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地开展卫生编外人员清退工作,在卫生领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泉州市永春县明确要求对卫生系统编外人员进行清理清退,根据单位工作量大小等因素继续推进此项工作。湘潭县也表示全县卫健、教育系统各清退 500 人,计划在 2023 年年底到位。这些举措让众多医务人员陷入担忧之中。
清退编外人员的行动并非毫无缘由。一方面,地方财政压力增大是重要因素之一。经历了三年疫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地方财政困难,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问题凸显,减员节流成为必然选择。另一方面,过去一些单位招聘的编外人员存在用人腐败、因人设岗等问题,如今财政紧张,这些问题便暴露无遗。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清退编外人员意味着工作的不确定性增加。尤其是那些可能被清退的重点人群,如 2023 年 1 月份以来未经批准自行聘用的编外人员、服务窗口使用的编外人员、编外人员总数超过所在单位编制总数 10%以上的人员等,他们面临着重新择业的压力。然而,从长远来看,清退编外人员也有助于规范卫生系统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障被清退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和支持,是需要相关部门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清退重点六类人员
(一)未经批准自聘人员
2023 年 1 月份以来未经批准自行聘用的编外人员将被清退,这一举措体现了对用人规范的严格要求。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可能出于临时需求或其他原因,未经正规程序自行聘用编外人员。这些人员的聘用缺乏必要的审批和监管,可能存在用人标准不统一、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清退这部分人员有助于规范卫生系统的用人制度,确保人员招聘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服务窗口人员
服务窗口使用的编外人员一律予以清退。服务窗口是卫生系统与公众直接接触的重要环节,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公众对卫生系统的印象。然而,一些编外人员在服务窗口工作中可能存在业务不熟练、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清退服务窗口的编外人员,可以促使单位更加重视服务窗口的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通过招聘和培训正式编制人员或采用更规范的社会化服务外包形式,提高服务窗口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超编人员
编外人员总数超过所在单位编制总数 10%以上的原则上清退。这一规定旨在控制卫生系统的人员规模,避免机构臃肿和资源浪费。当编外人员数量过多时,可能会导致管理混乱、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清退超编人员,可以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财政负担。
(四)超聘单位人员
聘用 10 人以上编外人员的单位要适当核减。对于聘用大量编外人员的单位,可能存在对编外人员过度依赖的情况。这种依赖可能会导致正式编制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也增加了单位的用人成本。适当核减编外人员,可以促使单位更加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正式编制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
(五)补充正式人员岗位
已通过公开招考等补充正式工作人员的岗位,编外人员需清退。当正式工作人员通过公开招考等方式补充到岗位后,编外人员的存在就显得多余。清退这部分编外人员,可以避免人员冗余,确保岗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正式编制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空间。
(六)阶段性任务人员
表明因阶段性任务聘用的编外人员,任务完成后清退。对于因阶段性任务聘用的编外人员,其工作具有临时性和特定性。当任务完成后,继续留用这部分人员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清退阶段性任务聘用的编外人员,可以使单位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工作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控制用人成本。
三、清退原因探究
(一)财政压力
近年来,各地财政面临着巨大压力。以卫生系统为例,编外人员的工资支出成为了一项沉重的负担。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卫生系统编外人员的工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容小觑。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减少,而支出却难以大幅削减。为了确保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出,不得不对编外人员进行清退,以减轻财政压力。例如,某些地区仅卫生系统编外人员的工资支出就高达数千万元,这对于财政紧张的地区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清退编外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使有限的资金能够更好地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医疗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
(二)优化结构
清退编外人员有助于优化单位职能结构,提升工作效率。在卫生系统中,部分编外人员的存在可能导致职能重叠、工作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通过清退编外人员,可以重新梳理单位的职能结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同时,这也可以促使正式编制人员更加积极地承担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例如,在一些医院,清退部分编外人员后,对岗位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优化,使得医疗服务流程更加顺畅,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优化结构还可以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单位的整体运行效益。
(三)政策导向
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编制调整的要求对清退行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国家明确提出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 5%的比例进行精减。这一政策导向促使各地积极推进编外人员清退工作。在卫生系统中,也需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对人员编制进行合理调整。例如,多个中央单位机关行政编制数量出现调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在调整范围内。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卫生系统深化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为清退编外人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指导方向。
四、编外人员何去何从
清退政策实施后,编外人员面临着诸多再就业挑战。首先,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并非易事。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编外人员来说,他们可能缺乏市场竞争力,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其次,专业技能的转换也是一个难题。例如,一些从事卫生系统工作的编外人员,其专业技能可能在其他行业难以直接应用,需要重新学习和培训。
此外,心理压力也是编外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被清退意味着失去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可能会给他们带来焦虑、失落等负面情绪。同时,他们还需要面对社会的不理解和质疑,这进一步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编外人员的合法权益。他们在卫生系统中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贡献。在清退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一方面,可以设立缓冲期,给予编外人员一定的时间寻找新的工作。在缓冲期内,他们可以继续享受一定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就业帮扶。政府可以组织专门的招聘会,为编外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社会各界也应该给予编外人员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企业可以积极吸纳编外人员,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媒体可以宣传编外人员的贡献和困境,唤起社会的关注和关心。只有这样,才能让编外人员顺利度过难关,重新融入社会,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
五、编制多了,谁入编,谁劳务派遣?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第18条明确提出,按照“保基本医疗、保公共卫生、保学科引领”原则,充分考虑从医经历、业绩、贡献等,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
2023年以来,全国有多地也都提出了“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提出,对符合条件的现有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州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按照“保基本医疗、保公共卫生、保学科引领”的原则,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
《青海省2023年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同样要求落实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自主权,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纳入编制管理。
《运城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也提出逐步消化现有编外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对符合条件的,可充分考虑其从医经历、业绩、贡献等,通过公开招聘等严格规范的程序择优聘用,纳入编制管理。