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感悟】泾川县东街小学 何丽:教培启智赋新能 名师领航踏新程——参加2024年“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小学英语培训心得体会

文摘   2024-11-11 09:54   甘肃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深秋时节,我们怀揣着求知若渴的心情踏上了这座美丽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古城—西安。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我们收获了来自九个省份的小学英语专家名师们的谆谆教诲,现身说法,给我留下了极大的灵魂启迪和视觉震撼,一句句萦绕耳边的话语,一幕幕久久难忘的场景,一节节回味无穷的真实课例,一个个发人深省的讲座......这都将成为我在以后的从教之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宝藏。在此,我就本次培训谈几点感悟:

一、实效课堂展智慧

看似普普通通的一节课,但是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置都展现出教者的匠心独具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比如来自陕西的优秀教师韦雯老师的绘本《Lu Ban and the Saw》这堂课中,当鲁班的手被草划伤后的这一段设计尤其精妙绝伦。韦老师不是直接说手被割了,然后引发思考,造出了锯子这么简单,而是一步步的导入,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的引领启迪思维,首先提问“Which grass may hurt Lu Ban?”这个问题展示之后没有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给出几种草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同时让孩子能够鉴别几种常见草的特征,达到了学科融合和思维拓展的目的。接下来,老师又拿出准备好的草的实物让学生触摸,体验草边缘的锋利;紧接着又抛出问题“Why this kind of grass can hurt Lu Ban?”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不是就此结束,而是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思维拓展和迁移实践:“If you were hurt by the grass ,what would you do? You can act it out.”在这个过程中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认,辩证自己的判断,丰富了自己生活经验,提升了思维品质,同时也水到渠成的加深了对语言的深入理解。这样设计环节虽然教学课堂中一个小小的步骤,但这却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教学智慧和在教学中启迪学生智慧的教学水平。

二、主题探索促德育

就像陶继红老师说:“你选的文本,你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独立存在,无缘无故的,它都是承载了你所要表达的文本价值和意义的。”那么,主题意义是什么,针对这个主题我们怎么设计活动,怎么设计教学环节,怎么设计问题等就成了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上课时的关注点在哪里,拓展点与核心点的链接在哪里也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的应该关注的焦点所在。如来自宁夏的高乐老师为我们展示的课程《I Like the shape》.本节课主题意义就是以“I like the shape”这一主题意义为引领,围绕“发现,感悟生活中图形的美”为本节课的德育目标展开各项教学活动。首先,在导入环节就引用了歌曲《shapes in life》,引导学生说出听到的图形,然后又进一步提问“What other shapes do you see around us?”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的拓展能力;然后又是一句“What do the shapes look like?”彻底激活课堂,让孩子们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各种各样的图形,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紧接着又是一系列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如认识实物图形,用图形解决问题,用图形创造出新作品等紧紧围绕‘图形的美,我爱图形’这一主题环环相扣,节节深入的一一展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最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意义“Shapes in hand are so wonderful”!学生在学习知识,句型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提升了德育技能,促成了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三、情境创设显真彰

学习语言是为了运用,运用就得在实际语境中进行,所以语境的创设是否行之有效,是否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否有利于核心语言目标的习得就可以彰显出教授者的教学能力。新课标要求,语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英语,激发学习兴趣。在这次学习中,来自兰州市的葸芳梅老师教授的《Unit 6 Chores Let's spell》一课,就突破性的打破传统教授语音的方式,把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放入到了提前预设的语境中,让孩子们在老师预设的大情景—Natural park里面,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孩子们们回答“What are there in the natural park?”“What do some children do?”......然后将孩子们的答案罗列出来,让孩子们自己发现有什么规律“What do you find?”最终引出本节课的核心语言“ch, sh”的发音规律,在后续的课堂活动中更是以多样化,互动性的语境逐步引导孩子们深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语音知识,让孩子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四、问题引领促思考

达燕老师说:“实效的课堂应该时足够留白,留有思考空间的课堂”,叶建军老师又说“三秒钟之内能回答出来的问题都是无效问题。”因此,我们在课堂的设计中应该尽可能的设置一些孩子们垫垫脚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用已知引导交流,促其思维的不断提升,发展。孩子们只有在不断思考,不断交流的过程中才会激活思维,启迪智慧。一节课中,学生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深度学习是否发生将是评判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核心标准。如来自四川的陈小叶老师这节《A night at the Gallery》,整节课都是问题引领的方式:开篇是短视频美术长廊的的语境,然后引领问题是“I see many paintings in the gallery,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Why?”在此孩子们的回答除了说出最喜欢那幅画,更重要的要说出why,这就引发了孩子的深入思考和思维的拓展,紧接下来又是展示绘本封面后出示的问题。“look at his face .How does he feel ?Why?”在绘本的展示过程中也不是直接展示,给出结果,而是通过问题一步步引领阅读,让孩子们在不断的深入思考探索中由浅入深的理解绘本内容,深挖文本背后的潜在知识,最终促成孩子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育人目标达成。

五、学科融合拓能力

跨学科主题融合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孩子们通过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相结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知识,增强对知识地记忆和应用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更加感兴趣和投入,提高他们研究英语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自上海的叶建军老师给我们呈现的课堂《Plants》一课,就是跨学科教学的一个典范,整节课采用的都是PBL项目式教学方法,首先是项目回顾,温习前面的已知知识,然后通过一个子问题引领“How do plants grow from seeds?”孩子们在思索回答这个问题时又出示了“images of Sunflowers’ life circle”,通过观察太阳花地生长过程来总结出一粒粒小小地种子是如何长成一种植物的过程,然后在随后通过合作学习,亲手制作,思考质疑和评价交流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能自如地表述出其生长过程,最终达到应用实践地目的—阅读另一种植物的生长周期并能够按照步骤创作出这种植物的生命周期图。本堂课不仅教会了学生目标结构语言地学习和应用,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周期,很巧妙又水到渠成的将英语学科学习与自然科学里面植物生长的知识自然的融合到了一起,让学生既习得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最终促成了孩子们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评实践促提升

教学评的一致性,简单来说,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也就是说,从教学设计的开始,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目标的设定,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设计,情境语境的创设,每个环节的达成以及对应的评价体系的设定,到最后的作业设计等环节都是环环相扣,服务于一个核心的。如来自江苏的沈国锋老师的对话课程《Colourful weekends》,本节课的热身环节就是一首关于周末的节奏鲜明的歌曲,引出问题“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引发孩子们的讨论,初步感知周末活动的多样性,紧接着通过语篇中Mike 和 Su Hai 的对话感知他们的周末生活,在应用实践环节通过对比后提出问题“Whose weekends do you like best? why?”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什么样的周末生活是最有意义的,最后说出自己的周末活动,归纳出本节课的核心主题“colourful weekend”。总之,教学评的一致性是一种符合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需求的创新模式,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见之广,思之深,方能谋之远。今后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在漫漫教学路上我将尽我所能,不断努力,不懈耕耘。我深信,通过持续学习和努力,我会在教书育人这条道路上,不断取得成功,不断完善自我,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

(来源:泾水教苑

END

制作: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审核:陈振念

编辑:李小虎

编校:张   蓉

平凉教科研
传递课改教研信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触摸课改教研脉搏,展示平凉师生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