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它源远流长,有着超时空的魅力。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抓早抓小、久久为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利于夯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如何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交流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诗词文化的乐园,引领他们保护、传承、弘扬诗词文化,是近年来学校一直探索的课题。
学校开辟《诗润童心·与经典同行》课程,是继学校《诗润童心·每日一诗》《诗润童心·跟着二十四节气学诗词》等诗词诵读课程之后,系统全面吟诵、学习中华经典诗词歌赋的又一课程。此课程通过每天跟着不同学生、不同诗词的诵读,引领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激发爱国情怀、培养民族气节。
横塘
[宋]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
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
细雨垂杨系画船。
跟着纪里同学诵读《横塘》
译文
春天来了,南浦披上了绿装,大地焕然一新,只有石桥、朱塔,不管春夏秋冬,还是那个老样子,在横塘这年年送客所走过的路上,又看到一只画船,在濛濛细雨中拴在杨柳树上,这首诗写的是送别,用景来传情,它已优美春景画面反衬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景愈美,则情愈浓,说明诗人与朋友的无限惜别之情。
注释
横塘: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南浦:南面的水边,泛指送别的河边,这里借指横塘。
川:指河岸边的平原。
朱塔:红色的塔。
依然:各原来一样。
垂杨:低垂的杨柳。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赏析
这首送别的小诗,写得很别致。横塘在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诗中所写,句句与水相关。
前两句“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写横塘的景色。春天来到,送别之处,一川绿水,枫桥与寒山寺塔,呈现眼前。用“南浦”二字,已暗藏送客,而“依然”二字,说明自己不是初到横塘,而是常常到这里来,为下文“年年送客”作引子。同时,石桥、朱塔,就在诗中不单是作为景色的点缀,同样是离别的见证物。“垂杨”即柳树,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习惯,依依杨柳,在雨中摇曳着枝条,仿佛在挽留行人,又为送别增添了三分惆怅;“系画船”是写船等着人走,写系,实在又带着催,又为送别加深了三分愁苦。
后两句“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是离别之情,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句句连环,被末句带有深刻情感的景语一束,诗便全都活了起来。
这首送别的小诗,写得很别致。诗题“横塘”就是送别的地方。横塘在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诗中所写,句句与水相关。
诵读:纪 里
编辑:梁 颖
审核:王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