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培养与发展学生美育核心素养,深化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创新。11月12日,庄浪县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音乐学科教研活动(总第3期)在紫荆中学如期进行。全县高中音乐教师现场观摩,课后评课研讨,开展了一场精彩纷呈、氛围热烈的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由县高中音乐学科兼职教研员刘阳老师主持,紫荆中学刘斐斐老师和庄浪一中吴蓓老师应邀做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课例现场交流与分享。
此次教研活动主要围绕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文化理解”体现的探究——以音乐鉴赏《高山流水志家国》一课为例进行了同课异构。
2017年,教育部正式审核通过了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位三大核心素养,首次将“文化理解”作为核心素养提出。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教材内容本身的人文性不言而喻。高中生与初中生不同,已经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因此,上好音乐鉴赏课既要注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又要避免将其上成其它文化课。《新课标》指出:“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因此,“文化理解”如何融入音乐审美活动是特别值得探究的课题。
观摩课开始之前,县高中音乐兼职教研员刘阳老师为大家分享了LICC四个观课议课的维度,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作为本次观摩课和教学研讨的有力抓手。对观摩课进行有效记录,从“观教”走向“察学”,将自己当作观察员看学生的学习过程,每位老师带着预设的观察走进课堂,依据观察表的指标研究教学,用量表作为分析工具,看学生怎样学习,看小组合作学习乃至协同学习是否真正发生,把研究视角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紫荆中学刘斐斐老师执教《文人情志——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课时,以实物古琴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形制与寓意,理解古琴所承载的雅乐精神,通过聆听古琴曲《广陵散》,带领学生研习古琴的记谱方式——减字谱,讲解通俗易通,学生兴趣浓厚。通过欣赏《流水》,从音色、音量、音韵等方面由浅入深地了解到古琴处处是文化,让学生能够理解“琴非艺术、乃载道之器”的本质特征。
庄浪一中吴蓓老师执教此课时,以游戏的方式将古筝和古琴做了对比学习,课堂氛围热烈,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简单模唱古琴曲旋律音,实践古琴的演奏技法,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加深情感体验。本节课主要以古琴曲《流水》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聆听辨别古琴的音色,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 揭开三种音色与“天、地、人”的完美融合,进而理解“一器具三籁”,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之中的境界。
观摩课后,各位老师就两位老师的课程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和深入交流。两位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对本节课的构思和设想以及到真正实践在课堂中的收获与不足。
随后由到场的各位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观摩课依据LICC观课议课模式,从四个维度中自己的选择的视角进行了详细有效地点评,着重体现高中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突出艺术体验,落脚在“文化理解”这一最终目标。
最后,由县高中音乐学科兼职教研员刘阳老师作题为《高中音乐鉴赏课中“文化理解”的体验的探究——以《高山流水志家国》一课为例》的点评。刘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课程背景,2017年教育部正式审核通过了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首次将“文化理解”作为核心素养提出,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教材内容本身的人文性不言而喻。第二:案例描述,对《高山流水志家国》这一节课提出三个有效切入点,即观琴、识琴、听琴。第三:案例分析,通过对以上教学片段的描述,提出自己对文化理解如何融入音乐审美活动的思考。
古琴是古代文人修身养心的良伴,微言大义,它以其清微淡远的音色体现出文人雅士的高尚品格和伟大理想,学生通过古琴音乐的学习和艺术实践,感知士大夫们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开阔的胸襟,理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文精髓。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所以,通过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国民族的文化精神。
(来源:庄浪教育)
END
制作: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审核:陈振念
编辑:朱龙龙
编校:张 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