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思·享丨浙江省国土整治中心主任:守红线 护良田 整空间 以高水平国土整治助推高质量发展

政务   2025-01-13 11:18   浙江  

守红线 护良田 整空间

以高水平国土整治助推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国土整治中心主任 戴韫卓

《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详细阐述了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等时代课题,是新时期自然资源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坚持以理论学习为引领,聚焦耕地保护、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把自身核心工作放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中去定位和谋划,坚决扛起高水平国土整治的职责担当。

一、

深化耕地占补平衡改革,守牢耕地红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指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占补平衡中耕地数量和质量补充不到位,根子是制度漏洞”“要将非农建设、农业结构调整、造林种树等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均耕地面积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0%左右。通过深化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贯彻落实好“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以有限的资源支撑更大规模、更高质量发展,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我们既责无旁贷,更无可替代。当前,我省《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已经印发,将非农建设、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或未利用地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我们将紧紧围绕“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这一核心,积极做好耕地保护政策、制度研究和技术支撑。一是开展政策研究,改革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式。建立以省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新机制,研究制定我省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框架,建立省级建库、市级监管、县级实施三级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体系,规范有序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二是完善实施细则,构建全生命周期监测监管体系。研究制定浙江省补充耕地管理办法,明确补充耕地选址、实施、入库、出库、管护等相关程序和要求,建立全流程管理机制,强化补充耕地监测监管。三是推进数字化建设,提升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能力。依托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平台,系统化开展项目报备检查,从严把关项目外业核查质量,抓住“加强选址、严格入库、动态监管”三大环节,建好非农建设补充耕地储备库,确保补充耕地经得起检查,做到新增耕地实至名归。

二、

推进“多田套合”农用地布局优化,护好万亩良田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尽快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和投入标准,真正把十五亿四千六百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浙江山多地少,全省耕地图斑平均面积仅12亩,碎片化严重,不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我们聚焦对各类耕地的整治升级,不断精耕细作,构建“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新格局,实现农业生产布局优化、耕地质量提升和粮食增产增收。一是加强“多田套合”制度体系建设。开展全省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数据分析,有效支撑任务分解、资金测算。助力出台“多田套合”改革指导意见、工作指南等,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原则和操作细则,逐步打通政策壁垒、丰富政策储备、强化政策供给。二是积极拓展“多田套合”实施路径。依托土地综合整治、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林耕置换、耕地功能恢复等多种路径,新增建设一批、直接认定一批、提质改造一批,构建集约高效、共富共美的农用地布局结构,优化城乡融合发展空间。三是努力做好“多田套合”工作保障。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技术、数字赋能,积极做好“多田套合”总体方案审核,探索“多田套合”智能化监测监管和形势研判,配合研究“多田套合”资金管理办法,建设多元化资金池。

三、

迭代升级土地综合整治,整出发展空间


早在浙江部署“千万工程”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贯穿生态理念、实行综合治理,对田、水、路、林、村等进行综合整治。
2018年以来,我们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基于共同富裕、城乡融合发展大场景,深耕土地综合整治,持续迭代升级,突出全景式提升,以法为基、以制破题,联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产城人文景生”融合发展,一体化解决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中的空间优化问题,相关工作经验被自然资源部总结推广。
当前,国土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事业正在迎来“春天”,发展机遇难得。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进一步学思践悟“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创新实践,全力打造土地综合整治浙江样板,推动生态保护修复形成“有规划引领、有制度保障、有资金支持、有基础支撑”的新格局。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战略思维,推动土地综合整治集成改革。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综合把握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资源和生态、抓点和促面、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等,在规划引领、耕地保护、生态修复、价值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等多维度推进中实现“再突破”,在优化、盘活、修复、提升多目标平衡中寻求“最优解”,以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推动土地综合整治集成性牵引性创新。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强化问题导向,推动土地综合整治迭代升级。做好“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打造“土地综合整治+”新模式,在“+”的广度、深度、智度上下功夫。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为主线,结合前期土地综合整治,中期产业导入、城乡风貌提升、公共服务优化,后期可持续运营与治理,因地制宜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的空间载体。三是坚持数字赋能、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完善土地综合整治全过程管理方式,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依托土地综合整治场景,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动态监管。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投融资机制,探索建立资源导向型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土地综合整治持续输送“金融活水”。

浙江自然资源
浙江自然资源订阅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