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〇调查与发掘
陕西渭南市北刘遗址2019~2022年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3)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IV3区2016年的发掘…...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喇家遗址博物馆(20)
河南鲁山县邓寨遗址二里头文化墓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38)
济南市大辛庄遗址F61建筑基址发掘简报…...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南市考古研究院(50)
四川绵阳市高新区茅针寺M1的发掘…...绵阳市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64)
鲁山邓寨遗址地处沙河一级阶地,西、南两侧为伏牛山余脉。遗址北部分布的大量鹅卵石说明其北侧毗邻古河道,大致呈南北向长条状向沙河延伸。2023年发掘了7座二里头文化时期墓葬。墓葬虽遭破坏,但形制和规模基本一致。说明遗址的等级和人群差别不大。随葬品中出土有白陶爵、盉、鬶、绿松石等高规格器物。
邓寨遗址M9
济南大辛庄遗址
张光直先生视察大辛庄遗址
徐基老师研究陶鬲
印群等发掘甲骨
大辛庄遗址出土的铜罍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东部,距市区10余华里。自五十年代,考古学家就先后进行过调查和挖掘。这是一处以商代遗址为主,并保存有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堆积的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
1984年山东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实习,与省、市文博单位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以商代为主的房屋、墓葬、水井等遗迹和大批文物。通过对大辛庄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对大辛庄商代文化的面貌、特征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研究商代文化在山东地区的特征以及与岳石文化的传承关系方面有重要作用,是山东地区商代文化最具典型性的遗址之一。
2003年3月至6月,山东大学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济南大辛庄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因为此次发掘出土了商代甲骨卜辞,在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上引起较大震动。大辛庄遗址出土的甲骨文是殷墟以外的首次发现的商代卜辞,这是甲骨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它或许可以说明大辛庄遗址可能是商代东方的一处中心性聚落,并可能是一处方国都邑。这一发现为重新审视大辛庄遗址的性质,认识商王朝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东方地区的关系,以及探索商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010年3月至12月,由山东大学考古系、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对济南市大辛庄遗址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古发掘,发现一批重要的商代遗迹与遗物,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次发掘区域分别位于蝎子沟东西两侧,总面积为2000平方米,共揭露商代灰坑252个、灰沟19条、墓葬141座、房址5座、窑址3座、灶2处、水井1座,获取陶器标本2359件、骨器和骨料1092件、蚌器和角器102件、石器和石料290件、玉器17件、青铜制品206件、原始瓷器标本27件,并采集大量动植物和土壤样品等自然遗物。其中蝎子沟以西主要为生活区,出土了丰富的日常生活遗物;蝎子沟以东揭露一处商代墓地,并发现一处回廊式夯土建筑基址。此次考古发掘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商代墓地,迄今已发掘30余座墓葬,年代跨越商代前期后段至商代后期,绝对年代大约在距今3400年至3000年之间。发现一座面积较大的夯土建筑基址,这是大辛庄遗址首次发现大型建筑遗存,年代约为商代后期偏早阶段。
此次发掘的139号墓葬,出土10多件青铜器,包括鼎、盉、爵、斝、卣、罍、钺、矛,另有大型石磬1件,玉器2件。其中商代圆鼎备受专家关注。该鼎直径约40厘米,通高近60厘米,堪与郑州商城出土同期大鼎相媲美,应为当时的重器,也是此次发掘出来的国宝;一对铜盉,纹饰精美,器形独特,前所未见,表现了极高的铸造工艺水平;一件铜钺,形体硕大,器身厚重,为商代前期同类器中较大的一件,反映了墓主人较高的身份等级。
2010年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目前拟筹划在大辛庄建设大型遗址公园。
总之,大辛庄遗址是以商代为主的大型遗址,从历次调查和发掘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骨器和甲骨文等遗物判断,该遗址是一处集居址、手工业作坊、礼仪中心和墓地于一体的大型商代遗址。充分说明大辛庄遗址是商王朝经略东方的统治中心,在商代前期后段至后期早段,为我国东方地区规格最高的一处遗址,在商代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出土遗物400余件!济南这里考古发掘有新发现!
2021-04-03
山东省2020年度田野考古工作汇报会4月1日、2日在济南举行。据了解,大辛庄遗址考古发掘又有新发现,出土包括陶器、骨器、石器、卜甲(骨)在内的各类遗物400余件,以及灰坑、房址、墓葬、窑、水井若干,预计4月上旬结束野外发掘工作,随后展开系统资料整理。同时从历城区文旅局获悉,大辛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也在积极进行当中。
考古人员在展示出土遗物
发现房址、窑、水井以及众多卜骨、卜甲
大辛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大辛庄村东南,是一处以商文化为主要堆积的考古遗址,另有少量史前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面积约40万平方米。自1936年齐鲁大学文学院教授林仰山发现该遗址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80年代多次进行考古调查。其中1984年、2003年、2010年、2014年四次发掘规模较大且有重大发现。
2020年9月始,山东大学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进一步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为902平方米,地层堆积包括耕土层、扰乱层、汉代、东周和商代。共清理灰坑422个,房址2座,墓葬9座,灰沟12条,窑2座,水井3口以及若干红烧土堆积。
眼下考古人员正在梳理房址信息,从初步掌握的信息看,可能规模不只是一般的房址,由于夯土的西界还未探明,具体的规模和形制还不清楚。
此次考古发掘的南区以规模较大的灰坑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发现的2座商代窑均分布于大型灰坑周围。其中一座窑的窑箅内径1.8米左右,火膛深0.9米,形制较大。另外还发现陶鼓风嘴等与冶铸有关的遗物。窑周边多灰坑,猜测这可能是一处手工业区。
有意思的是,此次发掘区的北区发现的几座商代墓葬中,墓圹较小,无葬具,均为单人附身葬。比较特殊的是墓主人下葬的“姿势”为下肢小腿部分向上翻折,上肢小臂部分靠近背部中间,不过反手绑缚只能说是从姿势来推测的,没有发现绳索的迹象。这种葬俗为第一次发现,墓主人基本都为男性,有未成年和刚成年的,从墓葬出土的情况看,这几座墓葬的墓主人应该都是非正常死亡。
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大辛庄遗址出土各类遗物400余件,包括陶器、骨器、石器、卜甲(骨)等,另有大量陶方、动物骨骼等。其中有大量带有占卜痕迹的卜骨和卜甲。陶器大多为陶鬲和陶豆。铜器则多为青铜削刀和箭镞等小件青铜器,考虑到2010年曾出土铜鉞等象征军事权力的器物,这次出土的箭镞等也进一步证明了大辛庄为商王朝经略东方的军事桥头堡。
多学科合作助力考古发掘
据大辛庄考古工作汇报情况,此次考古发掘的工作目标是为进一步了解大辛庄遗址西部边缘地区的文化堆积状况,为深入研究大辛庄遗址的功能分区和聚落形态提供更加全面的考古资料。重点揭露青铜冶铸相关的文化遗存,为铸铜手工业性质、遗址性质的探讨提供考古学资料基础。自2020年9月26日进场发掘,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区。发掘区域为蝎子沟西侧中部,位于2014年发掘区的西北方。
本次考古发掘继续贯彻多学科合作的工作思路,精细发掘,尽可能多地提取考古信息。在遗迹处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需求,为相关展示利用打好基础。发掘工作进行了系统拍照、三维建模,并运用了考古发掘记录系统,全程记录发掘过程。发掘时采测发掘区内所有的遗迹与遗物的三维坐标。对于一些规模较大、拍摄角度不佳的遗迹以及发掘区的整体进度采用无人机进行航拍。
另外,考古人员还进行了现场检测分析加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出土的金属遗物和烧土面遗迹使用便携式XRF进行分析,第一时间为了解遗存和接下来发掘工作的方向提供支撑。对出土遗物、人类遗骸、动物遗存按堆积单位全部采集,并系统采集浮选土样、植硅体、碳十四测年标本。
据悉,大辛庄此次考古发掘预计4月上旬结束野外发掘工作,随后将系统开展本年度资料整理。尽快完成各类样品的检测工作,结合考古专家意见,确定发掘区性质。后期将在发掘区的周围组织更加细致的考古勘探,了解手工业区的整体布局。同时结合当地政府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对遗址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古勘探和保护工作。
大辛庄国家遗址公园规划正在编制
各级文物部门历来对大辛庄的保护非常重视,大辛庄遗址1977年被公布为首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保护标志牌;1982年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历城区文化局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并初步形成档案材料;2005年大辛庄遗址入选“十一五”全国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大辛庄遗址被纳入150处国家大遗址项目,并明确提出全面启动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工作。
山东大学联合相关资质单位先后组织编写了《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济南大辛庄蝎子沟周边保护与展示工程方案》《大辛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并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新时报记者从历城区文旅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济南将打造大辛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因此公园规划也将从“省级”升级为“国家级”,目前历城区已委托相关单位对大辛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进行规划,规划编制正在积极进行中。
曾因发现“殷墟之外发现的唯一的商代卜辞”备受关注
1984年秋,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南市博物馆的支持下,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880平方米,获得了包括青铜器、陶器、蚌器、骨角器在内的大量文物。徐基先生根据该年度的发掘资料,将大辛庄遗址的商文化遗存分为七期,从而建立起鲁北地区商文化陶器编年的年代框架,成为鲁北地区商文化的年代标尺。徐基先生还指出,大辛庄遗址“是以商文化为主体,同时又包括较多的地方文化因素”;通过比较研究,正式提出了商文化“大辛庄类型”的命名,大辛庄遗址在整个商文化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得以确立。
2003年发掘的地点位于蝎子沟以东,发掘面积约630平方米。其中,商代甲骨文的发现意义重大,李学勤先生认为,大辛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殷墟之外发现的唯一的商代卜辞,它的出现,在甲骨学史上具有标界意义”,这一发现获评当年“全国最具学术价值的六项考古新发现”,大辛庄遗址也因此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大辛庄之前出土的卜骨
2010年3月至12月,山东大学考古系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组建联合考古队,对大辛庄遗址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考古发现,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大批商代高等级贵族墓葬和一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出土一批珍贵的青铜器,荣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田野考古质量奖”。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复原长度东西约23米,南北约11米,总面积约253平方米,四周可见成排柱础石,应为回廊式的宫殿或庙宇建筑。
2014年3月至7月,山东大学考古学系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大辛庄遗址进行第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区位于遗址西部、蝎子沟以东,发掘面积近700平方米。
来源:新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