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教学:《西游记》的母题阐释

学术   2024-10-08 08:02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在《母题阅读:大概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一文中,提出了“母题阅读”的概念以及“以文学母题为切口,以结构性专题为抓手,以思辨读写为落点”的教学框架。该框架中,“母题”是一个具有高度统领与整合功能的概念,是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灵魂。


本文节选自余党绪老师主编的《初中整本书阅读:一本书一堂课》,提炼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母题展开解读。





母题阐释:磨难与成长


《西游记》的主题理解,向来争讼不休。借清朝张书绅《新说西游记》中的表述,可看出主题理解上的分歧:“此书由来已久,读者茫然不知其旨,虽有数家批评,或以为讲禅,或以为谈道,更又以为金丹采炼,多捕风捉影。究非《西游》之正旨。”其实,分歧远不止这些,有人认为它演绎的是中国传统的“五行生克”之理;有人认为它是“现实社会矛盾的抽象化和幻想化”,写的是“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的矛盾斗争”;还有人认为《西游记》的主题是“安天医国”或“诛奸尚贤”;等等。


这种多元化的解读根源于《西游记》的涵容。透过变幻莫测的情节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不难看到现实生活的影子和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因此,多元化的解读是完全正常的。


在众多解读中,有一种解读更具有人生的启迪意义和成长的教科书价值,这就是“成长说”。清朝张书绅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认定《西游记》讲述的是关于“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的修身之道、成长之路。唐僧师徒都是等待救赎的戴罪之身,或是改恶从善,或是脱胎换骨,最终走上人生正轨,实现生命的价值。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选择通过求取佛法来将功补过。西行路上,他们翻山越岭,栉风沐雨,斩妖伏魔,在与自然、与敌人、与自我的艰苦斗争中,他们的灵魂受到了冲击,精神获得了历练,境界得到了提升。由此可见,西行求佛取经的历程,正是他们救赎与成长的过程。




唐僧的成长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成长就是对自我的寻找和发现。小说中的唐僧始终在寻找,少年时寻找父母,破解自己的身世之谜;长大后寻找人生的方向,寻找西方的极乐圣地,寻找他心中的终极真理,即佛法。终其一生,唐僧寻找的就是自己的身份,就是寻找回归的道路:他原本是如来佛祖座下的金蝉子,经过尘世的一番生死、一番煎熬,终于脱胎换骨,重新找回了自己,占有了自己。


人究竟是什么?生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并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自我”。人们常说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定义”。在成长中,我们受到环境、文化、教育的影响,接收着各种关于“人”的信息,使我们渐渐形成了关于“人”的想象和理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推断自己。于是,我们便形成了关于“自我”的很多判断和设计。如前所述,唐僧生于厄,长于困,自小与僧众朝夕相处,在暮鼓晨钟间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这使得唐僧对“自我”的认知,带有浓厚的“佛性”。他人生的理想,他生命的快乐,无不与此相关。在取经的路途中,他越来越发现自我的本性与佛的深切关联。从这个意义看,唐僧寻找的,其实是他自己内心构造的那个“自我”;所谓的回归,就是他的选择呼应了他内心的声音。倘若唐僧在取经途中半途而废,比如在西梁女国摇身一变做了人间之王,他违背的是他自己的“初心”,悖逆的是自己对“自我”的设计与期许,背叛的是他对“人”的理想。换句话说,是肉身背叛了灵魂,欲望操控了精神,现实杀害了理想。


前世的“金蝉子”,今生的旃檀功德佛。唐僧取经,寻回的是本真的自我。



孙悟空的生命历程,则象征着成长的另一重含义:成长就是不断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孙悟空的人生,是一个不断挑战、不断否定的过程。他原本是一只毛猴,在群猴的生存竞争中,当上猴王就是他的人生理想。凭着自己胆大,他发现了花果山水帘洞,为猴群找到了“洞天福地”,于是如愿以偿,当上了“美猴王”,成为猴界的九五之尊。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旧的欲望满足了,新的欲望又产生了。做上了猴王,孙悟空并不满足。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他希望突破生命的局限,跨过生命的禁区,长生不老变成了他的梦想。为此,他离开了家园,远涉天涯,云游海角,去寻找“佛与仙与神圣三者”,以求“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在市廛中,他学人礼,学人话,拜了师父,有了名字,粗通了法术,并一笔勾销了生死簿上的名字。长生不老的梦终于实现了。


做了猴王,超越了生死,孙悟空依然不满足,他还要绝对自由,要凌驾于一切权力之上。这就有了与冥府、天庭和佛界的大战。就是这样一只顽劣的猴子,搅得整个世界不得安宁,一直到被压在五行山下。



孙悟空的反叛象征了生命本能的力量,象征了人在青年时代的各种梦想和抗争。人说年轻气盛,少年轻狂,确乎如此。气盛也好,轻狂也罢,说到底,在看似毫无章法、左冲右突、无所畏惧的挑衅中,他在寻找自我,寻求超越,寻求生命的价值。


后来,孙悟空被镇压了,失去自由五百年。这是他成长的转折点。等观音菩萨物色他去取经,孙悟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求索和建设。他告别了早年那极富破坏性的奋斗,将自己融入社会,融入团体,融入更富有道德色彩的取经事业。这样一只天不服地不服的猴子,在取经途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勇敢、忍耐,让人刮目相看。


成长,既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孙悟空的成长经历昭示我们,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否定、不断重建、不断超越的过程。只有走出第一步,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被压在了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依然不放弃对自由的渴望,正是这种蔑视既成、渴望未知的挑战精神,才促成他走上了成佛的道路。


作为一部历险小说,《西游记》的结局是圆满的。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真经,修成正果。他们也因此获得加封:唐僧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和尚为金身罗汉,就连驮经的白龙马也被封为八部天龙马。故事至此,算是功德圆满,一切付出都有了回报,算是一个完满的结局了。但是,现实的人生都未必能如此圆满,如此成功,因为这一过程中有太多的未知因素。如果我们一味看重结果,可能就会在追求的过程中迷失。


成功是未知的、难测的,成长是已知的、可控的。我们无法预测未知,但我们可以做好已知。当你成长了,成功也许就会不期而遇。就像唐僧师徒一样,在旅途中体验,在探险中奋斗,在苦难和挣扎中坚守,在诱惑和倦怠中拒绝,终于脱胎换骨,重新找到自己,实现自己,成就自己。于是,他们收获了成长。与此同时,他们虽然饱经磨难,却矢志不渝:几度彷徨,都终未入歧途;他们天从人愿,求仁得仁;他们弘扬佛法,求佛成佛。终于,他们也取得了成功。


《西游记》启示我们的人生:追求成功,未必能心想事成;追求成长,不仅会成长,还可能会成功。或者说,成长就是最大的成功!


~END~


文 | 赵晓  陈佳

来源 | 摘选自余党绪主编:《初中整本书阅读:一本书一堂课》,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白马湖书系·整本书阅读教学

《初中整本书阅读:一本书一堂课》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


点击上方小程序卡片即可购买

当当、京东、天猫等各大平台均有销售



相关阅读

长大才明白,《西游记》里句句都是人生

为什么《西游记》能成为中国文学的最大IP?

【每周一书】16+21个课例,提供多种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案

新书首发 |《初中整本书阅读:一本书一堂课》:以精要的教学引导名著阅读


《语文学习》订购详情:

《语文学习》为月刊,每月上旬出版,每期88版,共13期。我们提倡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为您提供国内顶尖语文名家的最新作品,呈现语文教育的最新思想。购买单期,请点击下方小程序:

订阅全年,请点击下方小程序:

每期定价:12.00元;全年定价:156.00元(含高考增刊一期)

邮发代号:4-253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8468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070/H
编辑部电话:021-64373598

投稿网址:yuwenxuexizazhi@163.com

直营部购买电话:021-54565822




教育牧笛
本公众号主要发布:1.第一线教师开展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的成果;2.课堂有效教学实录;3.有关有效教学研究的学术观点争鸣;4.有效教学的国际比较研究动态;5.有效教学的学科研究方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