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钠-二氧化碳(Na-CO2)电池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温室气体CO2再利用的特性而被认为是有前途的储能技术。然而,该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不可控制的钠枝晶和CO2阴极不良的CO2RR/CO2ER动力学的限制。通过构建合适的无钠枝晶阳极和动力学增强的CO2阴极,可以使Na-CO2电池在实际应用中成为可能。
文章简读 本文提出了一种“一石二鸟”的策略,通过设计一种双功能电极,即嵌入了高度分散RuO2纳米颗粒的碳纸(RuCP),以解决上述Na-CO2电池中钠阳极和CO2阴极的难题。RuCP提供了密集和均匀的活性点分布,有利于调节Na金属成核和生长行为,促进CO2RR/CO2ER动力学,确保无钠枝晶阳极和CO2阴极动力学增强的Na-CO2电池。研究结果表明:
i) 作为Na金属的宿主材料,RuCP表现出强大的亲钠性,显著降低了商用碳纸的表面能,实现了均匀的、无枝晶的可逆Na沉积/剥离,在1mA·cm−2时,可循环1500次。
ii) 交互式RuCP框架提供了一个三维导电结构,确保电子和质量传输,并对CO2RR和CO2ER表现出增强的电催化活性和耐久性,Na-CO2电池呈现出350次的长期稳定循环。
iii) 鉴于上述特性,构建的具有RuCP@Na阳极和RuCP阴极的对称Na-CO2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120次),证明了双功能RuCP电极的可行性。
图文赏析 图1. a) RuCP的制备。b) RuCP@Na || RuCP对称Na-CO2电池示意图,以及RuCP在Na沉积和催化CO2RR/CO2ER过程中的作用。
图2. a) RuCP电极表征。a)CP和b,c)RuCP的SEM图像。d,e)RuCP的TEM和HRTEM图像。f-i)Ru,O和S的HAADF-STEM和元素映射图像。j- l)高分辨XPS光谱。
图3. Na在RuCP和CP电极上的沉积/剥离行为。a) 电流密度为1 mA·cm−2,固定面积容量为20 mAh·cm−2时的恒流沉积/剥离曲线。b-g)和h-m)为不同沉积/剥离状态下CP和RuCP电极的SEM图。
图4. Na在RuCP和CP电极上的沉积/剥离的电化学性能。a,b)在1 mAh·cm−2和1 mA·cm−2下的长期循环和相应的电压曲线。c)在不同面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不同电流密度下金属Na在d) RuCP和e) CP基体上的沉积曲线。f-h)相应的过电位比较。i) Nyquist曲线。j) CV曲线。k) Aurbach效率测试。
图5.采用RuCP阴极的Na-CO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 CV曲线。b)在100 μA·cm−2下的初始充放电曲线。c)初始充放电过程后延长的恒流充放电曲线。d,e) RuCP和CP基Na-CO2电池在原始状态、第50次放电和第50次充电后的EIS分析。f,g) 基于RuCP的Na-CO2电池的长时间循环性能。
图6.采用CP和RuCP电极的对称Na-CO2电池表征。a-c) CP@Na || CP和RuCP@Na || RuCP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00 μA·cm−2时的循环性能。d,e)循环后CP@Na和RuCP@Na阳极的SEM图像。
文章链接
钠-二氧化碳(Na-CO2)电池因具有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温室气体CO2再利用的特性而被认为是有前途的储能技术。然而,该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不可控制的钠枝晶和CO2阴极不良的CO2RR/CO2ER动力学的限制。通过构建合适的无钠枝晶阳极和动力学增强的CO2阴极,可以使Na-CO2电池在实际应用中成为可能。
本文提出了一种“一石二鸟”的策略,通过设计一种双功能电极,即嵌入了高度分散RuO2纳米颗粒的碳纸(RuCP),以解决上述Na-CO2电池中钠阳极和CO2阴极的难题。RuCP提供了密集和均匀的活性点分布,有利于调节Na金属成核和生长行为,促进CO2RR/CO2ER动力学,确保无钠枝晶阳极和CO2阴极动力学增强的Na-CO2电池。研究结果表明:
i) 作为Na金属的宿主材料,RuCP表现出强大的亲钠性,显著降低了商用碳纸的表面能,实现了均匀的、无枝晶的可逆Na沉积/剥离,在1mA·cm−2时,可循环1500次。
ii) 交互式RuCP框架提供了一个三维导电结构,确保电子和质量传输,并对CO2RR和CO2ER表现出增强的电催化活性和耐久性,Na-CO2电池呈现出350次的长期稳定循环。
iii) 鉴于上述特性,构建的具有RuCP@Na阳极和RuCP阴极的对称Na-CO2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120次),证明了双功能RuCP电极的可行性。
图1. a) RuCP的制备。b) RuCP@Na || RuCP对称Na-CO2电池示意图,以及RuCP在Na沉积和催化CO2RR/CO2ER过程中的作用。
图2. a) RuCP电极表征。a)CP和b,c)RuCP的SEM图像。d,e)RuCP的TEM和HRTEM图像。f-i)Ru,O和S的HAADF-STEM和元素映射图像。j- l)高分辨XPS光谱。
图3. Na在RuCP和CP电极上的沉积/剥离行为。a) 电流密度为1 mA·cm−2,固定面积容量为20 mAh·cm−2时的恒流沉积/剥离曲线。b-g)和h-m)为不同沉积/剥离状态下CP和RuCP电极的SEM图。
图4. Na在RuCP和CP电极上的沉积/剥离的电化学性能。a,b)在1 mAh·cm−2和1 mA·cm−2下的长期循环和相应的电压曲线。c)在不同面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不同电流密度下金属Na在d) RuCP和e) CP基体上的沉积曲线。f-h)相应的过电位比较。i) Nyquist曲线。j) CV曲线。k) Aurbach效率测试。
图5.采用RuCP阴极的Na-CO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a) CV曲线。b)在100 μA·cm−2下的初始充放电曲线。c)初始充放电过程后延长的恒流充放电曲线。d,e) RuCP和CP基Na-CO2电池在原始状态、第50次放电和第50次充电后的EIS分析。f,g) 基于RuCP的Na-CO2电池的长时间循环性能。
图6.采用CP和RuCP电极的对称Na-CO2电池表征。a-c) CP@Na || CP和RuCP@Na || RuCP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00 μA·cm−2时的循环性能。d,e)循环后CP@Na和RuCP@Na阳极的SEM图像。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