴下,我的情况好转了许多,对自己的控制力也提高了,很少再出现以前的症状。只是,看着他们脸上的皱纹,心里总是五味杂陈。以至于我后来常常会假设,如果没有他们,今天我面对的不会是这么多世界名校的offer,而可能在一个精神病院,或还是处于那个被孤立、被嘲笑的学习环境中,一蹶不振。
回过头看,我很感谢那半年的磨炼,让我以更好的成绩和身体状态成功通过华茂的第二次考试,也造就了如今我面对困难的顿感力和面对意外的平常心。
一次次“搭讪”
13岁到18岁,6年的初高中IB学习生涯,人生价值观建立的最关键几年,我自认为,用“逆袭”一词都不足来形容我的蜕变。华茂,给了我自己当领导的机会,也让我学会将目光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
其实,国际学校的课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松,要用心学好,需要付出的心血不比体制内的课程少。IB课程除了在对课业成绩上有着高要求外,多种学业外的活动也需要投入足够的精力。在初中,有一门课程叫“社区服务项目”,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群体社区作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大约15个小时的服务,最后形成一份项目总结并以全英文讲述形式展示给大家。这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团队便意味着需要分工。我们的班级是小班化,一个班20几个学生,分散成小组后,人数就更少了,这让每个人都失去了“摸鱼”的机会,也让我们都有了成为领导的机会。
▲ 在华茂教育IBDP2024届毕业典礼上,张安骏(右二)与朋友们留下合影。
实际上,在团队中,我并不算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为此,我常常需要借力去完成这项任务。所以,我担任起了广招人才的角色,通俗的讲,就是“搭讪”别人,然后说服对方加入我们。之前因为自卑,我不爱说话,但后来,从未幻想过,因紧张而无法自我控制、不敢在公众面前表现的张安骏,在这一次次“搭讪”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一变化,除了靠我的自制力,更靠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
那时,我的身体恢复得很不错了,病症也只是偶尔影响我的注意力。这期间,我的同学们从没有把我当成“特殊人群”看待,这种不另眼相看的友情更让我动容,他们与我打闹,跟我开玩笑,一块讨论问题,让我清楚地明白自己才是人生的主宰者,对自己负责,就好像所有的孩子在长大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成长的阵痛期,而我的阵痛只是来的早了些。
至今,我仍记得班主任老师对我说的那句话:“接受自己、欣赏自己,你就很棒了。每个人身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哪怕有时选择是错的,但它不是浪费的,不是白白过去的,所有这些经历都会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就像婴儿牙牙学语,我试着再次迈出主动与人交往的那一步。
Alex,这位俄罗斯同学,也是被我“搭讪”了最多次的朋友。我们同一年进入华茂读初中,他不会说中文,我也不会说俄语,想合作,就必须用英语沟通。一来一去,年复一年,我收获了一份珍贵的友谊,英语口语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在最后的托福口语考试中,获得了27分的成绩。
这一成绩,就像是经历了一路的苦难后,终于尝到的甜头,我开始“上头”。去年4月,在老师们的鼓舞和支持下,我以副队长的身份,召集了几位同学组成小队去美国波士顿参加CTB决赛(China Thinks Big,全球青年创新研究项目大挑战;是一项由哈佛大学与清华大学等顶尖学府联合创办,以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创新的国际级别高中生创新活动)。经过180天的初赛、全国赛、全球赛,CTB研究、论文写作、视频制作、现场讲解,从1500多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和50支小队一起晋级全球赛,在哈佛大学,与在世界范围内都格外优秀的学者们展开了四天的对决,最终,我们获得了Hackathon全球二等奖。
▲ 2023年4月,张安骏赴哈佛大学参加CTB决赛,获得了Hackathon全球二等奖。
停留在波士顿的最后那天清晨,我直面窗外徐徐升起的朝阳,内心特别平静,我只是觉得这一路走来,大家都太不容易了,付出了太多努力。以前我受过很多嘲笑,被人指指点点,总是以泪洗面,以为世界就在身边,只有那么点大。但当我真的获得了机会走出去,和不一样的老师、同学接触,我真的为曾经流过的眼泪后悔。因为你会发现那根本就不算什么,甚至我还不是最特别的那一个,反而是最有想法的那些同学,是最成功的。
当我站在哈佛大学的讲台上,眼前是各种各样的面孔,忽然觉得像是一场日思夜想的梦境照进了现实。我偷偷哭了,但这次是喜悦的泪水。曾经连教室讲台都不敢走上去的张安骏,正作为一名演讲者,在顶尖学府的舞台慷慨地向全世界展现着自己。这背后,是家人,是朋友,是华茂的老师和同学们带给我的底气,不断鼓励着我去重新认识自己,表达自己的初衷,拥有接纳自己的勇气。
答案
随着年级的上升,IB课程学习更进一步强调我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进行自我重塑,大家有了更多的自由去找到自己喜欢的。
“喜欢”没有标准答案。有人乐于研究生物科学,有人喜欢做慈善项目。在课程选择和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下,我在商业与科技创新上有了些自己的小爱好。
通过EMG(肌电图)信号传输,经过Classification(分类;分级)摄取动作特征,选取优质信号分析,优化算法并生成一项主要方向为医学治疗的模型,2021年,我用一项极具创新意义的科研项目为结束了那年的学习。2023年,当时我们发现,大家各自手上有很多珍贵的学习资料,但却无法及时地共享,所以我运用商科结合科技手段,建立了一个社群网站“Business X Tech”,大家可以在上面分享竞赛资讯、学习资料等等。很高兴的是,这个项目被大家看到并运用了起来,我也因此获得了本届IBDP毕业生的Best CAS Project奖(最佳CAS项目;CAS:Creativity、Activity、Service;创造、活动、服务)。
▲ 在华茂教育IBDP2024届毕业典礼上,叶斌校长为他颁发了Best CAS Projec证书。
持续参与CTB竞赛活动、FBLA商业竞赛(Future Business Leaders of America;美国未来商业领袖竞赛;全球最大的学生职业发展组织和商业素养教育组织之一,也是美国高中影响力最大的商科赛事)等活动,参加科研项目,更得益于学校与ASDAN(阿思丹;英国考试与资格监管机构Ofqual批准有资格在全球范围内开展EPQ认证的考试局之一)的紧密合作,我能够长期投身于各类国际赛事,有机会向内看,往内心深处走。我一度以为,曾在体制内学习,因为不擅长背诵而在需要理解的部分失分的自己是不具备优势的。事实上,回顾这些年的学习生涯,不改变知识本身,但可以改变知识呈现的方式,人生也绝不会因一个分数而被束缚。我所记忆的知识,最终可以通过我的文书、论文论述,或是一场活动来展现,而不只是为了一道选择或是填空题。
今年,我顺利地度过了申请季,总共收到了7封高校offer,算是为我的IB学习生涯画上了一个的漂亮句号,有很多人值得我去感谢。我仍记得每次做择校决定前,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都会与我进行一场场会议,就好像多了个家长监督我,给了我保持内心想法外的多一重保护。当然,这也得益于学校的师生比差距小,老师有能力去照顾到每个学生,及时纠正我们的方向。
最终,我选择了波士顿大学,这所2024QS世界排名93的学校。有很多人会反问,明明可以进入到排名更靠前,知名度更高的学校,为什么不选?
在已经过去了的申请季里,向高校提供申请资料里,文书是必备的材料之一,这一份自述材料,需要涵盖学生对过往成长经历的回溯。而真正能打动考官的,往往是体现了对自己有足够认知、能表现出内省的材料。这六年,甚至更向前的时间里,时光都在肆意雕琢着世界的模样,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譬如每天穿透玻璃窗洒落在教室的朝阳,寂静的光辉平铺的那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
从体制内转学到国际课程,从紧张时抽搐不止到站在世界舞台上表达观点。人,终其一生都在探寻自我的答案。我是幸运的,用需要比常人更多些的勇气和坚持,选择了一条向前一步的路。
▲毕业前夕,学校为毕业生们组织了一次学士服照片拍摄,以此留念。
如今,再次到了抉择的时候。选择波士顿大学,不仅是因为我喜欢美国本科教育,也因为长期参加竞赛,停留在波士顿时所感受到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城市氛围感染了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停留在波士顿,我现在选择的是通识教育,换句话说我没有决定好去哪个专业。我想用大学时光来探索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过个一年半载,再去选定一个具体的专业,这期间,或许我会转学,去到QS排名更高的学校。
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只有继续向前的勇气。就像《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说过的:“追随你的激情,规划你的道路,跟随你的节奏,追逐你的梦想,发现自我。”我升级了,拥有了满格的电力,并时刻准备着重新出发,去拥抱更多的故事和未来。
文字:Dimples
图片:张安峻、Dimples
视频:Floy
排版:Dimples
责编:Dimples
▲ 华茂“友”你|从充满生机的湖,驶向更加广阔的海
▲ 华茂“友”你 | 圆梦墨大:IB这道向前的轨道,我从没想过离开
▲ 华茂“友”你 | 从华茂出发,0到15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