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频道】 从事件的概况、分析的角度和概念的解析等,都尽量适配当下备考小伙伴的专业程度,做到循序渐进,不卖弄或滥用理论分析,让大家能真正学会、看懂。
热点事件是无穷的,理论和概念是有限的。太阳底下无新事,本栏目的最重要目标是培养大家对于热点事件“举一反三”的能力,这个能力不难,但它需要时间的积累。
事件起点:姜萍,一名17岁的中专生,在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中取得了第12名的成绩,成为了全网关注的焦点。她的故事激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尤其是在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舆论关注:姜萍的成就不仅得到了网友们的点赞,也吸引了多所高校的关注,其中包括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以及江苏大学等知名学府。
质疑声起:随着事件的发酵,关于姜萍数学能力的质疑声不断增强,而赛事主办方阿里巴巴达摩院以及姜萍的导师王闰秋一直没能给出有力的回应,事件陷入争议僵局。
事件发酵:姜萍事件的起点是一连串自以为是的“乌龙”,涉事各方都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业内早就习以为常的小事情,玩了一点点见不得光但没什么大不了的小心思。谁都没想到,一个数学天才少女横空出世的故事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会引发海啸般的舆论关注。
官方调查:为了搞清楚真相,赛事主办方和涟水中专同时发布了情况通报。调查发现,姜萍的导师王闰秋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关于“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规则。
官方处理结果:11月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情况说明称,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其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规则。对此,阿里方面表示诚挚的歉意。同日,姜萍母校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发布情况通报,称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学校教师王某某对指导的学生提供帮助,违反了预选赛规则。学校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社会反响:整个事件中,唯一无辜,也几乎是唯一受到实质性伤害的,就只有未成年少女姜萍一人。姜萍面对镜头参与了造假的确有错,她也可能有自己的小心思,但她仍然是无辜的受害者。
事件影响:姜萍事件不仅揭示了教育和竞赛机制中的漏洞,还反映了社会对成功故事和“逆袭”神话的偏爱。在这种大环境下,个人、媒体、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在追求成绩、名誉和流量时,往往忽视了道德和真相的重要性。
这项由阿里巴巴公益和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举办的比赛已经吸引了超过70多个国家的注意和20多万人的瞩目,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在线数学竞赛。“中专生击败清华北大”震撼了所有人的眼球,阿里巴巴数学竞赛考试满分为120分,而姜萍靠着“中专学历”拿到93分的好成绩,而她的指导老师王闰秋也拿到了百名开外的成绩。2024年,江苏淮安红窑镇万民村,这个曾经平凡普通的村子在6月13日之后,变得格外“火热”,每一个村民们脸上都挂满了笑容,而姜萍的家成了村子里的一道“景点”,每天来这里“观光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姜萍的家非常简朴,和许多农村人的家无异,两栋自建的水泥胚小平房,就是姜萍一家人的住所,院落里,停着一辆三轮车。17岁、中专生、93分、全世界第12名,成了如今挂在女孩身上的“标签”,她像无数爽文小说里写的主角一样,在如今研究生博士生学历大行其道的当下,拿着一手中专“烂牌”,获得了逆袭,而在6月13日之前,姜萍,只是一个家境称不上普通,甚至有些贫困的中专生。王闰秋,2020年从江苏大学硕士毕业之后,来到了涟水中专担任老师,而这位老师之所以能够注意到姜萍,因为他们之间有着相同的爱好:数学。而在后来,网友们“扒”出了姜萍以前的数学考试成绩,83分(90分及格),很多人质疑:一个数学天才,怎么可能会数学考试不及格?后来,就连北京大学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袁新意教授也亲自下场。6月27日,袁新意教授发表了一篇关于“姜萍疑点”的文章,里面详细阐述了姜萍身上的诸多疑点,此时,与之前近乎“崇拜”的观点不同,“支持者”和“质疑者”两股力量像汹涌的海潮一样冲向了姜萍。直到今天,姜萍也没有再露面过,家里也人去楼空,这场始于夏天的“舆论盛宴”,如今也只有死水一般的寂静……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已正式发布,共有86名选手获奖,其中金奖5名,银奖10名,铜奖20名,优秀奖51名。我们对各位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并衷心感谢大家对本届竞赛的关注和支持。阿里巴巴竞赛的初赛的考试范围基本达到了数学系三至四年级的本科生学习的内容,考试内容可能涵盖这个阶段的学生学过的几乎所有课程,涉及的数学方向包括分析,代数,几何,概率,组合等等。今年初赛有2个选择题,5个大题,共7个题。考试时间为48小时,考试形式为开卷,选手阅读题目和提交答案都在线上完成。规则上允许查资料,不允许和别人讨论,但是没有监考机制。这个考试方式很好地照顾了处于全球不同时区的考生。因为初赛只是为了获得进入复赛的资格,最终评奖只看复赛的成绩,而每年有大约八百名考生进入复赛,所以初赛成绩实际上没有那么重要。在阿里巴巴发布的第一版视频中,姜萍将谢惠民的“数学分析”说成了“数学方面”。数学分析内容极多,通常是数学系本科生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的课程,而谢惠民的两册书共超过700页。如果她自学通透了的课程,那么那几个月内脑子里时时刻刻都会是“数学分析”这四个字,这个错误不是紧张口误能解释的。我这里借用一个网友的比喻:一个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在紧张口吃的情况下也不会把“三国演义”说成“三国世界”。而阿里巴巴后来发布了修改后的视频,新的视频将“数学方面”改成了“数学分析”。这个是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一些网友对背后的故事的描述,这些描述基于网上流传了很多和王闰秋或姜萍相关的人的聊天记录的截屏。我再次重申,这些截屏和故事的真实性难以判定,而我介绍的目的是为了引发大家思考。这些截屏显示,王闰秋利用团队作弊,帮助自己通过了今年的初试。并且,姜萍的93分,出自王闰秋以姜萍的身份注册的另一个参赛帐号。这个帐号的答卷,由王闰秋写的LaTex提交,以避免暴露自己的笔迹,甚至有可能从头到尾姜萍都没有看过初赛的题目。王闰秋开这个小号的目的,为的是在决赛中有两次机会读题并答题,以提升他在决赛中的成绩。决赛的赛制是,在官方划出的固定的24小时中,每个选手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连续的8个小时读题并答题。决赛依然是线上的,但是要求选手8小时全开摄像头,允许短暂地离场去吃饭或上厕所。如果王闰秋真的可以操纵两个帐号,那么他可以在第0小时以小号上线读题,然后退出,然后在线下继续思考考试题目,或者寻求团队的帮助,在最后的8小时内上线以自己的帐号上线答题。那么,王闰秋为什么这么希望在决赛获奖呢?网上的解释有几个,其中一个是说他想要申请数学系的博士,而决赛的奖项可以增加他申请的成功率;另一个解释说他开了一个考研辅导班,而他获奖可以提升辅导班的知名度,如果他的学生获奖则可以大大提高辅导班的知名度。中专女生姜萍高分闯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的消息刚刚传出时,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都曾信以为真,将其当作“努力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来传播。此后,关于姜萍数学能力的质疑声不断增强,而赛事主办方阿里巴巴达摩院以及姜萍的导师王润秋一直没能给出有力的回应,事件陷入争议僵局。姜萍事件的起点是一连串自以为是的“乌龙”,涉事各方都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件业内早就习以为常的小事情,玩了一点点见不得光但没什么大不了的小心思。谁都没想到,一个数学天才少女横空出世的故事会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会引发海啸般的舆论关注。最开始是郁郁不得志但自视甚高的中专数学老师王润秋的一点小心思:既然阿里巴巴数学竞赛的初赛没有监考,那么替考就非常容易。如果能以自己的实力替考保送一位学生进入决赛,无论名次如何,在这名不见经传的中专学校都是一件破天荒的、非常长脸的事情,对自己的前程大有好处。更重要的是,决赛阶段选手可以自由选择三个不同的时段答题,而同个方向的试题只有一套。如果受自己控制的学生能进入决赛,可以让学生选择时段A来提前获取试题,自己选择时段C就相当于多了16个小时答题时间。反正初赛成绩只用来选拔名额,不计入决赛总成绩,反正决赛只公布获奖名单,不公布每位选手的具体分数,到时学生静悄悄下线就好了,神不知鬼不觉。只是万万没想到,初赛时王润秋先提交了自己的答案,然后作答姜萍那一套试卷时又有了新的思路,得到了更高的分数,并一举拿到了第12名,成了舞台中央一颗异常耀眼的明星。然后是面临抛弃风险急需拿出成绩证明重要性的阿里巴巴达摩院的一点小心思:在集团整体收缩业务降低成本的背景下,达摩院的前途命运可谓朝不保夕,最容易低成本出成果的就是公关事件传播了。现在有一个中专女生闯入数学竞赛决赛,巨大的反差意味着巨大的传播价值,只要集中力量推一推,说不定可以上个热搜。至于天才少女初赛成绩是不是真的,达摩院不关心,也没打算去核实,反正决赛才是重头戏,这会儿先把公关传播做出去最紧要。只是万万没想到,天才少女的故事不仅上了热搜,而且几乎霸占了一个星期的全网热搜,成为年度最热新闻事件之一。空前的热度也引来了空前的审视,原本一个大家都喜闻乐见没人会去较真的公关故事,突然被放到了全民断案的显微镜下。姜萍初赛成绩的真实性突然成了不容回避的全民关心的话题。再有就是承接姜萍宣传片制作的那家电视媒体的小心思:很多人以为最初介绍天才少女姜萍的那部宣传片是由达摩院制作的,其实不是。达摩院的确是出钱的甲方,但实际去到涟水中专采访拍摄的其实是一家拿着官媒牌照但广告收入岌岌可危的电视媒体,他们是具体做事的乙方。达摩院之所以把拍摄制作的业务外包给电视台做,其实也是业内通用做法。一方面,大厂需要给各家官媒缴纳“保护费”来保平安,另一方面,对于几乎已经没有传播价值的电视台来说,直接投放广告又不合理。所以,大厂普遍都会找一些难度不高但费用丰厚的外包项目交给这些传统媒体来做,算是变相缴纳“保护费”的做法。在电视台看来,去拍谁,拍什么主题,都是由甲方达摩院来决定的,重要的是帮甲方实现宣传目标。至于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作为乙方的电视台完全不关心,他们日常做多了这类“正能量”访谈,美化一些,摆拍一些,拔高一些,从来没出过问题。万一,就算万一出了什么问题,也是作为民营企业的甲方在前面顶着,自己作为官方媒体是不可能有事的。只是万万没想到,这回他们摆拍的宣传片居然成了年度热点新闻,原本是常规操作的摆拍画面突然受到了全社会的质疑。于是,一连串的自以为是在涉事各方都缺乏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搞了个大新闻”,大家全都懵了……到这时,阿里巴巴达摩院其实还是有机会挽回局面的,毕竟,无论是王润秋初试作弊还是宣传片供应商虚假摆拍,达摩院都是受害者,他们完全可以第一时间切割干净,严厉谴责造假者。然而,因为内部领导对舆论形势的误判,加上来自官方媒体和有关部门的压力,达摩院很遗憾地采用了鸵鸟战术来应对公关危机,试图等姜萍决赛“自然落榜”之后事件热度逐步平息。只可惜,鸵鸟战术没能奏效,公众面对赛事主办方的沉默发起了更广泛更强劲的质疑……到这时,姜萍事件已经由“商业公司公关事件”升级成了“牵连甚广的社会热点事件”,有关部门强力介入,达摩院失去了主导事件走向的信息发布权。在有关部门看来,这是在帮民营企业收拾超出掌控的烂摊子,是对互联网秩序和国家教育公平形象的积极维护。但在客观实际层面,这样的消极应对反而强化了公众对社会诚信的负面印象。最终,由于公众的质疑一直没能平息,要求达摩院公布决赛结果的呼声越来越大,在有关部门的指导要求下,达摩院和涟水中专商议出了一个“承认问题但尽量淡化”的方案,并在11月3日同时公布出来。在达摩院的通报中,王润秋行为的性质是“违反竞赛规则为姜萍提供了答题指导”,在涟水中专的通报中,对王润秋的处理是诫勉谈话。给了结果,但细节欠奉。意思很明确:这件事到此为止吧。如果姜萍是某名牌大学的理工生毕业,或为男性,还会出现初始的质疑吗?由于赛制的宽容性,和君子守约性,难道其他考生都是遵守原则的吗?如果当初有人去挖掘真相、公布真相,那么我们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猜,人们当初也不会那么入戏地站队,大家可以少吵架少退群,媒体和博主们现在也不用偷偷删稿子了。“挖掘真相”,现在已经成了最赔本的买卖了。在当时网络上出现的关于姜同学的采访视频中,她说自己会自学一些高等数学内容,其中包括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这是中国很多大学理工科专业的一年级教科书),还有谢惠民的《数学方面》——此处姜同学犯了一个基础性错误,那本书的名字是《数学分析》。所谓数学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实数和复数、函数及其极限、连续性、导数和积分等概念。姜同学此处并不是口误,而是她并不了解什么是数学分析。这就很容易让人怀疑她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视频中还有两处更令人生疑。一段视频展示了她学习英文数学教科书的场景。因为英文水平有限,她居然一边翻看英文字典,一边学习数学——这样的场景,即便是摆拍,也过于违反常识。一方面,这样的学习方式效率实在是过于低下。中文数学教材多得是,除了少数尚没有中文版本的文献之外,何必大费周折一边学英语,一边学数学?另外英文教科书讲解数学概念往往极其复杂,普通英汉词典难以翻译清楚,很容易造成误解。对于英文水平较差的人来说,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是有害无益。在视频中姜同学拿着一个有红色字迹的笔记本将上面的内容抄到黑板上。但她抄写的内容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她将求和的数学符号“sigma∑”抄成了“/2”,更是将对“Z求导”的数学表达抄成了中文“主”字。真的可谓抄都不知道该怎么抄。那么她的真实数学水平怎么样呢?据传她在学校的月考中数学科目没有及格,这很可能就是她真实的数学水平。既然她的数学水平极其一般,又是怎么在“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选赛中取得了第十二名的好成绩呢?其实我们看一看这个竞赛的规则,以及姜同学身边的人就能猜出个大概。预选赛完全在网上举行,一共六道题目。参赛者有两天时间解答,线上提交答案,对此没有任何防止作弊的措施。而动员姜同学参加这个竞赛的,正是她中专学校的数学教师,江苏大学数学专业2020届硕士王闰秋。可以说,这个王闰秋老师可能具有较为专业的数学知识。而出于某种目的,他可以独自或是联络数人一齐帮助自己的学生进行作弊。·新闻反转
新闻反转是指在互联网传播领域中,对同一事件的报道出现一次或多次显著变化甚至出现反向变化的现象。主要特征是吸引舆论眼球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让人瞠目结舌的戏剧性反转以及公众态度的反转。
反转新闻也称逆转新闻,指的是针对同一新闻事实的报道,由于媒体有意或无意忽略或者突出事件中的某些要素而显现出较大差异,随着报道内容不断深入与完善,新闻报道内容向相反的方向改变,受众的立场也随报道内容极速变化的新闻传播现象。反转新闻具有影响面广、舆论焦点和矛头指向鲜明、舆论指向会发生巨大转变且非常迅速等特点。
·舆论反转
舆论反转是指在网络空间中针对同一事件形成的公共舆论向相反方向转变的现象。舆论反转通常涉及社会敏感议题,具有强烈的话题性和讨论空间,与公众情绪紧密相关。它往往在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出现,随着新信息的披露,公众的观点和态度发生显著变化。互联网的低门槛、全开放、易参与、便分享、强互动的特性,为网民提供了多方面了解新闻事件真相、参与新闻事件讨论的自由和便利,这种自由打破了地域和时空的局限以及社会结构层次的差异。
同时不少自媒体甚至传统媒体迫于生存的压力,为了收获关注度常用夸张的表现形式、过度的事态渲染以及过激的言语论调来诱导网民关注,引发舆论漩涡。公众作为传播主体进入新闻产生过程,使传播权利的结构发生变迁,在多元信息交织与汇集之下,在网络舆论的冲撞与博弈之中,新闻不断反转,最终再现新闻真实。
·新闻事实核查
新闻事实核查是一个确保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过程,事实核查新闻主要针对公众人物的言论进行验证与审核,目的是提供清晰、经过严格核查的信息,帮助公众基于事实做出决策。它在保障新闻真实性和报道质量、践行新闻专业主义、维护媒体声誉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国际事实核查网络(IFCN)要求其合作伙伴遵守一系列准则,包括无党派和公平性、高标准和透明度的信源、方法论的标准和透明度、开放和诚实的更正政策等。
欧洲事实核查标准网络(EFCSN)发布了“欧洲独立事实核查组织标准准则”,强调使用基于证据的方法来验证公共领域提出的主张的准确性。事实核查通常包括选择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性声明进行核查,搜集和分析证据,以及对信息进行溯源和确认。核查者需要区分事实性或观点性声明,并选出最有误导性的事实性声明进行核实。事实核查过程中,可能需要咨询专家、分析文本、数据、图片、视频等一手材料,使用文本分析、数据挖掘、统计等方法。
·媒体公信力
媒体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在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过程中所形成并不断累积的赢得受众的普遍信赖的程度或能力。它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也是媒体赢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媒体公信力与英文credibility对应,字面意思是“可信度”。
在传播学上,credibility是指受众对传者可信任程度的认知。它强调的是信息的接收者对信息/信源的主观判断。媒体公信力是指媒体赢得特定目标群体普遍信任的特质和能力。
媒体公信力关乎意识形态的安全稳定,提高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信力是媒体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是新闻报道被受众认可、信任乃至赞美的程度。公信力是传播的归宿;传播力是传播的起点;引导力是传播的方向;影响力是传播效果的强化。反过来,公信力会促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的提高。
·媒体的人文关怀
媒体的人文关怀是指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传播活动中,关注人的情感、价值和尊严,体现对个体的尊重和关怀。人文关怀体现了媒体对受众内心感受的高度重视,内容侧重于揭露人们的生活现状,聚焦于弱势群体。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尤其是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和关注。人文关怀是媒体进步和成熟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时代所需要的道德价值标准,担负起疏导社会矛盾的责任,使媒体与受众的关系趋于平等,并塑造媒体自身的品格。
➤ 类似事件:
·2008年小英雄林浩事件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场灾难中,许多英勇的个人和集体涌现了出来,其中就包括了年仅9岁的小英雄林浩。
林浩当时是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地震发生时,他和同学们被埋在废墟下。作为班长,他在被埋时带领同学们唱歌,鼓励大家战胜恐惧。爬出废墟后,林浩没有逃离,而是返回废墟中救出了两名同学,自己也因此受伤。
林浩的英勇行为被媒体报道后,他被授予“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的荣誉称号,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与篮球运动员姚明共同作为国旗手引领中国代表队步入鸟巢,成为全国人民心中的小英雄。
林浩后来的生活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他曾立志要考清华大学建筑系,建造震不垮的房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浩的理想发生了变化,他后来选择了进入影视行业,并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出演角色。
林浩在成长过程中,也面临着身份转变和公众期望的压力。他曾表示,虽然外界对他有很多期待,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加入觅游25级提分班!20大母题搞定论述大题,考前快速提分不二之选!加入觅游25级答题班!给自己一次答题能力提升的机会!加入觅游25级实务班!助你从实务写作小白蜕变为实务写作高手!加入觅游25级全程班!定制你的专属上岸计划!一起踏实备考,稳稳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