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政策导向,探讨国企在新时代的角色与发展路径。
-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有企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国企面临更大的转型升级的压力。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对国有企业考核指标的调整,反映了政策的深层次变化与改革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近年国企考核指标的变化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提出的“五个价值”,揭示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和政策导向,探讨国企在新时代的角色与发展路径。在2021年,国资委对国有企业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两利三率”上,即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以及资产负债率、营业收入利润率和研发投入强度。这一时期的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强调的是利润和效率。这一时期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那就是要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到了2022年,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扩展,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贡献率,形成了“两利四率”,并同时提出“两增一控三提高”。即:增加净利润和利润总额、控制资产负债率、提高营收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国资委构建"两利四率"指标体系,目的是引导国企从过去偏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变,努力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通过考核指标的优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产业链"断链"风险,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这一变化标志着国资委开始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政策导向开始向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倾斜,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效益,也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2023年央企进一步将“一利五率”指标总体目标定为“一增一稳四提升”,即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5%左右,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要实现进一步提升。当时国资委调整优化经营指标体系,旨在推动中央企业聚焦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用净资产收益率替换净利润指标,强调企业权益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反映企业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符合以"管资本"为主的监管导向,引导企业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当时已提出依据“一企一策”考核原则,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承担重大任务等情况,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以实现更精准的考核和激励,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国企经营效益,增强国企核心功能。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提出打造“五个价值”,将利润总额的指标调整为经济增加值(EVA),并引入了品牌价值等新的考核维度。这一变化体现了国资委对企业综合价值和功能价值的重视。“早在2024年初,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就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首次提出要更加注重提升增加值、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以及品牌价值,国务院国资委随后将其归纳为推动国企进一步履行好功能使命的“五个价值”。1、提升(企业)增加值,这里的增加值指企业增加值,它反映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直观体现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量贡献,通过提升增加值来提高国资国企对GDP的总体贡献,确保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2、提升功能价值,功能价值主要反映除创造经济价值外,企业所发挥的政治效用、承担的社会功能,在原有的“一例五率”的考核基础上,推动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更加科学地衡量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综合贡献。促进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3、提升经济增加值,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该企业加权平均的资本成本间的差额,是为出资人创造的“真正的利润”。与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指标比,这个指标不仅剔除了债务成本,还考虑了股权投资的机会成本,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4、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它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增长潜力。这一指标的提出,体现了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在新兴产业中引领作用的期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就是希望国企能进一步增强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危机感紧迫感,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指标的提出,目的就是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从根本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5、提升品牌价值,就是聚力提升企业品牌管理能力,从品牌架构、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品牌保护、品牌考核、价值管理等角度出发,体系化落实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工作,培育更多质量卓越、优势明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企品牌。这一考核指标,强调了品牌管理与国际竞争力。这一指标的提出,旨在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企品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品牌国际化。考核指标的演变,反映了从短期效益到长期价值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强调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资委强调,考核分配要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进一步突出价值创造导向,增强考核分配的精准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这引导国有企业不仅关注短期的财务指标,更要注重 “五个价值”,从而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考核指标的变化,也体现了对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的重视。国有企业被鼓励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强化行业技术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国资委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考核权重,探索将科技创新纳入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对科技型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等内容的考核。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方面,要求国有企业聚焦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结构调整,注重环境保护,培育新动能,提升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变化适应了全球经济环境变化的需求,将推动国有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五个价值”的提出,标志着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这一体系的建立,促进了国有企业全面、科学的发展,实现了多维度的考核。它从多个维度全面衡量国有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贡献,体现了对国有企业多方面、多层次的价值追求。“五个价值”的提出,不仅涵盖了经济要求方面的“硬实力”,也包括了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地位作用的功能价值,以及品牌价值方面的“软实力”。这种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选择,实现了差异化、精准化的考核,从而推动国有企业实现更高效、更创新、更可持续的发展考核指标的变化,还强调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市场适应性。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适应性是衡量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能否保持稳定运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其中,抗风险能力是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经济危机、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外部风险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营、避免重大损失、快速恢复甚至从中获益的能力;市场适应性是企业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竞争格局变化、技术进步等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感知、响应并抓住机遇的能力。“五个价值”的提出,就是希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有企业提升自身的多维综合竞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展望未来,国有企业改革将继续深化,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加复杂。国有企业需要在保持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不仅包括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涵盖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国有企业通过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全过程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增强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不仅会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这种全面融入社会责任的做法,有助于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价值最大化。通过考核指标的优化,国有企业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推动者,肩负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新的考核指标体系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调整企业的战略规划,确保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重新设置企业承担使命任务的专门考核指标,对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给予加分奖励,引导企业服务国家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重新构建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建立考核“双加分”机制,鼓励企业确定挑战性目标,确保全年稳增长,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企业家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家敢闯敢试、大胆探索,激发企业家带领企业朝着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迈进。近年国企考核指标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变化将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益、社会责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走近大咖 | HR成长
课程咨询 | 在职学习 | HR交流群 | 转载授权
请关注人大人力资源公众号
或添加微信ruchrm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