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原文
哀公问社[1]于宰我[2],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宋·朱熹:“孔子以宰我所对,非立社之本意,又启时君杀伐之心;而其言已出,不可复救,故历言此以深责之,欲使谨其后也。”
明·张居正:“夫祭地以报其功,乃立社之本意,至于所栽的树木,则各因其土之所宜,而非有取义于其间也。宰我不知而对,谬妄甚矣。”
注释
[1]社:土地神,这里指的是神主,即用木头制成的土地神的牌位。此外,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小孔子29岁。
[3]战栗:恐惧,发抖。
翻译
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询问供奉土地神用什么木料做神主。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意思是说使百姓恐惧战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议论了,已经完成了的事不要谏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
宋朝的朱熹说:“孔认为宰我的回答偏离了设立土地神祭祀的初衷,并可能激发当时君主的战争之心;而这些话已经说出,无法收回,所以孔子详细地批评这一点,以深刻责备宰我,希望他以后更加谨慎。”
明朝的张居正说:“祭祀大地是为了感谢它所给予的恩慧,这是设立土地神祭祀的根本意图,至于栽种的树木,则是根据当地适宜种植的种类来选择,并不是赋予这些树木特别的意义。宰我不了解这一点却给出了回答,这是非常错误的。”
心得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思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不再去评论它,对于已经形成的事态,不再试图改变它,对于过去的事情,不再去追究责任。这体现了人生处世应该学习哲学思考,对于过去的事情采取一种豁达的态度,不必过多纠结于过往的对错,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当下,着眼于未来,避免重蹈覆辙。
此节中宰我的言论可能引发不良后果,提醒我们在表达观点时需要考虑到话语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自己不是不甚清楚的事情,更不要去枉加评论。
强居正指出,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立社的真实意图就随意作答,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我们在讨论或者解释任何事情之前,必须 深入理解和掌握其本质,避免误解或误 传信息。这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时常发生,对于我们不是很了解的事情,有一些人便高谈阔论,言辞凿凿。
从本节中,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其本质,不去对自己不熟悉或者不清楚的事情加以点评,保持一个谦虚的态度 ,对于过去的事情便让它过去,宽以待人。
关注我获得
更多精彩
以史为镜以铭其身,
以人为镜以正其身,
以事为镜以警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